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骨科临床诊疗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骨科临床诊疗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120569.jpg)
- 赵定麟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750628953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959页
- 文件大小:219MB
- 文件页数:1001页
- 主题词:骨疾病-诊疗-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骨科临床诊疗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骨科患者的病史与检查3
第一节 病史搜集3
一、概述3
二、一般病例的病史搜集3
第二节 骨科一般体格检查5
一、一般性全身检查5
二、骨科局部检查5
三、神经肌肉系统检查5
第三节 脊柱的特殊检查10
一、脊柱的一般检查10
二、功能活动及测量12
三、特殊试验检查13
第四节 四肢骨与关节的特殊检查15
一、四肢骨与关节的一般检查15
二、四肢骨与关节的测量16
三、四肢骨关节检查19
四、四肢的特殊检查20
第五节 严重创伤患者的检查22
一、一般检查22
二、全身快速检查22
三、全身各系统检查22
四、其他检查23
第六节 骨科症状学24
一、躯体感觉障碍24
二、运动功能障碍25
三、畸形26
第二章 骨科常用检查27
第一节 关节滑膜液的实验室检查27
一、检查项目27
二、滑膜液的采集27
第二节 脑脊液检查28
一、脑脊液的采集28
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29
三、脑脊液实验室检查31
第三节 脑血流图32
一、原理与目的32
二、方法32
三、临床判定及其意义32
第四节 肌电图33
一、正常肌电图33
二、病理肌电图33
第五节 诱发电位33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34
二、运动诱发电位35
第六节 骨质疏松及骨转换的生化测定36
一、骨转换与骨质疏松36
二、骨转换生化测定36
第七节 风湿性疾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查37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37
二、自身抗体38
三、特殊基因的检测41
第三章 骨科影像学检查42
第一节 骨科X线检查42
一、常用X线检查方法42
二、骨、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42
三、骨科常见X线表现的临床判断44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45
一、CT检查方法45
二、骨骼肌肉系统正常CT表现45
三、骨骼肌肉系统CT的临床应用46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47
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47
二、MR检查方法47
三、骨骼肌肉系统正常MR表现48
四、骨骼肌肉系统MR的临床应用49
第四节 脊髓造影50
一、病例选择50
二、造影剂选择50
三、造影方法51
四、造影结果判定51
五、假阳性与假阴性53
六、造影后并发症及造影失败的原因分析54
第五节 椎间盘穿刺及造影技术54
一、腰椎椎间盘穿刺及造影技术54
二、颈椎椎间盘穿刺及造影技术55
三、并发症及其防治56
第六节 四肢及脊柱血管造影56
一、四肢血管造影56
二、脊柱血管造影57
第七节 骨肌介入放射学及骨密度测量61
一、骨肌介入放射学61
二、骨密度测量63
第八节 硬膜外及脊神经根造影术63
一、硬膜外造影63
二、脊神经根造影术63
第九节 关节造影64
一、膝关节造影64
二、髋关节造影65
三、腕关节造影65
四、肩关节造影66
第十节 窦道及瘘管造影66
一、适应证66
二、禁忌证66
三、方法66
第十一节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67
一、成像原理67
二、放射性显像剂的种类67
三、临床应用与判定67
第四章 骨科麻醉与围手术期处理68
第一节 骨科麻醉的进展及其特点68
一、骨科麻醉的进展68
二、骨科麻醉的特点69
第二节 常用麻醉药70
一、局部麻醉药70
二、安定镇静类药71
三、麻醉性镇痛药71
四、静脉全身麻醉药72
五、吸入性全身麻醉药72
六、骨骼肌松弛药72
第三节 骨科术前检查与全身准备73
一、麻醉前检查73
二、手术前全身准备74
第四节 骨科麻醉的术中监测77
一、骨科麻醉与基本监测77
二、麻醉期间心电监测77
三、呼吸功能监测79
四、控制性低血压时的监测80
五、体温监测80
六、骨科手术中的诱发电位监测80
七、血压监测80
八、SPO2监测81
九、肌松药监测81
第五节 骨科手术中的大量输血81
一、大量输血的概念81
二、大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81
三、如何估计失血与输血量82
四、自体输血、血液稀释与血液回收83
五、成分输血83
第六节 骨科手术并发症与处理84
一、出血84
二、栓塞85
三、止血带并发症85
四、骨黏合剂并发症86
五、体位不当的并发症86
第七节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处理87
一、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危害87
二、术后急性疼痛的处理88
三、术后镇痛的并发症和预防91
