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179189.jpg)
- 徐豫龙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4338·5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1
一 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1
目录1
二 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6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道路10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0
二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3
三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19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19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3
一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28
第二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8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28
二 历史的伟大转折31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33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容38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依据和基本原则38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41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43
第三节 我国新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总方针47
一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8
二 我国新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总方针49
三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52
一 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57
第三章 我国的工业现代化57
第一节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57
二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58
三 我国工业发展的概况60
第二节 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和战略目标64
一 工业现代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64
二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基本环节67
三 我国工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69
第三节 我国工业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战略重点和71
主要方针71
一 我国工业现代化的总体布局71
二 我国工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76
三 我国工业现代化的主要方针79
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86
第四章 我国农业的现代化86
第一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86
二 我国农业发展的概况88
第二节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90
一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90
二 从实际出发,确定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93
第三节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99
一 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林牧副渔99
全面发展99
二 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地区优势103
三 坚持农工商运综合发展,全面振兴农村经济105
四 加强农村的智力开发,积极进行农业技术改造109
五 进一步进行农村经济改革和完善农村经济体制111
第一节 我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15
一 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15
第五章 我国科学技术、教育和国防的现代化115
二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119
三 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121
第二节 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125
一 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世界教育125
发展的趋势125
二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128
三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发展的根本措施130
四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3
教育体系133
一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35
第三节 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135
二 我国国防现代化及其发展战略要点136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142
经营方式1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形式142
一 多种经济形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142
二 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经济形式144
三 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形式的特点1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多种经营方式150
一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151
二 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经营方式154
三 工商企业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经营方式156
四 农业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经营方式158
五 其他经济的经营方式161
第七章 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63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163
然阶段163
一 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经济条件及其发展阶段163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166
三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170
必要条件1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72
一 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发展172
二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174
三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特点176
四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1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180
一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80
二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作用的特点184
三 价值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调节作用185
的有机结合18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187
一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187
二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189
三 开展社会主义竞争,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92
第八章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19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和改革196
一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其改革的必要性196
二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要求199
一 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02
第二节 增强企业活力,搞活微观经济202
二 确定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203
扩大企业自主权203
三 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205
第三节 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209
一 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209
二 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对企业的间接控制212
三 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国民经济217
四 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219
经济管理网络2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和意义222
一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222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济效益222
二 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224
三 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2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中的几种关系230
一 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230
二 近期经济效益和长期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232
三 劳动消耗经济效益和资金占用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235
第三节 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速度238
一 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238
二 确定适度的经济增长率,促进国民经济按比241
例、高效益地发展241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分配与人民生活246
第一节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246
一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改善人民生活246
二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2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253
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253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257
三 按劳分配的形式及改革方向260
第三节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完善社会主义福利263
和保障制度263
一 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关系263
二 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265
三 改进和完善社会主义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266
第十一章 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268
第一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和原则268
一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268
二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272
第二节 对外贸易和劳务合作274
一 对外贸易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74
二 我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276
三 积极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278
四 发展国际间的劳务合作282
第三节 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国外资金284
一 引进先进技术284
二 利用国外资金287
第四节 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289
一 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289
二 建立经济特区的意义和作用291
三 经济特区利用外资的方式292
四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293
五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29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296
第一节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96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296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体300
三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02
第二节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304
一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304
二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308
和根本任务之308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11
一 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311
二 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312
三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增强法制观念315
第四节 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17
一 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317
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319
多党合作319
三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322
四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思32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328
第一节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28
一 精神文明的科学含义328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征330
三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辩证关系3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335
一 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35
二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338
三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3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思想建设344
一 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344
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46
三 树立共产主义道德348
四 增强组织纪律观念352
第十四章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356
根本保证35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的伟大的马克思356
主义政党356
一 忠实地为人民的和益而奋斗356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359
三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夺取胜利361
一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364
二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367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370
一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370
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372
三 坚持民主集中制,使党内生活进一步正常化374
四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376
五 整顿党的组织,端正党的作风377
结束语——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380
一 顺应时代潮流,走历史必由之路380
二 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381
三 正确认识自己382
四 努力学习,热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