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 1979-1999 审计卷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 1979-1999 审计卷 上
  • 刘明辉主编;中国会计学会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4866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635页
  • 主题词:审计学-中国-1979-1999-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 1979-1999 审计卷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审计卷(上)1

审计本质1

一、审计导因1

(一)受托责任论1

(二)信息论9

(三)代理论(代理人论)10

(四)保险论15

(五)冲突论16

(六)防弊正误论17

(七)多因决定论19

(八)经济职能分解论21

二、审计属性22

(一)经济基础说22

(二)上层建筑说23

(三)技术方法说26

(四)双重性说26

三、审计定义29

(一)查账论29

(二)会计检查论30

(三)经济监督论32

(四)监督、评价、鉴证活动论38

(五)经济管理论39

(六)经济监督与管理并行论40

(七)经济监察论41

四、审计特征41

(一)审计的个性特征41

(二)审计与经济监督的关系51

(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55

(四)审计与查账的关系64

五、审计种类65

六、审计关系71

七、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76

审计对象85

一、审计对象的内容85

二、审计对象与审计客体的关系94

三、审计实践对象96

四、审计学对象97

五、审计学的学科体系101

审计职能105

一、审计职能的含义105

二、审计职能研究综述106

三、单一职能论112

(一)经济监督论112

(二)经济证明论116

(三)经济鉴证论117

(四)其他119

四、多职能论120

(一)职能体系说120

(二)职能主从说131

(三)职能层次说140

(四)职能演变说144

五、审计在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地位146

六、审计监督的作用156

七、审计监督与经济改革的关系171

八、审计职能与审计作用、任务的关系175

九、审计的局限性178

审计理论体系180

一、审计理论的含义180

二、审计理论研究的意义181

三、审计理论的研究方法183

四、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185

(一)财务责任起点论185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起点论186

(三)审计监督论及交易安全保证论186

(四)假设起点论188

(五)目标起点论189

(六)环境起点论190

五、审计理论结构的含义190

六、审计理论结构的作用191

七、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特征191

八、审计理论结构的导向论192

(一)目标导向理论192

(二)假设导向理论199

(三)本质导向理论202

(四)环境导向理论207

(五)三元导向理论210

(六)二元导向理论211

(七)其他212

审计环境219

一、审计环境的含义219

(一)外部环境论219

(二)内外环境论220

二、审计环境的构成220

三、环境影响审计的方式和途径225

四、审计系统对环境的影响227

五、改善审计环境228

审计目标230

一、审计目标与审计目的的关系230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职能的关系231

三、审计目标(目的)的含义及内容232

四、查错防弊论243

五、评价受托责任论244

六、目标体系论248

七、审计具体目标251

(一)会计报表认定251

(二)具体审计目标251

八、审计任务253

(一)审计任务的含义253

(二)审计任务与审计目标的关系256

审计假设258

一、审计假设的含义及称谓258

(一)假设论258

(二)假定论260

(三)公设论261

二、审计假设的意义及作用262

三、审计假设的特征267

四、审计假设的性质273

五、建立审计假设的原则274

六、审计假设的内容275

(一)受托责任导向型假设275

(二)审计信息导向型假设288

(三)其他导向型理论290

七、对现有审计假设的评价304

八、审计假设的验证308

九、审计前提、审计原则与审计标准的关系310

审计概念311

一、审计概念的含义311

二、审计概念的构成312

三、独立性314

(一)独立性的意义314

(二)谁需要独立322

(三)应独立于谁324

(四)应从何层面上独立325

(五)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326

(六)独立性的完美途径334

四、应有的职业关注341

(一)职业关注的含义341

(二)职业关注的应用343

五、公允表达345

六、胜任性347

(一)胜任性的含义347

(二)胜任性的要求347

(三)胜任性的保持与提高348

七、重要性349

(一)基本含义349

(二)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353

(三)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在各账户之间的分配358

(四)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360

八、审计风险360

(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360

(二)审计风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378

(三)审计风险的分析与评估383

(四)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相互关系392

九、合理保证397

(一)合理保证的含义397

(二)审计期望与合理保证397

(三)审计报告与合理保证400

审计规范402

一、审计规范的含义与内容402

(一)审计规范的含义402

(二)审计规范的内容403

(三)审计规范的作用408

二、审计原则409

(一)审计原则的含义和内容409

(二)审计原则与审计准则的关系416

三、审计准则的实质418

(一)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的关系418

(二)审计准则的性质、定义420

(三)审计准则的作用425

(四)审计准则的负作用428

四、审计准则的种类428

五、审计准则的基本体系437

六、质量控制规范443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443

(二)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445

(三)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446

(四)审计质量控制方法462

(五)审计质量控制准则469

(六)审计质量控制标准474

(七)审计准则与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475

七、职业道德规范476

(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476

(二)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480

(三)职业道德准则483

(四)职业道德规范的其他内容489

八、后续教育规范491

(一)后续教育规范的内容491

(二)独立审计准则与后续教育准则的关系497

九、审计依据498

审计责任502

一、职业责任的含义502

二、职业责任的内容504

三、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506

四、审计的固有限制512

五、职业责任的范围513

(一)审计职责域的第一维是由审计的目标范围所确定的513