四、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93
第八节 骨科围手术期监护处理93
一、心功能的评估94
二、呼吸功能的评估96
三、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与水、电解质平衡100
四、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102
五、骨科术后危重患者的ICU镇静管理103
六、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和致死性肺栓塞105
第五章 骨科基本治疗技术108
第一节 牵引术108
一、牵引疗法的原理与常用的牵引用具108
二、皮肤牵引111
三、骨骼牵引114
四、其他牵引方式117
五、对牵引患者的观察、护理及其功能锻炼119
第二节 石膏绷带技术122
一、石膏绷带技术概述122
二、石膏技术实施126
第三节 支具(矫形器)技术133
一、支具的分类133
二、支具的临床应用133
第四节 四肢清创术135
一、开放性伤口的分区及其特点135
二、清创的时机135
三、清创术的术前准备136
四、常规清创术的麻醉与止血带应用136
五、清创的操作步骤136
六、几种特殊创口的处理138
七、延期缝合与二期缝合139
第五节 四肢关节穿刺术140
一、关节穿刺的适应证140
二、麻醉方法141
三、主要关节穿刺途径及穿刺法141
四、注意事项142
第六节 骨科植皮技术142
一、皮片的种类142
二、各类皮片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及适应证143
三、操作技术143
四、供皮区创面的处理144
五、皮片固定及术后处理144
第七节 显微外科技术145
一、显微外科的基本器械145
二、显微外科技术的训练146
三、显微血管修复术147
第八节 外固定架的应用148
一、骨外固定架的组成与分类148
二、骨外固定架的应用范围、适应证及禁忌证149
三、术前准备149
四、外固定架的具体操作149
五、骨外固定架的并发症及其防治150
六、骨外固定架的优点151
七、长管状骨骨折的骨外固定架应用概况151
第九节 封闭疗法153
一、颈交感神经节封闭153
二、星状神经节封闭153
三、肾周围脂肪囊封闭153
四、腰交感神经节封闭154
五、肢体套式封闭154
第十节 止血带的使用154
一、上止血带的适应证154
二、禁忌证154
三、止血带种类154
四、注意事项154
五、合并症155
第六章 骨科患者的护理156
第一节 骨科患者的一般护理原则156
一、常用卧位156
二、人体正确的姿势与关节的功能位置157
三、小夹板、牵引及石膏护理原则158
第二节 骨折患者的营养护理159
一、骨折患者的营养需要159
二、营养供给途径160
三、护理要点160
第三节 骨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161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161
二、心理护理措施161
第四节 骨科重症患者的监护162
一、重症患者的一般监护162
二、重症患者循环系统的监测163
三、重症患者呼吸系统的监测163
四、重症患者泌尿系统的监测164
第二篇 损伤167
第一章 骨与关节创伤反应、创伤并发症及院前救治167
第一节 创伤反应167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167
二、创伤后其他内分泌方面的变化167
三、创伤后代谢反应168
第二节 创伤性休克169
一、概述169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169
三、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症状170
四、创伤性休克的诊断170
五、创伤性休克的程度分类170
六、创伤性休克的预防及治疗171
第三节 脂肪栓塞综合征171
一、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病因171
二、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72
三、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72
四、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辅助检查172
五、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依据172
六、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鉴别诊断172
七、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173
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73
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73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改变174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分期及临床表现174
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174
