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帝制初期中国传统政治学体系建构 以《新语》整体性文本解读为基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帝制初期中国传统政治学体系建构 以《新语》整体性文本解读为基点](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1242289.jpg)
- 唐国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219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帝制初期中国传统政治学体系建构 以《新语》整体性文本解读为基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中国传统社会是否存在自足性的政治学体系1
一 为什么要提出中国传统政治学的问题1
二 什么是中国传统政治学4
三 天道、人道与治道:中国传统政治学的主要理论问题9
四 礼乐政刑: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基本范畴与体系结构15
五 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基本特色22
第二节 帝制时代的到来与汉初的“道术”重构28
一 秦亡汉兴与帝制政治理论思考的必然性29
二 汉初政治理论思考的体系性特征与《新语》政治学研究的特殊意义31
第三节 研究综述38
一 与中国传统政治学相关的研究成果述评38
二 秦汉时期政治实践与政治理论研究评述50
三 陆贾及其《新语》研究述评57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64
一 “无立场”的方法与现代政治学理论观照65
二 整体性解读与创造性诠释66
三 以传统思维模式为路径68
上篇 《新语》政治学整体性文本诠释75
第一章 《新语》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总纲:《道基》第一解读75
第一节 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论“道术”的生成及其基本原理77
一 天地人相参以成天道、人道、治道:政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77
二 礼乐政刑:治道产生的历程及其基本范畴与结构85
第二节 现实的政治选择:君子(统治者)应持之道术96
第二章 《新语》政治路线论:《术事》第二、《辅政》第三、《无为》第四解读102
第一节 “因世而权行”:政治路线选择的基本原则——《术事》第二解读102
一 治道选择的基本原则和逻辑结论103
二 治道内涵:诸术综合109
第二节 君王的“巢”与“杖”:政治路线执行中的长者政治模式——《辅政》第三解读112
一 “圣人”之“巢”与“杖”113
二 “杖”的特征:长者政治模式的构建114
三 “杖”的运用:长者政治中德性的展现116
第三节 无为而治:政治路线的实践途径——《无为》第四解读117
一 道莫大于“无为”:“无为”是唯一正确的政治实践途径118
二 “无为政治”的基础设置123
第三章 《新语》政治行为论:《辨惑》第五、《慎微》第六、《资质》第七解读128
第一节 政治行为之正义论:《辨惑》第五解读128
一 政治行为中言与行的矛盾129
二 正直君子的言行之辨129
三 众议之谗、谐之辨130
四 政治行为的正邪之别133
第二节 君子政治行为之修养论:《慎微》第六解读135
一 内圣:政治行为正义的保障135
二 外王:政治正义秩序保障的行为规范140
第三节 政治行为中的才行论:《资质》第七解读144
一 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能144
二 识才是用人的基础147
三 人才与国运151
第四章 《新语》政治理想论:《至德》第八解读153
第一节 理想政治实现之前提:帝王之“统理”153
第二节 至德之世:治道的理想境界156
第三节 “古成败之国”的“有为”之鉴161
第五章 《新语》政治本质论:《怀虑》第九、《本行》第十、《明诫》第十一解读165
第一节 治道贵“一”:大一统的政治理论本质——《怀虑》第九解读165
一 “一”是统治者政治修养的本质要求166
二 “一”是天道、人伦之本168
三 “道术”必须统一于“圣人之道”170
四 道与物:执“一”与行志关系之辨174
第二节 人性与治道:义利之辨中的政治本质——《本行》第十解读176
一 圣人的义利观176
二 治道中的财、武与道、义180
三 圣人无为的道德观183
第三节 天道、人道与治道:政治自然与神圣的本质探源——《明诫》第十一解读184
一 天道与人事185
二 天人感应:人道丧则天道罚187
三 圣人之道在循“天”188
四 治道与祥瑞、灾异192
第六章 《新语》政治决策论:《思务》第十二解读195
第一节 “明道而知守”:政治决策的正确路径195
一 政治决策中的变、通与利、寿195
二 政治决策者败亡的历史之鉴197
三 正确的政治决策素质与过程198
第二节 “权”是政治决策的灵魂199
一 圣人之道与政治决策200
二 天地之道与政治决策201
三 天道变异与政治决策201
第三节 言行一致的政策推行机制203
下篇 《新语》政治学的历史定位209
第七章 陆贾与《新语》:帝制时代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创始209
第一节 特殊的时代背景:《新语》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孵化场”209
一 政治史的巨变:帝国制度的诞生及其对整体性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需求209
二 秦政之失引发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探讨与汉初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211
三 陆贾与特殊时代的刘邦统治集团237
第二节 特殊的人:陆贾“造”《新语》与汉初政治建制238
一 “优繇”人生,道家学养240
二 “固见全经”,通识儒学243
三 因世设道,百家“杂”陈245
第八章 《新语》政治学的体系构成与理论定位246
第一节 “万岁”理论:汉初君臣形成共识的实用政治学246
一 《新语》文本的性质定位246
二 《新语》的叙述逻辑与政治学理论体系构建249
三 《新语》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253
四 从“因世而权行”到“统理”:《新语》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层次与理论深化257
第二节 《新语》政治学探讨模式与汉初帝国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270
一 返本开新:言说方式与治道变更的路径271
二 整体性思维:推崇尧舜、周公之道,开辟对传统“道术”的整体性复兴之路274
三 体系重构:对诸子的超越与开拓275
四 整合的架构模式:“因世而权行”的政治理论灵魂278
五 “被服”之路:从陆贾到董仲舒—中国传统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完成281
第九章 《新语》与汉初帝国政治实践:《新语》政治学的实践定位290
第一节 历代学者论《新语》对刘邦的影响290
一 汉代学者的评述291
二 宋元明清学者的推崇294
第二节 “因世而权行”:汉初政治指导思想新论298
一 汉初帝国政治实体的多层级性:“因世而权行”政治指导思想的现实基础298
二 黄老无为思想不是汉初政治指导思想304
三 “因世而权行”政治指导思想的形成306
第三节 高祖诏令中的《新语》政治学灵魂:“因世而权行”政治指导思想的实践运用308
一 “因世”而行政: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诏令解读309
二 逆取而顺守:统治模式的转向318
第四节 汉初丞相的长者政治与《新语》的圣贤模式325
一 萧何的政治行为与《新语》政治学的关系328
二 曹参的“无为而治”与《新语·辅政》中的“杖”之功能334
三 陈平、周勃与长者政治模式的延续338
四 小结339
结论342
一 《新语》与帝制时代中国传统政治学基本范型342
(一)体系论与中国传统政治学的理论体系范型建构343
(二)路线论与中国传统政治学之政权结构模式344
(三)行为论、决策论与帝国政治学的实践样态346
二 《新语》对帝制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与实践的双重意义347
(一)帝制时代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开拓者347
(二)《新语》“因世而权行”的“道术”选择原则就是汉初所使用的政治指导思想349
三 中国传统政治学研究的当代境遇与前景展望350
(一)政治与政治学概念的不确定性: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当代生存语境350
(二)列奥·施特劳斯的当代政治学理论建构与《新语》的传统回归之路353
(三)罗尔斯的正义论与《新语》政治学的正义观355
主要参考文献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