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民族史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164115.jpg)
- 江应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10797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1
第六编 元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1
第一章 蒙古族的兴起和统一1
第一节 蒙古族的起源1
第二节 蒙古各部的统一及蒙古民族的形成10
第三节 蒙古帝国的对外扩张20
第四节 对成吉思汗的历史评价31
第二章 元朝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对少数民族的治理36
第一节 元朝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36
第二节 民族地区的行省制和土官制39
第三节 元朝的乡兵48
第四节 民族地区的驿传和屯田54
第五节 宣政院的设置及对吐蕃的治理59
第三章 元代的诸民族65
第一节 蒙古族65
第二节 东北诸民族70
第三节 西北地区诸民族的政治、经济状况73
第四节 藏族的社会发展状况78
第五节 云南诸民族84
第六节 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与各族人民的反抗92
第七编 明代周边各族的发展97
第一节 明朝与故元势力的斗争100
第一章 明代的蒙古族及其与明王朝的关系100
第二节 蒙古族的封建割据及瓦剌部的兴起101
第三节 鞑靼的统一与分裂103
第四节 满洲统治者统一漠南蒙古106
第五节 公元十四--十七世纪中叶蒙古族社会经济文化状况107
第二章 明代的藏族112
第一节 明代初年的藏族与明王朝在藏区的设治112
第二节 黄教的兴起和发展114
第三节 明代藏族地区与内地的茶马贸易117
第四节 明代藏族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状况119
第一节 回族的来源122
第三章 回族的形成122
第二节 回族的形成123
第四章 明代的维吾尔族125
第一节 明初对西域的经营125
第二节 吐鲁番的兴起126
第三节 明代维吾尔族与内地的经济联系127
第四节 叶尔羌汗国兴起及维吾尔族经济文化的发展128
第五章 明代的壮族及黎族131
第一节 明对壮族的统治131
第二节 明代壮族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32
第三节 黎族134
第六章 明朝对南方民族的统治--土司制度138
第一节 土司制度的渊源138
第二节 土司制度的形成139
第三节 土司制度的利弊与改土归流142
第七章 明代的傣族146
第一节 明代傣族的分布及其与明王朝的关系146
第二节 明代傣族封建领主制的形成150
第三节 明代傣族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55
第八章 明代的彝族161
第一节 明王朝对彝族地区的经营161
第二节 明代彝族的社会经济164
第九章 明代的苗族174
第一节 明代在苗族地区的建置174
第二节 明代苗族封建领主制的发展175
第三节 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地主经济的兴起176
第十章 满族的兴起与明朝的灭亡180
第一节 明代女真的分布及发展状况180
第二节 女真各部与明朝的关系181
第三节 女真各部的统一及满族的形成182
第四节 清帝国的建立184
第五节 入关前满族的社会经济状况187
第六节 明代满族的文化188
第八编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各民族191
第一章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91
第一节 清朝统一中国191
第二节 清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用兵及统一国家版图的奠定196
第三节 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机构和统治方式198
第四节 清代边疆的开发210
第二章 东北各族216
第一节 清代满族的发展216
第二节 东北其他民族221
第三章 蒙古族230
第一节 清对蒙古各部统治的建立230
第二节 清代蒙古族的社会经济状况240
第四章 西北各族248
第一节 维吾尔族248
第二节 回族260
第三节 西北其他民族264
第一节 藏族278
第五章 西南各族278
第二节 彝族294
第三节 白、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诸族308
第四节 傣、侗、布依、仡佬、水诸族322
第五节 苗族与瑶族336
第六节 西南其他民族346
第六章 东南、中南各族367
第一节 壮族367
第二节 东南、中南其他民族374
主要参考书目388
后记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