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与处理175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175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176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176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改变177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型和分期177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177
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178
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178
八、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178
第六节 多器官功能衰竭179
一、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因179
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179
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180
四、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防及治疗180
第七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80
一、DIC的病因180
二、DIC的发病机制181
三、DIC的分型182
四、DIC的临床表现183
五、DIC的诊断183
六、DIC的治疗183
第八节 骨科创伤患者的院前救治184
一、院前救治的组织形成和工作程序184
二、解除致伤因素185
三、现场伤情的估计185
四、创伤现场急救技术186
五、伤员的搬运和后送192
第二章 骨折总论194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致伤机转与分类194
一、骨折的定义194
二、骨折的致伤机转194
三、骨折的分类194
第二节 骨折的临床表现196
一、外伤史196
二、主诉与症状196
三、体征196
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198
一、病史198
二、症状与体征198
三、实验室检查198
四、影像学检查198
第四节 骨折治疗的原则与复位199
一、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199
二、骨折的复位199
第五节 骨折的固定201
一、固定的基本原则201
二、固定的分类202
第六节 骨折愈合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204
一、概述204
二、骨折愈合新概念205
三、骨折愈合的分期205
四、影响骨折愈合诸因素206
五、骨折愈合标准206
第七节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206
一、功能锻炼的目的207
二、功能锻炼的基本要求208
三、功能锻炼的基本方法208
第八节 骨折早期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209
一、概述209
二、全身并发症209
三、局部并发症212
第九节 骨折后期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214
一、延迟愈合或不愈合215
二、畸形愈合216
三、关节僵硬218
四、创伤性骨化肌炎219
第十节 大面积剥脱性损伤的处理219
一、大面积剥脱伤的特点220
二、大面积撕脱伤的全身处理220
三、创面局部处理220
四、肢体的固定与制动222
五、清创病例的术后处理222
第十一节 骨关节损伤患者合并多发性创伤223
一、多发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223
二、多发伤的检查与诊断224
三、多发伤的治疗225
第三章 肩部创伤227
第一节 肩胛骨骨折227
一、肩胛体骨折227
二、肩胛颈骨折228
三、肩胛盂骨折228
四、肩峰骨折229
五、喙突骨折229
六、肩胛冈骨折230
第二节 锁骨骨折230
一、锁骨骨折的致伤机转230
二、锁骨骨折的临床表现230
三、锁骨骨折的诊断230
四、锁骨骨折的治疗230
五、锁骨骨折的预后231
第三节 肱骨上端骨折231
一、肱骨大结节骨折231
二、肱骨小结节撕脱骨折232
三、肱骨头骨折232
四、肱骨上端骨骺分离233
五、肱骨外科颈骨折233
第四节 肩关节脱位235
一、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235
二、创伤性肩关节后脱位237
三、复发性(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237
四、复发性肩关节后脱位239
第五节 肩锁关节与胸锁关节脱位239
一、肩锁关节脱位239
二、胸锁关节脱位241
第四章 肱骨干骨折与肘部创伤242
第一节 肱骨干骨折242
一、肱骨干骨折的致伤机转242
二、肱骨干骨折断端的移位242
三、肱骨干骨折的分类及分型242
四、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243
五、肱骨干骨折的治疗243
第二节 肘关节骨折246
一、肱骨髁上骨折246
二、肱骨髁间骨折247
三、肱骨外髁骨折248
四、肱骨外上髁骨折248
五、肱骨内髁骨折249
六、肱骨内上髁骨折249
七、肱骨小头骨折250
八、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251
九、尺骨鹰嘴骨折251
十、尺骨冠状突骨折252
十一、桡骨头骨折252
十二、桡骨小头骨骺分离253
十三、肘关节脱位253
十四、肘关节损伤后遗症254
