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电路 正反馈、振荡、调制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子电路 正反馈、振荡、调制部分](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1180615.jpg)
- 北京邮电学院电子技术基础教研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K15045·总1285无338
- 出版时间:1962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子电路 正反馈、振荡、调制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第一章 有正反馈的放大电路1
§1-1 正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1
一、要避免的正反馈1
二、可利用的正反馈3
§1-2 放大电路中负反馈强度的限制3
一、两极全同RC耦合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量是没有限制的4
二、三级全同RC耦合放大电路里负反馈强度的限制6
三、稳定准则8
四、稳定富余度13
§1-3 在保证稳定的原则下提高反馈强度的需要性与可能性17
一、保证强负反馈与保证稳定在对放大级数的要求上有矛盾17
二、在保证稳定的条件下提高反馈强度的措施17
三、强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设计例题25
§1-4 输出六端电路的频应计算25
一、总的分析26
二、低频段的计算28
三、高频段的计算30
一、各频应环节的总体安排32
§1-5 高频段的稳定设计32
二、对两窄一阶频应的具体安排33
三、阶节的具体实现38
四、总结与核算39
§1-6 低频段的稳定设计41
一、总体安排41
二、对窄节和阶节的要求42
三、对宽节的要求和总核算45
四、如何具体实现以上各节的频应46
§1-7 寄生反馈与寄生环节的防止48
五、最终结果48
一、寄生反馈49
二、惰性参量形成的寄生环节60
§1-8 强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总体设计与设计制造程序65
一、已给的主要指标65
二、设计程序及各步设计的要领66
三、实际安装和测量调整70
四、整个设计结果的电路图73
§1-9 利用“负参量”的放大电路73
一、负阻作用的基本概念74
二、负阻作用是如何形成的78
三、一种实际负阻增音机电路的分析79
四、负导增音机86
§1-10 有源滤波电路90
一、LC型有源滤波电路90
二、RC型有源滤波电路92
附录一、基本频率响应的简化处理95
一、高频基本节的频应简化95
二、高频节相频响应的直线化…………………………………………?三、“低频基本节”的频应简化104
四、阶节的频应106
附录二、有线通信中实用输出六端电路的结构及参量计算114
一、桥型六端电路114
二、差动式六端电路116
三、桥型输出六端电路的设计例题117
附录三、RC型双T电路的平衡条件120
第二章 正弦振荡电路122
§2-1 正弦振荡电路的自激条件122
§2-2 用准直线性理论分析振荡电路的建立过程和稳态幅度127
一、电子管的非线性用准直线性参量表示129
二、用准直线性理论分析振荡的建立过程131
三、S平曲线族133
四、利用S平(Ugm)特性求稳态振荡幅度Ugm(S)134
五、用准直线性理论解释改变反馈条件会使稳态136
幅度增加、减少或停振的现象136
§2-3 振荡幅度的稳定137
一、从电子管本身入手的措施138
二、加深反馈量138
三、栅流自给偏压稳幅139
四、利用热变电阻稳幅146
一、电子管参量对频率的影响147
§2-4 振荡频率的稳定147
二、负载对频率的影响152
三、谐振回路参量对频率的影响156
四、谐波和栅流对频率稳定的影响158
五、强制现象160
§2-5 LC调板振荡电路的设计163
一、设计要求164
二、选择主要器件164
四、线性参量的计算166
三、选定电路166
五、频率稳定和幅度稳定的检查167
§2-6 其它LC型振荡电路168
一、调栅振荡电路168
二、三端电感型振荡电路170
三、三端电容型振荡电路171
§2-7 晶体振荡电路及其稳频作用172
一、晶体的特性及其稳频作用172
二、低频晶体振荡电路177
§2-8 RC型振荡电路179
一、反馈振荡电路183
§2-9 半导体管振荡电路183
二、负阻型振荡电路188
第三章 非正弦信号振荡电路191
§3-1 非正弦信号的特征及其发生要素191
一、非正弦信号的特征191
二、产生非正弦信号的重要因素194
§3-2 双稳触发电路及典型工作点的分析200
一、不稳定工作点Q0201
二、稳定平衡的工作点Q+和Q-204
一、双稳电路的触发及其应用举例210
§3-3 触发电路的触发与转换210
二、触发电路的转换时间214
§3-4 电子管阴极电路在双稳触发电路中的利用217
一、阴极自给偏压218
二、阴极耦合反馈的双稳电路219
§3-5 单稳触发电路223
一、电路及其工作原理223
二、输出脉冲的参量及其应用228
三、阴极耦合式单稳电路236
一、由双稳、单稳电路推论其需要和可能237
§3-6 自激的多谐振荡电路237
二、利用双稳、单稳电路的已有知识推论自激电路的工作状态238
三、参量与设计242
四、其它形式的自激多谐振荡器246
§3-7 锯齿波振荡电路251
一、产生锯齿波用的一种特殊器件——充气管251
二、冷阴极二极管做成的锯齿波振荡电路256
三、用真空管做成的锯齿波振荡电路260
一、同步的需要性266
§3-8 同步和分频266
二、用脉冲作同步信号267
三、分频269
四、用正弦波来使锯齿波同步或分频271
五、其它非正弦振荡电路的同步分频271
六、典型实用的脉冲发生器电路274
§3-9 用半导体三极管做成的非正弦振荡电路278
一、需要性与基本原理278
在双稳电路中的应用280
二、点触型半导体三极管电路的大信号特性及其280
三、改作单稳电路281
四、改作自激的多谐振荡与锯齿波振荡电路285
第四章 调制与解调电路288
§4-1 多路通信的概念288
一、电信线路的经济利用288
二、频带搬移289
§4-2 变频器290
一、组成变频器的非线性元件290
二、单氧化铜的变频作用292
三、平衡变频器297
四、环型变频器301
五、桥型变频器305
六、氧化铜变频器的工作衰减306
七、变频器设计举例310
§4-3 双边带载频传输制的调幅与检波314
一、问题的提出314
二、波形316
三、电子管调幅器321
四、检波323
一、引论338
§4-4 调频与调相338
二、调频器341
三、鉴频器345
四、调相电路348
五、调频和调相的关系352
§4-5 脉冲调制与解调362
一、脉冲调制的一般概念362
二、脉冲调制及反调制(解调)的原理366
三、脉冲编码调制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