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经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通信经济研究
  • 吴先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51975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通信-邮电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信经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通信业技术经济特征及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一节 通信业的产业属性及作用分析1

一、产业划分的基本理论1

二、通信业的产业属性3

三、通信业范围的界定3

四、邮政与电信的融合发展4

五、通信业为社会的基础行业5

六、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

七、电信业的普遍服务性7

第二节 通信业的特征分析11

一、电信业的技术特征11

二、通信业的生产经营特征13

三、电信业的经济特征14

第三节 通信业与国民经济信息化19

一、信息化的含义19

二、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20

三、信息化的层次21

四、信息化水平的测度23

五、通信业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作用28

第四节 信息网络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30

一、研究综述30

二、构建网络经济指标体系32

三、基于因子分析的网络经济计量模型33

第五节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案例分析40

一、信息产业对日本经济的带动作用40

二、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带动作用42

三、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破产的影响45

第二章 通信成本分析49

第一节 通信成本的概念及特点49

一、成本的一般概念49

二、通信成本的一般概念及特点51

三、通信企业成本构成及特点54

第二节 通信企业成本核算56

一、通信企业成本核算目的56

二、通信企业成本测算方法57

三、通信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途径60

第三节 电信网成本特点与成本代理模型61

一、电信网成本特点61

二、电信网混合成本代理模型63

第四节 通信业务成本模型研究65

一、基于作业成本分析的移动业务成本模型研究65

二、信函业务成本模型研究72

第三章 通信资费分析78

第一节 通信资费理论基础78

一、通信资费的含义78

二、通信资费体系及内容79

三、通信资费结构及特点79

第二节 通信资费水平的确定83

一、通信资费水平决定因素分析83

二、电信业务的定价方法87

三、电信业的内部互补收费——交叉补贴92

四、电信业的其他收费方式92

第三节 通信业的高峰负荷资费分析93

一、高峰负荷资费的基本原理94

二、计算企业的最优生产设施能力96

三、改进方案100

第四节 我国电信资费水平分析100

一、我国电信资费调整的背景和市场环境100

二、电信资费水平的发展结构102

三、我国互联网的收费结构109

四、电信资费调整以后,我国部分电信资费与世界水平的比较112

五、电信资费结构调整的内容115

第五节 通信业差别定价的影响与策略分析117

一、差别定价的原理117

二、通信业的一级差别定价117

三、通信业的二级差别定价119

四、通信业的三级差别定价121

五、实行差别定价的策略123

第六节 移动通信单双向收费模式的经济学分析124

一、从技术上看,支持移动通信双向收费的观点主要有三个理由124

二、对管制部门的影响125

三、对运营商的影响127

四、对消费者的影响129

五、实施单向收费的选择逻辑及政策建议130

第四章 通信市场132

第一节 通信市场的定义及特点132

一、市场的一般含义132

二、通信市场的定义133

三、通信市场的特点133

第二节 通信市场需求136

一、通信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136

二、通信市场需求结构140

第三节 通信市场供给141

一、供给理论141

二、国有电信运营商的经济效率144

三、电信供给曲线的特点分析146

第四节 通信市场管制者147

一、管制者的组成147

二、管制者的职能148

第五节 通信市场结构150

一、市场结构基本概念150

二、影响电信市场结构的因素151

三、市场力的测量154

第六节 通信市场运营商行为分析155

一、资费竞争行为156

二、销售行为162

第七节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品牌竞争分析165

一、校园品牌竞争简述165

二、品牌竞争实证分析166

三、移动通信品牌竞争的结论174

第五章 我国通信市场结构演变与绩效评估第一节 政企合一、垄断经营的中国电信业177

一、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1994年以前的中国电信产业177

二、打破垄断的艰难尝试——1994—1997年的中国电信市场179

第二节 初步建立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架构——1998年以后的中国电信市场183

