图书介绍
堤坝安全鉴定新办法与现代化防汛抗洪技术指导全书 第1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堤坝安全鉴定新办法与现代化防汛抗洪技术指导全书 第1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253151.jpg)
- 李蜀,于景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35961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安徒生童话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堤坝安全鉴定新办法与现代化防汛抗洪技术指导全书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与堤坝安全论证1
第一章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修订颁布3
第二章 土力学与洪水水力学10
第一节 土压力稳定分析10
第二节 地基承载力稳定分析24
第三节 边坡稳定分析34
第四节 溃决与分洪的水力计算53
第三章 坝坡稳定与渗流计算分析103
第一节 坝坡稳定计算分析103
第二节 渗流计算分析127
第四章 堤坝应力应变(变形)分析148
第一节 土石坝变形的一般规律148
第二节 土石坝变形的计算分析方法157
第五章 堤坝抗震安全复核165
第一节 地震烈度的确定165
第二节 抗震计算理论167
第三节 主、副坝抗震稳定分析168
第四节 溢洪道的抗震稳定复核173
第五节 水工隧洞抗震稳定复核176
第二篇 堤坝工程质量控制技术179
第一章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技术181
第一节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181
第二节 配合比选定的质量要求187
第三节 混凝土拌和的质量控制要点188
第四节 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控制要点189
第五节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点192
第六节 混凝土养护的质量控制要点194
第七节 特殊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195
第二章 碾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技术204
第一节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204
第二节 配合比选定的质量要求204
第三节 碾压混凝土拌和运输质量控制要点206
第四节 碾压施工前质量控制要点207
第五节 碾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208
第六节 缝面处理的质量控制要点208
第七节 异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点209
第八节 养护和防护的质量控制要点209
第三章 灌浆工程质量控制技术210
第一节 岩石基础灌浆210
第二节 水工隧洞灌浆216
第三节 混凝土坝接缝灌浆219
第四章 土石坝工程质量控制技术225
第一节 碾压式土石坝225
第二节 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230
第三节 浆砌石坝242
第四节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控制要点252
第三篇 堤坝隐患探测新技术259
第一章 堤坝软弱层探测技术261
第一节 软弱层地质成因及物性分析261
第二节 瞬变电磁法262
第三节 瞬态面波勘探方法276
第四节 应用实例285
第二章 堤坝裂缝探测技术294
第一节 裂缝形成机理及物性分析294
第二节 电阻率剖面法295
第三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312
第四节 应用实例321
第三章 堤坝洞穴探测技术330
第一节 黄河大堤洞穴隐患探测简介330
第二节 水平圆柱体电阻率异常特征331
第三节 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解释334
第四节 探测实例及成果资料分析336
第五节 MIR-1C/MIS高密度电阻率覆盖式测量系统343
第四篇 土石坝安全检测分析评价预报技术349
第一章 土石坝安全检测概述351
第一节 土石坝安全状况351
第二节 土石坝安全监测352
第二章 系统总体结构与设计354
第一节 系统目标354
第二节 系统总体结构和流程356
第三节 系统界面设计360
第三章 安全监测信息处理子系统363
第一节 分系统结构和流程363
第二节 数据库子系统363
第三节 预处理子系统371
第四节 图形/图像子系统380
第四章 安全检测分析子系统385
第一节 变形分析386
第二节 裂缝分析388
第三节 渗流分析393
第四节 稳定分析405
第五节 总应力法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414
第六节 有效应力法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418
第七节 反分析420
第五章 安全检测评价子系统422
第一节 裂缝可能性推断422
第二节 渗流破坏可能性推断426
第三节 滑坡可能性推断427
第四节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427
第五节 综合分析系统运行与管理428
第六节 辅助决策431
第七节 综合分析报告433
第六章 安全检测预报子系统436
第一节 预测统计模型436
第二节 土石坝变形灰色理论预测模型443
第三节 土石坝变形模糊推理预测模型449
第七章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455
第一节 系统的软件平台455
第二节 系统的硬件平台459
第三节 系统网络结构460
第四节 总控平台461
第五节 实时监控平台463
第五篇 堤坝防渗加固技术469
第一章 堤坝防渗加固概述471
第一节 坝基渗漏问题471
第二节 坝基防渗理论486
第二章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578
第一节 概述578
第二节 造孔技术581
第三节 泥浆固壁589
第四节 混凝土灌注及接缝处理592
第五节 特殊地层技术处理596
第三章 振动沉模防渗板墙技术601
第一节 概述601
第二节 基本原理602
第三节 设计604
第四节 机械设备606
第五节 施工工艺611
第六节 施工组织设计613
第七节 西险大塘防渗加固工程619
第四章 土工膜防渗技术628
第一节 概述628
第二节 垂直铺塑防渗技术642
第三节 堆石坝的复合土工膜防渗工程671
第四节 重要堤防临水坡铺设土工膜防渗工程680
第五节 浆砌石坝的复合土工膜防渗工程698
第六节 土工膜在防渗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700
第五章 劈裂帷幕灌浆技术704
第一节 概述704
第二节 劈裂帷幕灌浆机理705
第三节 劈裂灌浆试验709
第四节 劈裂灌浆设计714
第五节 施工组织设计740
第六节 灌浆期的观测748
第七节 灌浆效果检查与验收755
第八节 堤坝地基劈裂灌浆757
第九节 劈裂灌浆技术的新发展768
第六章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782
第一节 概述782
第二节 基本原理785
第三节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804
第七章 墙体材料与灌浆材料824
第一节 墙体材料824
第二节 灌浆材料876
第六篇 光纤传感技术在堤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925
第一章 光纤传感技术概述927
第一节 光纤传感技术综述927
第二节 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937
第二章 大坝安全监测的常规方法952
第一节 大坝风险意识952
第二节 大坝安全管理与法规955
第三节 大坝事故957
第四节 大坝安全监测的常规方法962
第三章 堤坝安全光纤监测系统的研制与试验971
第一节 随机裂缝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机理971
