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戏曲作曲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戏曲作曲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127377.jpg)
- 连波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392391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戏曲音乐-作曲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戏曲作曲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综合艺术概述1
第一节 戏曲简史1
第二节 戏曲剧种2
第三节 戏曲文学5
第四节 戏曲音乐7
第五节 戏曲美术9
第二章 板腔体唱腔的结构与旋法11
第一节 基本腔格12
一、单对仗型12
二、复对仗型16
三、起承转合17
第二节 变化腔格21
一、扩腔与缩腔21
(一)加腔扩展21
(二)减腔紧缩27
二、句格增减31
(一)句格增多31
(二)句格减少40
(三)长短句格40
第三节 板式变化42
一、板式的衍化42
二、不同板式的转接50
三、同一板式的不同变化54
四、相同板式变换调性55
第四节 旋法对比58
第三章 京剧的[皮黄腔]67
第一节[西皮]与[二黄]的区分67
第二节 [西皮]、[二黄]的一般特点及应用情况71
第三节[皮黄腔]的板腔变化72
一、[原板]72
二、[慢板]74
三、[快三眼]、[中三眼]77
四、[二六]、[流水]、[快板]80
五、[散板]、[摇板]、[垛板]82
六、独立腔句:“导板”和“回龙”85
七、创新板式:[宽板]、[排板]、[吟板]、[滚板]、[一板二眼]等89
第四章 流派唱腔94
第一节 流派唱腔的形成和发展94
第二节 流派唱腔的四个要素95
第三节 三个阶段95
第四节 巧用流派唱腔96
第五节 特征腔96
第六节 同词异腔98
第七节 京剧流派唱腔赏析101
一、京剧流派唱腔发展的几个时期101
二、老生101
三、旦角105
四、花脸108
五、其他行当110
第五章 腔词配合113
第一节 四声的辨别与处理113
一、方言划分113
二、字调归类114
三、字调与行腔117
(一)改腔就字117
(二)改字就腔119
四、四声处理120
(一)平、上、去声的处理120
(二)入声的处理121
(三)字组的处理122
第二节 几种方法123
第三节 字音“变调”126
一、单字异音126
二、两字变一127
三、四字变二127
第四节 唱词音节与轻重读128
一、音节划分128
二、不能破句128
三、字音的轻重读131
第五节 虚词与主词136
一、虚词的处理136
二、主词的处理137
第六节 韵与辙138
一、唱词押韵138
二、平仄相协138
三、韵书查询139
四、十三辙139
第六章 宫调转换142
第一节 宫音系统的转换142
一、如何确定不同的宫音系统142
(一)主宰音程142
(二)双重性的特殊音143
(三)“五声为正,二声为变”144
(四)旋相为宫145
第二节 远关系旋宫148
一、二度或三度旋宫148
二、移位式旋宫151
三、唱段分析152
第三节 旋宫的几种方式156
一、稳定性的旋宫156
二、接触性的旋宫157
三、游移性的旋宫159
四、交替性的旋宫160
五、连续性的旋宫160
第四节 调式结构的转换162
一、如何确定调式结构162
(一)调式主音凸现162
(二)结构分段163
二、宫音与调式转换的三种方法164
(一)宫音系统不变而调式结构变164
(二)宫音系统变而调式结构不变165
(三)宫音系统和调式结构都变166
第七章 吟诵性唱腔的节奏处理168
第一节 规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节奏处理168
一、根据文学唱词的节奏要求168
二、根据剧种音乐的风格要求169
三、根据词句字数的增减要求171
第二节 特殊节奏的表现意义172
一、“板轻眼重”的特殊处理172
二、复合节拍的自由结合174
三、特慢“干板”的复合节拍176
四、有定格的自由运腔177
第三节 吟诵夹念白180
一、吟间夹念180
二、似吟似念181
三、吟念结合加间奏182
第八章 曲牌体唱腔的组合与创腔183
第一节 昆曲音乐183
一、曲牌的“特征腔”与昆曲的“惯用腔”184
二、加强“叙述性”和“戏剧性”189
三、关于“以字度腔”问题193
四、音区问题193
五、关于“套曲”问题194
六、整理昆曲音乐的几点建议195
第二节 高腔音乐196
一、常用的结构组合197
(一)腔句重复197
(二)落音相同199
(三)二上一下201
(四)四句组合202
二、滚唱的创腔204
三、旋宫换调206
四、套曲的组合206
五、帮腔的运用206
第三节 民歌联唱体音乐207
一、三种组合方式208
(一)民歌联唱208
(二)板腔为主、民歌为辅210
(三)民歌、板腔并用212
二、腔句展开法212
三、一曲多变217
四、改变曲性224
五、选场分析235
第九章 为古诗词谱曲242
第一节 古代诗词的吟唱242
一、一字一音242
二、一字多音244
第二节 新创作的诗乐246
一、《上邪》(《长相知》)246
二、《枫桥夜泊》248
三、《琵琶行》250
四、《过零丁洋》261
第三节 谱曲和演唱上的四个因素及一个要点263
第十章 男女声对唱和重唱264