一、电信产业特点183

二、1998年以后中国电信市场的结构与绩效分析187

第三节 有效竞争——中国电信产业结构演变的目标200

一、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200

二、中国电信市场结构迈向有效竞争的途径203

第四节 3G时代的有效竞争问题研究207

一、运营商数量是决定3G时代的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207

二、有效竞争模型的构建209

三、培育3G市场有效竞争的政策建议210

第六章 通信业转型与创新分析211

第一节 电信产业转型211

一、产业转型的概念211

二、电信产业转型概况213

三、电信业战略转型背景214

四、电信业战略转型的内涵216

五、我国通信业发展的瓶颈222

六、基础运营商在增值业务上的尝试223

第二节 网络融合、自主创新与通信运营企业的转型战略225

一、网络融合在通信运营企业转型中的作用分析225

二、网络融合在转型中的功效分析227

三、自主创新的含义229

四、自主创新与企业战略转型的关系230

五、自主创新在经营战略转型中的切入点231

六、企业经营战略在自主创新系统作用下的良性转型232

第三节 3G业务市场定位分析233

一、3G业务定位展望233

二、3G时期的品牌建设分析235

三、3G定位的市场展望236

第四节 电信业务创新分析238

一、电信业务创新的含义238

二、无线电邮市场定位分析239

三、校园信息化创新分析243

四、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手机条码百宝箱”业务创新分析248

第五节 FMC业务创新分析253

一、FMC业务的含义253

二、FMC业务现状254

三、FMC业务的基本模式255

四、FMC发展的驱动力256

第七章 通信企业商业模式分析257

第一节 商业模式基本理论257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257

二、商业模式的特征258

第二节 CP、SP企业的商业模式分析259

一、CP、SP的经营环境分析259

二、CP、SP的商业模式262

第三节 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272

一、电信运营商的运营环境分析272

二、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274

第四节 终端生产商的商业模式281

一、终端生产商的生存环境和现状分析281

二、终端生产商的商业模式284

第五节 电信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分析289

一、电信业的价值链模式创新289

二、电信业的渠道模式创新291

三、电信业的知识模式创新292

四、电信业的客户模式创新292

五、电信业的产品模式创新293

第八章 通信公司治理绩效分析294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概述294

一、公司治理的基本内容294

二、治理的相关理论302

三、公司治理的主流模式304

四、公司治理实证结论305

第二节 国外通信运营企业治理比较307

一、治理结构问题307

二、治理机制问题311

三、产权变化与治理效率313

第三节 我国四大电信公司治理绩效实证研究314

一、四大通信运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315

二、我国通信运营业四大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实证模型317

第四节 国际通信公司治理特点对我国的启示324

一、在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股权改革的实践,降低国有股的比例,提高非国有股份的比例,特别是民间资本的控股比例325

二、完善监事会制度,明确监事会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发挥监事会的作用326

三、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尤其是在董事会中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特别是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不同学历背景和从业背景的董事的比例327

四、完善经营者、特别是高管人员的以薪酬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激励制度327

第九章 通信业管制分析329

第一节 电信管制的目标329

第二节 电信管制机构331

一、地位独立、权力集中的管制机构332

二、地位相对独立、权力分散的管制机构334

三、政府主管部门直接承担电信管制职能335

四、多极化的电信管制机构336

第三节 电信管制原则与相应策略336

一、电信管制原则336

二、当前实施电信管制的若干策略337

第四节 电信管制内容340

一、市场准入管制340

二、互联互通管制343

三、资费管制348

第五节 电信普遍服务管制分析352

一、电信体制的变化对普遍服务的影响352

二、发达国家实施普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356

三、发达国家实施普遍服务的政策特点358

四、市场机制对电信普遍服务的影响359

五、完善我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建议362

第六节 移动通信资费形成机制与管制政策研究363

一、移动通信资费形成机制的内涵363

二、我国移动通信资费的历史沿革及结构特点364

三、现行移动通信资费形成机制的特点与主要问题365

四、市场机制作用下移动资费的形成过程及特点368

五、资费管制的必要性与模式370

第七节 邮政资费管制模式分析373

一、我国邮政资费的种类及特点373

二、我国邮政资费管理的问题374

三、邮政资费管理体制的改革376

第十章 电信增值业务管制创新分析382

第一节 电信增值业务发展分析382

一、电信增值业务的基本概念382

二、国内外电信增值业务发展状况383

三、国内电信增值业务发展预测386

第二节 电信增值业务运营管制389

一、运营商在增值业务产业链中的竞争定位390

二、增值业务市场的运营分析392

三、增值业务市场的运营管制396

四、增值业务有效管制分析400

第三节 移动增值业务创新机制模型与对策405

一、移动增值业务创新机制模型405

二、运营商在移动增值业务价值链中的定位409

三、移动增值业务创新对策建议411

第四节 电信增值业务管制创新分析413

一、电信管制实践分析414

二、增值业务管制创新分析416

三、增值业务管制的环境塑造和思路421

四、逐步完善科学的增值业务管制体系424

参考文献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