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解放论 解放思想与观念变革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征国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1836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解放论 解放思想与观念变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邓小平理论:思想解放的伟大工具1
一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1
二 学风问题实质是世界观问题4
三 学会运用思想解放的伟大工具9
第一章 中国走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13
第一节 以开眼看世界为特征的思想解放运动13
一 林则徐:“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13
二 谭嗣同:戊戌变法时期思想解放的一面旗帜14
三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16
第二节 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解放运动18
一 思想解放以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转折点18
二 毛泽东思想——思想解放的伟大成果21
第三节 以真理标准讨论为发端的思想解放运动26
一 思想解放以确立实践标准为归宿26
二 邓小平理论——思想解放的新成果29
第二章 思想解放的涵义31
第一节 历史上解放思想的词义31
一 解放思想是人的一种争自由的精神状态31
二 人的解放与人的创造40
一 毛泽东的思想解放论47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论47
二 邓小平的思想解放论53
三 江泽民的思想解放论55
第三章 思想解放的原则59
第一节 实事求是原则59
一 实事求是——中国古代的治学传统60
二 实事求是——现代哲学的科学命题65
三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前提和基础70
一 思想解放是个实践反馈的过程72
第二节 实践反馈原则72
二 实践继承性中的思想解放74
三 实践选择性中的思想解放76
四 实践革新性中的思想解放78
第三节 破旧立新原则80
一 破旧立新的规律性81
二 破旧立新的具体性83
三 思想解放是个破旧立新的过程87
第一节 走出封闭92
第四章 思想解放的要求92
一 封闭的保守性和排他性93
二 封闭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95
三 封闭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表现99
四 走出封闭,迎来开放101
第二节 破除迷信102
一 破除迷信“书本”102
二 破除迷信“经验”104
三 破除迷信“权威”106
一 “换脑筋”的涵义111
第三节 转换脑筋111
二 换脑筋要换掉“圆式思维”114
三 换脑筋要换掉“惯性思维”115
四 换脑筋要换成现代思维方式118
五 换脑筋要换成创造性思维方法120
第五章 思想解放的形式124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解放的形式124
一 “好学而博”——在百家争鸣中解放思想125
二 “得意在忘言”——在打破僵化中解放思想130
三 “格物致知”——在阐发传统中解放思想137
四 “君子人格”——在自我完善中解放思想142
第二节 西方近代思想解放的形式146
一 人文主义的巨澜146
二 科学精神的曙光152
三 民主思想的激荡157
第六章 思想解放的方法165
第一节 从认识的“一点论”转变为“三分法”165
一 “三分法”的产生166
二 什么是“三分法”167
三 为什么是“三分法”173
四 黑格尔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三分法”179
五 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三分法”184
第二节 从认识的二维结构转变为三维结构192
一 感性194
二 知性198
三 理性202
第三节 从认识的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化205
一 控制方法206
二 信息方法209
三 系统方法211
四 结构——功能方法213
五 模型化和理想化方法216
第七章 改革心理:思想解放的发生机制219
第一节 改革与心理219
一 改革的特点220
二 改革与心理的相互作用222
一 改革心理的涵义与特点225
第二节 改革心理与传统心理225
二 传统心理的涵义与特点227
三 改革心理与传统心理的矛盾运动228
四 改革心理与传统心理的不同作用230
第三节 改革心理规律232
一 改革心理持衡律232
二 改革心理顺应律238
三 改革心理连动律242
第一节 思维及其新领域的探求249
第八章 思维方式:思想解放的本质表现249
一 什么是思维250
二 潜意识思维251
三 初民的原始思维256
四 儿童的我向思维261
五 科学“图式构建”思维263
第二节 思维方式的涵义与特征266
一 什么是思维方式266
二 思维方式具有稳定性267
三 思维方式具有历史性269
四 思维方式具有网络性271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278
一 思维目的和内容方面的缺陷279
二 思维方式和手段方面的缺陷283
三 传统思维方式的禁锢284
第九章 观念形态:思想解放的精神成果287
第一节 作为哲学意义的观念287
一 古希腊哲人对观念的最初理解288
二 近代哲学对观念的进一步理解289
三 马克思主义的观念观292
第二节 作为科学意义的观念297
一 科学观念的涵义298
二 科学观念的方法论作用298
三 科学观念的思维方式作用301
四 科学观念的导向作用304
第三节 作为实践意义的观念306
一 实践观念形成的必要条件306
二 实践观念的发展过程309
第一节 习惯313
第十章 观念惰性:解放思想的障碍因素313
一 习惯的伦理意义314
二 习惯的认识论意义316
三 要把习惯性思维在头脑中排空321
第二节 偏见325
一 偏见——哲学上的主观性325
二 在实践中克服偏见329
三 在综合思维中克服偏见330
一 中国人的宗教方式333
第三节 宗教333
二 宗教产生的根源337
第十一章 观念变革:解放思想的过程性350
第一节 观念变革的前导性350
一 “哲学革命是政治变革的前导”命题的提出351
二 “哲学革命是政治变革的前导”命题的意义355
第二节 观念变革的辩证性357
一 观念变革的渐进与革命357
二 观念变革的继承与创新361
一 落后观念与超前观念的不平衡364
第三节 观念变革的不平衡性364
二 主导观念与其他观念的不平衡367
三 观念变革具体过程的不平衡性368
结束语解放思想是21世纪的最强音371
一 面对解放思想的新世纪371
二 开创解放思想的新境界372
三 深化解放思想的新课题373
主要参考及引证文献377
后记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