第二节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光纤测缝计研制及其智能化系统987
第三节 光纤测缝计光强衰减方程与率定方程994
第四节 大坝裂缝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现场试验1004
第四章 堤坝安全光纤监测方法1028
第一节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挠度监测的光纤陀螺方法1028
第二节 边坡深部变形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1041
第五章 光纤传感监测信号分析1059
第一节 光纤传感监测信号概述1059
第二节 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1060
第三节 光纤传感监测信号的小波分析1062
第六章 堤坝安全光纤监测实例1070
第一节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的基本原理1070
第二节 DTS测控程序与测温结果1071
第三节 左厂14坝段分布式光纤监测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应用研究1073
第七篇 水情自动测报技术1079
第一章 水情自动测报技术概述1081
第一节 水情自动测报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1081
第二节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结构和体制1085
第三节 水情遥测信息及其传输的有关知识1088
第四节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组建和性能评估1097
第二章 水情数据自动遥测系统1100
第一节 遥测站网布设1100
第二节 水情数据自动遥测体制1101
第三节 水情遥测传感器1103
第四节 遥测站1107
第五节 SRS-6型遥测站1109
第三章 水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1119
第一节 气象观测1119
第二节 水位观测1146
第三节 流量测验1155
第四节 泥沙测验1180
第五节 水质监测1193
第六节 水下地形测量1199
第七节 测站考证和水位数据处理1206
第八节 河道流量数据处理1213
第九节 潮流量数据处理1246
第十节 泥沙数据处理1252
第十一节 水温、冰凌数据处理1272
第四章 水情数据传输与通信网络1283
第一节 无线电通信信道质量参数1283
第二节 信道组网设计和测试1287
第三节 中继站1293
第四节 SRS-5型中继站1295
第五章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性能分析1308
第一节 系统性能分析1308
第二节 提高系统数据收集可靠性的措施1311
第三节 同频信号碰撞概率分析1317
第六章 卫星水情通信与测报系统1320
第一节 引言1320
第二节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1322
第三节 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体制1326
第四节 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简介1337
第五节 Inmarsat-C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及其应用1340
第六节 VSAT卫星通信系统简介及其应用1365
第七节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简介1376
第七章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范1377
第一节 规程简介1377
第二节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防雷问题1384
第八篇 洪水预报与防洪调度技术1391
第一章 洪水预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1393
第一节 概述1393
第二节 暴雨洪水情报预报系统的功能与逻辑结构1396
第三节 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控制1401
第四节 暴雨预报模型研究1404
第五节 洪水预报模型的研究1417
第二章 防洪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1427
第一节 概述1427
第二节 建设防洪调度系统的目标和策略1430
第三节 调度决策支持环境和系统功能1433
第四节 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研究1435
第五节 系统的实现1444
第六节 调度方案评估方法初探1453
第三章 洪水预报与防洪调度技术1460
第一节 调度中心站1460
第二节 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1468
第四章 雷达测雨技术1476
第一节 气象雷达概述1476
第二节 测雨雷达波辐射特性1480
第三节 雷达气象方程1485
第四节 雷达测雨及雷达一水情自动测报组合系统1487
第五章 区域性洪水预报与水情联调网络1499
第一节 数据通信网概述1500
第二节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联调网的建立1501
第九篇 防汛抗洪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1519
第一章 防汛抗洪决策支持模式研究1521
第一节 概述1521
第二节 防洪决策的过程和模式分析1522
第三节 关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1526
第四节 决策支持系统在防洪防凌中的位置和作用1527
第五节 国内外的DSS应用简况1529
第二章 防汛抗洪决策支持系统的工作步骤与策略1530
第一节 概述1530
第二节 建立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的工作步骤1531
第三节 开发黄河防洪防凌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的难题1532
第四节 建设系统的策略1533
第三章 防汛抗洪决策支持系统1535
第一节 防汛抗洪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1536
第二节 系统划分与功能1542
第三节 系统网络、硬件、软件环境和开发工具1551
第四章 “黄河防洪防凌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实践1554
第一节 建立系统的总体要求1554
第二节 系统的逻辑结构和功能1555
第三节 各子系统间的关系和接口安排1557
第四节 系统的运行机制1561
第五节 开发运行环境1562
第十篇 “3S”技术在防汛抗洪中的应用1565
第一章 “3S”技术概述1567
第一节 “3S”技术基础1567
第二节 从数字地球到数字流域1595
第二章 进行系统设计与数据标准化1605
第一节 运行系统设计1605
第二节 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共享1613
第三节 数据安全1617
第三章 遥感在水库库容与湖泊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1619
第一节 水库库容动态变化监测1619
第二节 湖泊面积及蓄水量的动态监测1661
第四章 “3S”技术与河道、河口、河势动态监测1667
第一节 河道和河势变化及阻水建筑物的动态监测1667
第二节 河口变化的动态监测1675
第三节 河口和海岸带悬移质泥沙及冲淤变化的动态监测1685
第四节 遥感信息在河口综合治理规划中的应用1695
第五节 河势遥感监测1698
第五章 “3S”技术在防汛抗洪中的应用1709
第一节 防洪减灾及需要的主要信息1709
第二节 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1725
第三节 防洪规划和风险管理1742
第十一篇 堤坝安全鉴定与防汛抗洪相关技术标准规范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