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浙商:从配角到主角之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浙商:从配角到主角之路](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218358.jpg)
- 徐斌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6376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商业经营-研究-浙江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浙商:从配角到主角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悠久而曲折的历史轨迹(先秦—1978)3
第一章 重负下的长途跋涉(先秦—1840)3
一、先秦筑就的工商底蕴3
(一)越土水乡文明3
(二)越地功利文化5
二、南宋隆兴的商业文明9
(一)两浙都市圈的繁盛9
(二)“事功之学”诞生11
三、明清呈现的资本萌芽13
(一)小工商业市场网络13
(二)在浙徽州商帮与龙游商帮15
第二章 欧风美雨中得天下先(1840—1949)18
一、甬温杭率先开埠18
(一)外商登陆与买办脱胎18
(二)近代民营企业的创办20
二、浙籍工商阶层面世22
(一)善闯天下的“浙江帮”22
(二)义利并举的“宁波帮”23
三、江浙财团的兴衰26
(一)世纪之交的雄起26
(二)阶级使命感高涨27
(三)主导经济命脉29
第三章 计划体制内陷于凋零(1949—1978)33
一、工商业改造的洗礼33
(一)手工业合作化运动33
(二)全行业公私合营34
二、继续革命的扫荡35
(一)封杀”包产到户”35
(二)割除“资本主义尾巴”36
三、工商传统的顽强传承38
(一)“包产到户”打而不死38
(二)“地下经济”屡禁不绝40
第二编 计划经济土壤上的艰难再生(1978—1991)45
第四章 社会生态的新变与个私阶层的出世45
一、统制体制的放开搞活46
(一)农村承包制的震荡效应47
(二)城市改革的渐次展开49
(三)变革过程的坎坷起伏50
二、思想观念的持续解放52
(一)重新认识社会主义52
(二)如何看待个私经济54
(三)自主创业的思想依据58
三、个私阶层的初步形成59
(一)自有资产的积累60
(二)群体结构的组成62
(三)立业形态的分化65
(四)阶层意识的律动67
第五章 经济人格的超常打造70
一、自主谋生的创业冲动70
(一)创业风险的超越71
(二)创业障碍的化解73
(三)创业艰辛的吞咽75
二、利润最大化的追逐77
(一)经营之道的一般途径78
(二)争取效益的几点要诀80
三、行之有效的制度创造85
(一)产权保障制度85
(二)企业管理制度89
(三)金融资本制度91
(四)技术进步制度94
(五)市场网络体系96
第六章 社会人格的畸形发育102
一、社会意识的酝酿102
(一)事业情怀萌动103
(二)文化品位提升104
(三)学习风尚初兴107
(四)价值观念孕育110
二、基本社会责任的缺失114
(一)舆论非议的“倒爷”现象115
(二)世人眼中的消费早熟119
(三)影响不良的挥霍表现122
(四)值得深思的几点原因124
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淡薄127
(一)德行善举的承继128
(二)社会责任意识的稀缺130
(三)社会评价的两重性133
第三编 市场体制确立中的快速崛起(1992—2002)143
第七章 社会生态的市场化转轨143
一、经济体制与民营企业的吻合143
(一)迟到的合法身份144
(二)地位平等后的长效目光146
二、商业文化的勃兴147
(一)思想主流的务实取向148
(二)消费思潮的弥漫150
(三)商人走上社会前台151
三、浙商群体的逐步生成153
(一)群体结构更新153
(二)群体利益密切154
第八章 经济人格的积极塑造157
一、创业创新的热烈释放157
(一)投资欲望剧增157
(二)“老板”称号的正名160
(三)块状经济涌现162
二、国内外市场的大拓展165
(一)国内市场的扩张165
(二)国际市场的开拓171
(三)营销意识的强化174
三、深入构建市场体制177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177
(二)民间金融的制度化探索181
(三)人才、技术的创新机制185
第九章 社会人格的缓慢自觉189
一、基本社会责任的失衡189
(一)品牌质量的新追求189
(二)假冒伪劣横行一时193
(三)痛定思痛的反思195
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抬头199
(一)信用建设的引导199
(二)调适中的劳资关系203
三、企业外部社会责任的苏醒206
(一)诚信意识的滋生207
(二)公平诉求的启蒙212
第四编 社会转型期的脱颖而出(2003—2008)223
第十章 生态的融洽与文化的觉悟223
一、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223
(一)“国民待遇”的获得223
(二)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225
二、区域文化精神的复兴227
(一)浙江精神的认同227
(二)学习型社会的召唤229
三、浙商亮相历史舞台231
(一)领风骚的企业家群体231
(二)浙商概念的提出与公认233
第十一章 经济人格趋于成熟236
一、从“浙江经济”到“浙江人经济”236
(一)区域经济势头强劲236
(二)跳出浙江发展浙江240
(三)“浙江人经济”浮出水面242
二、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247
(一)政府导向与企业转轨247
(二)科技创新的良好态势250
(三)应对危机与加速转型254
三、从家族制到现代企业制度258
(一)家族制的惯性与局限258
(二)股份制的展开261
(三)职业经理人的介入265
第十二章 社会人格的健康成长270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共识270
(一)理论与观念的明晰270
(二)浙商社会责任倡议书274
(三)阳光下的暗影279
二、社会声誉的关注283
(一)企望“信用浙商”283
(二)多方回馈社会288
三、共同体精神的涨潮294
(一)政治愿望的积极表达294
(二)非政府社会公共组织的生长297
(三)携手共渡难关302
参考文献307
后记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