(二)审计职责域的第二维是由审计的行为依据所确定的514

六、法律责任514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514

(二)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原因515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519

(四)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524

(五)承担审计法律责任的条件528

(六)关于法律责任的几个问题528

审计证据530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530

(一)凭据说530

(二)基础说531

(三)依据说531

(四)事实材料说533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534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541

四、审计证据的作用546

五、审计取证的程序与方法548

六、收集审计证据的原则555

七、审计证据的分析与整理556

八、审计证据的评价与利用558

(一)评价审计证据的原则558

(二)评价审计证据的基本程序558

(三)审计证据的评价内容559

(四)审计证据与审计判断、审计结论的关系565

审计程序573

一、审计程序的含义573

(一)步骤论573

(二)过程论574

(三)计划论574

(四)综合论575

(五)审计程序与其他审计概念的区分575

二、审计程序的内容576

三、审计程序的分类579

四、设计审计程序应考虑的因素580

五、了解程序582

六、符合性(控制)测试584

七、实质性测试586

八、分析性程序587

(一)分析性程序的含义587

(二)分析性程序的方法587

(三)分析性程序的目的588

(四)分析性程序的用途588

审计方法590

一、审计方法的含义590

二、审计方法的分类591

三、审计方法论595

四、审计方法体系595

五、内控导向审计方法599

六、风险导向审计方法601

七、查账技巧604

审计卷(下)607

内部控制与符合性测试607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与重要性607

(一)内部控制的称谓607

(二)内部控制的含义607

(三)内部控制的范围616

(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625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628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628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631

三、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640

四、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应有考虑646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646

(二)内部控制的合理保证647

(三)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649

五、对客户内部控制的了解653

(一)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653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程序653

(三)内部控制的形式654

(四)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655

(五)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程序655

(六)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656

(七)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658

六、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660

(一)控制风险的评价原因660

(二)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661

七、符合性测试的原理及运用662

(一)审计策略的初步思考662

(二)符合性测试的内容与方法664

(三)符合性测试的基本内容668

(四)符合性测试的范围与时间669

(五)其他671

八、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考虑673

九、双重目的测试674

十、对内部控制的评价675

(一)控制风险评价的若干含义675

(二)控制风险经济过程及记录675

(三)内控评价结果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676

(四)评价应考虑的因素678

(五)其他678

十一、内部控制缺失的沟通693

(一)沟通内部控制缺失的方式693

(二)内部控制缺失沟通的内容693

审计抽样696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696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700

(一)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700

(二)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701

(三)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701

(四)属性抽样的基本程序702

(五)统计抽样的基本程序702

(六)判断抽样的优缺点702

(七)统计抽样的优缺点703

三、样本设计应考虑的因素704

四、选样方法710

五、抽样结果的评价713

六、抽样审计的目标714

七、抽样审计的理论体系715

审计报告718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与种类、作用718

二、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724

三、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729

四、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737

五、审计意见的基本类型742

六、特殊目的业务的审计报告743

(一)经济合同规范性审计747

(二)经济合同合法性审计747

(三)经济合同效益性审计748

其他鉴证业务752

一、鉴证的含义752

二、鉴证业务的种类752

三、验资753

(一)验资的含义与种类753

(二)验资过程754

(三)验资内容755

(四)验资报告756

四、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计757

(一)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计的含义与要求757

(二)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计的程序与方法759

(三)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计报告762

五、预计财务报表鉴证763

(一)预计财务报表鉴证的含义、种类与作用763

(二)预计财务报表鉴证报告763

六、期中财务报表鉴证764

(一)期中财务报表鉴证的含义与种类764

(二)期中财务报表鉴证的程序与方法764

七、内部控制鉴证766

财务报表审计768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意义768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771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特征772

