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李其驹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1146X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54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马克思影响的传入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

前言2

第一章 清末民初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与介绍3

1 马克思影响的传入与社会主义学说的早期传播3

一 马克思影响的传入4

二 社会主义著作的迻译5

三 社会主义学说有保留的宣传13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16

2 同盟会时期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16

二 关于社会革命的论战19

三 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24

3 民国初年的社会主义活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介绍26

一 中国社会党的成立与江亢虎对社会主义的宣传27

二 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宣传30

三 王缁尘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介绍33

第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40

1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新旧思潮之激战40

2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47

3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54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早期传播(1919—1927)60

前言60

第三章 唯物史观的启蒙63

1 陈博贤对唯物史观启蒙的贡献64

一 “五四”时期的活动64

二 译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他66

2 李大钊——唯物史观启蒙的旗手69

一 传播唯物史观的主要活动69

二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71

三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等文的哲学思想74

3 胡汉民对唯物史观启蒙的学理贡献77

一 《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77

二 《中国哲学史之唯物的研究》等文的意义84

4 李达等人有关论文的哲学思想89

一 李达《什么叫社会主义》等文89

二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等文91

三 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92

5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93

第四章 唯物史观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98

一 传播唯物史观的理论活动99

1 李达传播唯物史观的卓越贡献99

二 《唯物史观解说》等译著103

三 对于第二国际和所谓第四国际的批判109

四 《马克思学说与中国》的哲学思想112

2 陈独秀《马克思学说》等文的哲学意义115

3 李大钊继续传播唯物史观的贡献117

一 传播唯物史观的活动117

二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等文的哲学思想119

4 施存统应用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121

5 毛泽东“新民学会”会友通信的哲学思想129

6 蔡和森通信的哲学意义132

7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等文的哲学思想136

8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139

9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144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与唯物史观的系统传播152

1 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卓越贡献152

一 《现代社会学》等讲义153

二 论著《社会科学概论》163

三 译著《无产阶级哲学——唯物论》167

一 《社会进化史》的哲学意义174

2 蔡和森传播唯物史观的贡献174

二 有关政论的哲学思想177

3 毛泽东的理论活动与论著180

一 主要理论活动180

二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82

4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188

5 关于科学与人生观论战201

一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概说201

二 陈独秀、瞿秋白对论战的评论208

一 国家主义派概说213

6 周恩来等对于国家主义派的批判213

二 对于国家主义派的批判216

7 瞿秋白等对于戴季陶主义的批判223

一 戴季陶主义概说223

二 对于戴季陶主义的批判230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1927—1937)240

前言240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243

1 李达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贡献245

一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译著246

二 《中国产业革命概观》等专著262

三 《社会学大纲》——中国人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270

2 吴亮平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290

3 张如心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著299

4 沈志远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译308

一 译著《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309

二 对苏欧哲学的介绍和研究315

三 《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320

5 艾思奇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323

一 译著《新哲学大纲》324

二 《大众哲学》——影响甚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读物329

三 《思想方法论》等著作333

四 对于新启蒙运动的理论贡献338

6 陈唯实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著340

7 胡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新启蒙运动的论证352

第七章 30年代哲学论战355

1 唯物辩证法论战357

一 唯物辩证法论战概说357

二 关于所谓唯物辩证法的问题359

三 关于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362

四 关于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问题365

2 新哲学论战370

一 新哲学论战概说370

二 关于所谓哲学消灭论372

三 关于所谓“物心综合论”376

四 关于其他问题380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思想领域的理论收获384

1 史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385

一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386

二 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391

2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收获395

一 嵇文甫《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史概论》等论著396

二 杜国庠《先秦诸子思想概要》406

三 范寿康《中国哲学史通论》409

四 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413

3 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418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概说419

二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意义421

第九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432

1 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过程433

一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434

二 延安时期初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442

2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构架448

一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448

二 《实践论》——实践的认识论452

三 《矛盾论》——矛盾的辩证法457

3 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多方面意义462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和发展(1937—1949)468

前言468

第十章 毛泽东军事哲学472

1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军事辩证法473

2 《论持久战》的军事哲学思想480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建设488

1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路线488

一 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489

二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490

三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领导方法492

四 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495

2 刘少奇关于党的建设理论497

一 关于共产党员的修养498

二 关于党内斗争500

三 关于党的指导思想503

四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504

五 关于党的民主集中制505

3 艾思奇、胡绳的理论活动506

一 艾思奇的理论活动507

二 胡绳对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弘扬516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的胜利520

1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策略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学说520

一 关于形势的辩证分析521

二 关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略战术思想524

三 关于中国革命的路线和政策528

四 关于革命任务的历史转变和工作重点的转移529

五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532

2 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思想535

一 关于土改中反倾向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536

二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537

三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539

3 对于美国政府“白皮书”的批判540

后记5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