第一节 音区划分264
一、京剧的男女声音区范围265
二、京剧[西皮]的行当分腔265
三、现代京剧行当运腔268
四、沪剧的男女声音区范围272
第二节 男女声对唱的处理方法272
一、同宫音异调式272
(一)男女腔的旋律层分上下进行272
(二)男声旋法用“游移性的旋宫”275
(三)女声旋法用“游移性的旋宫”276
二、同宫音同调式276
三、异宫音同调式277
第三节男女声轮唱与重唱279
一、同音交接280
二、首尾重叠281
三、男女声轮唱282
四、三声部轮唱与重唱284
第十一章 配乐写作285
第一节 音乐的风格285
一、剧种的音乐风格285
(一)色彩性的主奏乐器286
(二)风格性的音调变奏286
二、剧目的音乐风格样式288
(一)写意性风格样式289
(二)写实性风格样式290
三、配乐与“唱伴”风格要统一291
(一)旋律格调要统一291
(二)织体写法要统一291
(三)配器手法要统一292
第二节 人物主调的运用292
一、人物主调的常用结构形式292
(一)乐汇式292
(二)乐句式292
(三)乐段式292
二、人物主调要有鲜明的形象性293
(一)人物主调的音乐形象293
(二)同一剧目中几个人物主调的运用293
(三)穿插性音乐294
三、人物主调的变奏295
(一)主调的扩大与紧缩295
(二)运用主调的片断音型297
四、第二主调的构成与运用298
五、人物主调与唱腔的关系299
(一)人物主调从唱腔旋律中提炼出来299
(二)将新创作的主调融化于唱腔之中299
第三节“过门”的写法301
一、引奏301
二、间奏301
三、尾奏302
第四节 帮唱的作用302
第五节 配乐分析303
一、剧目风格和地方特色303
二、鲜明的音乐形象304
第十二章 音乐布局309
第一节 整体布局的重点与一般309
一、导演要重视音乐创作309
二、要注意剧种风格310
三、要突出重点唱段310
第二节 唱段的结构布局311
一、单一式311
二、波状式312
三、层递式312
四、交替式312
五、并列式313
第三节 折子和全剧的结构布局314
一、折子的结构布局314
二、全剧的结构布局314
第四节 戏剧线与音乐线在速度、节奏上的配合316
一、戏剧线、音乐线与速度、节奏的关系316
二、速度和节奏来自于生活316
三、速度和节奏艺术化的频繁变化317
四、戏剧线与音乐线在速度、节奏上的相顺相背处理317
第五节 打击乐的应用318
第十三章 多声部音乐写作319
第一部分 和声写作319
第一节 低音写作319
一、用和弦根音320
二、用转位和弦321
三、用间插性和弦322
第二节 和声功能的应用324
一、和弦功能324
二、交替功能325
第三节 七和弦、九和弦的应用327
一、七和弦的特性327
二、七、九和弦的应用327
三、七、九和弦的“解决”329
第四节 为旋律配和声329
一、和声内含331
二、和声节奏332
三、和声应用333
第二部分 复调写作336
第一节 基本法则336
一、旋律起伏336
二、节奏对比337
三、和声关系337
四、声部进行337
五、首尾处理337
第二节 和弦外音338
一、弱拍部位338
二、强拍部位339
第三节 织体类型340
一、支声复调340
(一)唱简伴繁340
(二)唱繁伴简342
二、对比复调342
(一)声部对比342
(二)织体写法344
三、模仿复调345
(一)定格式模仿346
(二)变格式模仿348
(三)倒影式模仿349
第十四章 乐队的编制与配器352
第一节 民族乐队编制352
第二节 各组乐器的定弦及音区划分353
一、吹管乐器353
二、弹拨乐器355
三、拉弦乐器356
第三节配器概述357
一、配器与配戏357
二、突出主旋律357
三、写好低声部357
四、独奏要突出357
五、音色的调配359
六、乐器的排列362
(一)以“四大件”为主的小型乐队362
(二)中型乐队362
(三)大型乐队362
第四节 配器分析362
一、音量的强弱362
二、配器的调色364
(一)形象性364
(二)平衡性373
(三)对比性375
(四)层次性377
三、唱腔的配法382
(一)托腔与“过门”382
(二)各类板式的基本配法382
四、伴奏音型与复调写法388
(一)音型式388
(二)复调式391
第五节 缩谱写法393
一、写缩谱的要点393
二、细致的缩谱写法394
三、简要的缩谱写法395
第六节 中西混合乐队编制与配器398
一、以提琴“43211”为组合的京剧乐队编制398
(一)所用乐器列表398
(二)所用西洋乐器的音域表399
(三)分析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片断音乐400
二、中西并重的乐队编制416
(一)分析黄梅戏《天仙配》“满工对唱”416
(二)分析越剧《桃花扇》“追念”(片断)422
三、以中为主的乐队编制433
分析越剧《龙凤花烛》“读信”(片断)433
第十五章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opera)440
第一节 写意与写实441
一、戏曲的写意442
二、歌剧的写实442
第二节 唱戏与唱歌446
一、中国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447
二、欧洲歌剧的形成与发展449
第三节 规范与程式451
一、先谈“剧诗”452
二、再谈唱法453
第四节 唱腔的属性455
一、叙述性唱腔456
二、抒情性唱腔461
三、戏剧性唱腔466
附:工作程序473
结语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