四、财务报表审计的内容773

五、财务报表审计的作用778

六、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与有关方面的关系780

(一)与管理当局的关系780

(二)与董事会的关系780

(三)与内部审计人员的关系781

(四)与股东的关系781

七、财务报表审计的其他内容781

(一)财务报表审计中独立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的责任划分781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局限性782

经营(经济效益)审计784

一、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称谓784

(一)管理审计说784

(二)经营审计说788

(三)业务审计说791

(四)业绩审计说791

(五)“三E”审计说792

(六)“五E”审计说793

(七)规划审计说794

(八)综合审计说795

(九)绩效审计说796

二、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796

三、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种类805

四、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808

五、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812

六、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820

七、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822

八、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841

九、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857

十、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864

十一、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报告874

(一)经营(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含义874

(二)经营(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特点875

(三)经营(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内容876

十二、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879

十三、经济效益审计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885

十四、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体系888

合规(财经法纪)审计891

一、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称谓891

(一)合规性审计说891

(二)财经法纪审计说891

二、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含义892

三、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意义892

四、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目标893

五、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特征894

六、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范围896

七、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程序901

八、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902

九、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报告905

十、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其他内容905

(一)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质量控制905

(二)合规(财经法纪)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908

(三)财经违纪与违规的界定909

十一、常见错误与舞弊的类型910

(一)错误与舞弊的含义、类型910

(二)错误与舞弊的关系914

(三)错误与舞弊的特征915

(四)错误与舞弊的审查916

十二、经济案件审计与司法会计鉴证917

(一)经济案件的概念917

(二)经济案件的类型918

(三)经济案件鉴证的特点919

(四)经济案件的查证要点920

(五)经济案件鉴定的依据921

(六)经济案件鉴定的原则922

(七)经济案件鉴证程序和方法922

(八)经济案件鉴定报告924

(九)司法会计鉴定924

注册会计师审计926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与称谓926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能问题929

(一)“有监督职能”论929

(二)“无监督职能”论930

(三)其他职能931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性质、特点932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组织管理体制934

五、民间审计的组织形式问题936

六、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地位942

七、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容、范围950

内部审计957

一、内部审计的意义与作用957

(一)内部审计的意义957

(二)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960

(三)内部审计的作用961

二、内部审计的地位965

(一)基础论965

(二)结合论970

(三)补充论971

(四)组成论971

三、关于内部审计的对象975

四、内部审计的职能976

(一)监督、评价、鉴证、服务976

(二)“管理职能”支持论980

(三)“管理职能”反对论982

(四)“公证职能”反对论985

五、关于内部审计的任务985

六、关于内部审计的组织体系989

(一)“最高领导”模式989

(二)“双重领导”模式993

(三)反对“双重领导”模式994

(四)内部审计人员协会995

(五)“实行国家审计委派制”996

(六)“上一级部门领导”模式997

(七)“总审计师”模式997

(八)根据企业特点实行不同的模式998

(九)审计委员会模式998

(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模式998

七、内部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001

八、内部审计报告与审计建议1004

九、内部审计的内容与范围1007

十、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内部控制、会计检查等的关系1013

(一)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1013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1015

(三)内部审计与会计检查1017

政府审计1018

一、政府审计的意义与作用1018

二、政府审计的模式1020

三、政府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021

四、政府审计报告与处理意见1022

五、政府审计的范围1023

(一)“所有企业”论1023

(二)“部分企业”论1023

(三)“国有企业”论1024

(四)“股份公司”论1025

六、政府审计的重点1025

(一)“宏观领域”观1025

(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观1028

(三)“经济效益审计”观1028

七、政府审计的目标1028

八、政府绩效审计1029

国际审计1033

一、国际审计的含义1033

二、国际审计环境1033

三、国际审计组织1033

(一)审计组织1033

(二)审计职业团体1034

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1035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1038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1038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1038

