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作方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伟宗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 ISBN:10286·249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作方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李屏锦创作方法的概念和缘起1
从马克思关于古希腊艺术的论述谈起12
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提供的依据12
从中国最古的创作看创作方法12
浪漫主义的特征和缘起12
现实主义的特征和缘起23
朗加纳斯23
柏拉图23
原始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23
最早的艺术是浪漫主义23
对一条公式的质疑23
现实主义概念的由来37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37
原始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37
亚里斯多德37
古典主义37
十八世纪古典主义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58
莫里哀58
狄德罗58
高乃依58
拉辛58
莱辛58
古典主义的启示58
消极浪漫主义58
古罗马古典主义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58
布瓦洛58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58
普鲁塔克58
贺拉斯58
奥维德58
维吉尔58
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58
积极浪漫主义75
诺瓦里斯75
史雷格尔兄弟75
夏多勃里昂75
斯达尔夫人75
诺谛埃75
华兹华斯75
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75
产生的背景和思想基础75
两种浪漫主义的划分75
柯尔立治75
雪莱88
现实主义的发展88
雨果88
海涅88
拜伦88
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88
产生的背景和思想基础88
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达·芬奇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区别十八世纪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歌德乔治·桑菲尔丁自然主义112
产生的原因与特征122
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122
福楼拜122
左拉122
莫泊桑122
批判现实主义122
别林斯基150
列夫·托尔斯泰150
果戈理150
新批判现实主义150
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150
巴尔扎克150
司汤达150
高尔基的有关论述150
狄更斯150
罗曼·罗兰174
苏联关于社会主义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74
阿·托尔斯泰174
代表作家的理论与实践174
恩格斯的有关论述174
卢卡契的有关理论174
产生的社会原因192
萌芽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高尔基19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确定和论争19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192
现代主义192
克罗齐的美学理论213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213
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213
象征主义213
里普斯的“移情说”213
佩特的“唯美主义”213
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基础213
产生的条件和发展21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213
产生的原因和意义236
象征主义的基本特征236
绘画上的象征主义236
瓦勒里的象征主义理论236
梅特林克的神秘主义理论236
以勃洛克为代表的进步象征主义236
印象主义236
野兽派257
抽象主义及其他257
立体主义257
表现主义257
后印象主义257
新印象主义257
前印象主义257
产生的原因和意义257
产生的原因和意义266
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266
布莱希特的理论266
未来主义266
超现实主义279
马雅可夫斯基的革新279
未来主义的基本特征279
马利奈蒂的理论279
产生的原因和意义279
产生的原因和意义294
布勒东的理论294
超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294
意识流294
产生的原因和意义316
代表作家的理论316
意识流的基本特征316
存在主义316
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332
新现实主义332
产生的原因和意义332
萨特的理论与实践332
产生的原因和意义346
文学上的新现实主义346
绘画上的新现实主义346
新小说346
产生的原因和意义359
罗伯—葛利叶的理论359
新小说的基本特征359
荒诞派戏剧359
产生的背景和意义374
尤奈斯库的理论374
荒诞派戏剧的基本特征374
现代主义的其他流派374
魔幻现实主义402
“黑色幽默”402
新新闻主义402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402
“愤怒的青年”402
发展的趋势和意义402
“垮掉的一代”402
周扬的《现实主义试论》512
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茅盾的创作方法理论“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倡六、七十年代邵荃麟的“现实主义深化”论江青的所谓“三突出”论第四次文代会总结的理论希望重视和开展创作方法的研究——《创作方法史》后记512
第二次文代会提出的理论512
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512
五十年代512
国统区的理论与实践512
解放区的理论与实践512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12
四十年代512
茅盾的理论与实践512
鲁迅后期的理论与实践512
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介绍512
对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的介绍512
“革命文学”的理论512
三十年代512
创造社的理论与实践512
文学研究会的理论与实践512
鲁迅前期的理论与实践512
萌芽状态的理论与实践512
五四时期512
产生的条件和意义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