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魏石金,丁宏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024590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1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
一 基本内容1
二 特点2
第二节 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的意义和方法6
一 学习的目的意义6
二 学习方法8
一 正确认识我国国情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9
第一章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9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形成14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16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特征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23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3
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4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9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29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30
第二章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37
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37
一 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37
二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42
三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48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52
一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52
二 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57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65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6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65
二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客观必然性67
三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73
一 全民所有制经济73
二 集体所有制经济81
三 社会主义经济联合所有制86
第三节 其它所有制经济88
一 个体经济88
二 私营经济89
三 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95
一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态95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95
二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97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规律99
第二节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3
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103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与作用106
三 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0
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12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112
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标和任务116
三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117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内涵125
一 经济机制的内容125
二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特征128
三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129
第二节 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135
一 市场的功能和运行机制135
二 完善市场体,发展社会主义流通139
三 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144
第三节 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146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46
二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150
三 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宏观管理153
四 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15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和消费1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158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158
二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59
三 社会主义的积累和消费16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165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165
方式为补充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165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166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169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其它分配方式171
五 现阶段国家对个人收入的分配政策173
六 我国农村的分配177
一 消费的性质、作用和特点17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耗178
二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导向180
三 消费结构及其发展趋势181
四 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185
第七章 我国的对外开放187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187
一 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187
二 全方位开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89
三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193
一 发展我国对外贸易195
第二节 国际经济技术交流195
二 发展对外科学技术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199
三 积极利用外资201
四 开展国际劳务合作203
第三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格局205
一 经济特区205
二 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208
三 沿边、沿江开放210
四 中国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211
五 积极发展农村外向型经济211
一 民主的含义和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215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215
二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217
三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和长期性219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23
一 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特征223
二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26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28
四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230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32
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32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234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原则24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42
一 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和基本要求242
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45
三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迫切性和长期性248
第九章 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2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251
一 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251
二 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253
三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和任务255
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57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我国统一战线的新发展261
一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261
二 “一国两制”的政治基础和理论依据264
三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及其意义268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70
一 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民族问题的重要性270
二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73
三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75
第十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80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280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82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2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287
一 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287
二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91
一 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29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律297
二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299
三 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相辅相成30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和方针303
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道303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05
三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07
第十一章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311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311
一 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311
二 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314
三 正确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317
第二节 改善党的领导319
一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319
二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22
三 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323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327
一 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特殊重要性327
二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330
三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332
四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