五、审计准则1039

六、国际审计协调1044

七、审计的国际比较研究1045

(一)审计定义1045

(二)审计对象1045

(三)审计职能1045

(四)审计目标1046

(五)审计假设1047

(六)国家审计1048

(七)跨国公司审计1050

(八)民间审计1050

(九)审计方法1052

审计管理1055

一、审计管理概述1055

(一)审计管理的含义1055

(二)审计管理学1056

(三)审计管理体系1057

二、审计管理的内容1058

三、审计模式1058

(一)审计模式的含义1058

(二)审计模式的发展过程1059

(三)审计模式的类型与比较1061

(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模式1062

四、审计管理体制1067

(一)审计管理体制的含义1067

(二)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现状1068

(三)我国现行审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1068

(四)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及设想1070

五、审计组织体系1074

(一)审计组织体系的含义1074

(二)审计组织体系的目标模式1074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组织体系1078

六、审计计划管理1084

(一)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1084

(二)审计计划管理的特征1084

(三)审计计划管理的原则1085

(四)审计计划管理的模式1085

(五)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087

七、审计质量管理1088

(一)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1088

(二)审计质量全面管理的基本意识和基本观念1088

(三)审计质量管理的原则1089

(四)审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1089

(五)审计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1089

(六)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1090

(七)审计质量管理的意义1091

(八)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与基本方法1091

(九)审计质量的改进、控制与考核1094

(十)审计质量管理体系1098

(十一)审计质量保证与审计质量保证体系1099

(十二)审计质量管理在工作中的运用1100

八、审计信息管理1100

(一)审计信息管理的含义1100

(二)审计信息管理的程序与方法1101

(三)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1101

(四)审计信息档案管理1106

(五)审计信息管理系统1107

九、审计人员管理1108

(一)审计人员素质1108

(二)审计管理者1111

(三)审计心理学1113

(四)审计人员结构1117

十、审计体制建设1118

(一)内容与原则1118

(二)审计立法1121

(三)任务1123

(四)意义1124

(五)执法1125

(六)违法责任1127

(七)发展趋向1127

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1128

一、电子数据处理环境对审计的影响1128

二、电子计算机审计的定义1134

(一)工具论1134

(二)对象论1134

(三)综合论1135

三、电子计算机审计的目的1136

四、电子计算机审计的方法1136

(一)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1136

(二)对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的方法1140

五、电子计算机审计的步骤1145

六、电子计算机审计的内容1151

七、计算机舞弊与审计1155

其他类型审计1158

一、承包经营审计1158

(一)承包经营审计的定义1158

(二)承包经营审计的特点1160

(三)承包经营审计的步骤1163

(四)承包经营审计的内容1165

(五)承包经营审计的模式1173

(六)是否对承包基数进行审计1174

(七)承包经营审计的依据1175

(八)在承包经营审计中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分工1176

(九)承包经营审计的评价标准1177

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1177

(一)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定义1177

(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内容1179

(三)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步骤1184

(四)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基本原则1186

(五)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审计主体的分工1187

(六)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是否只对经济责任进行审计1188

(七)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申请者1188

(八)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时间选择1189

三、环境审计1190

(一)环境审计的定义1190

(二)环境审计的必要性1191

(三)环境审计的内容1192

(四)环境审计的原则1194

(五)环境审计的假设1194

(六)环境审计的目标1194

(七)环境审计的范围1195

(八)环境审计的程序1195

四、破产审计1196

(一)破产审计的定义1196

(二)破产审计的内容1197

(三)破产审计的程序1198

(四)破产审计的依据1200

(五)破产审计的主体1201

(六)破产审计的对象1201

五、股份制企业审计1202

(一)股份制企业审计的必要性1202

(二)股份制企业审计的内容1202

(三)股份制企业审计的主体1208

(四)股份制企业审计的特点1209

(五)股份制企业审计的程序1209

(六)股份制企业审计的基本方法1210

六、合资合营企业审计1210

(一)合资合营企业审计主体应具备的条件1210

(二)合资合营企业审计的必要性1211

(三)合资合营企业审计的主体1212

(四)合资合营企业审计的特点1213

(五)合资合营企业审计的内容1214

(六)合资合营企业审计的依据1216

七、境外企业审计1216

(一)境外企业审计的定义1216

(二)境外企业审计的依据1217

(三)境外企业审计要求1217

(四)境外企业审计内容1218

资料索引12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