第五章 前臂骨折与腕部损伤258
第一节 尺桡骨上端骨折258
一、前臂的大体解剖复习258
二、桡骨颈骨折258
三、孟氏(Monteggia)骨折259
第二节 尺桡骨骨干骨折260
一、分类261
二、桡骨干骨折261
三、尺骨干骨折261
四、尺桡骨骨干双骨折262
第三节 尺桡骨远端骨折263
一、骨折分类263
二、盖氏(Galeazzi)骨折263
三、科利斯(Colles)骨折264
四、史密斯(Smith)骨折266
五、巴顿(Barton)骨折267
六、桡骨远端骨骺分离267
七、桡骨茎突骨折268
八、尺骨茎突骨折268
九、恰佛(Ghauffeur)骨折269
第四节 其他腕骨骨折及下尺桡关节脱位269
一、其他腕骨骨折269
二、下尺桡关节脱位269
三、腕骨关节脱位270
第六章 手部损伤271
第一节 手部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271
一、损伤的原因及其特点271
二、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271
第二节 手部骨与关节损伤272
一、腕骨脱位272
二、舟骨骨折272
三、掌指关节脱位273
四、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273
五、掌骨骨折274
六、指骨骨折274
第三节 手部韧带损伤274
一、手部韧带损伤的功能解剖274
二、手部韧带损伤的损伤机制275
三、手部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275
四、手部韧带损伤的治疗275
第四节 手部肌腱损伤275
一、肌腱修复的前提条件275
二、肌腱修复的方法及其选择的原则276
三、肌腱的缝合方法276
四、屈肌腱损伤276
五、伸肌腱损伤277
六、肌腱损伤的术后处理279
第五节 手部神经损伤279
一、手部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279
二、手部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279
三、手部神经损伤的治疗280
第六节 手部血管损伤280
一、手部血管损伤的解剖学基础280
二、手部血管损伤的临床特点280
三、手部血管损伤的治疗280
第七节 手部皮肤损伤281
一、手部皮肤损伤的检查281
二、手部皮肤损伤的修复281
第八节 手部感染282
一、手部感染的特点282
二、手部感染的治疗原则283
三、常见的手部感染283
第七章 髋部损伤286
第一节 髋关节脱位286
一、髋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286
二、髋关节脱位的诊断286
三、髋关节脱位的分类286
四、髋关节脱位的治疗287
五、髋关节脱位的并发症289
第二节 髋臼骨折289
一、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289
二、髋臼骨折的诊断289
三、髋臼骨折的分类289
四、髋臼骨折的治疗289
五、髋臼骨折的并发症290
第三节 股骨头骨折291
一、股骨头骨折的损伤机制291
二、股骨头骨折的诊断291
三、股骨头骨折的分类291
四、股骨头骨折的治疗292
五、股骨头骨折的并发症292
第四节 股骨颈骨折292
一、股骨颈骨折的损伤机制292
二、股骨颈骨折的诊断292
三、股骨颈骨折的分类292
四、股骨颈骨折的治疗293
五、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294
第五节 股骨转子间骨折295
一、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损伤机制295
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断295
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类295
四、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296
五、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296
第六节 转子下骨折及大小转子骨折297
一、转子下骨折297
二、大转子、小转子骨折297
第八章 股骨干骨折298
第一节 股骨干骨折的致伤机转、临床表现及诊断298
一、股骨干骨折的致伤机转298
二、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表现299
三、股骨干骨折的诊断299
第二节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299
一、股骨干骨折的非手术治疗299
二、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300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302
一、术中并发症302
二、术后并发症303
第九章 膝部损伤304
第一节 股骨髁部骨折304
一、股骨髁上骨折304
二、股骨髁部骨折305
第二节 膝关节骨软骨损伤306
一、诊断与处理原则306
二、不同类型关节骨软骨损伤的评价与治疗307
三、关节面缺损的修复手术307
第三节 半月板与盘状软骨损伤308
一、半月板的功能解剖与创伤机制308
二、半月板损伤的分类308
三、半月板损伤的诊断308
四、半月板撕裂的处理309
五、盘状软骨损伤310
第四节 膝关节脱位与髌骨脱位310
一、膝关节脱位、骨折-脱位与胫股关节半脱位310
二、上胫腓关节脱位与半脱位311
三、髌骨脱位311
第五节 膝部韧带损伤和膝关节不稳定313
一、膝关节韧带的急性损伤313
二、膝关节创伤性慢性不稳定315
第六节 髌骨骨折与伸膝装置损伤317
一、髌骨骨折317
二、股四头肌腱断裂318
三、髌腱断裂318
第七节 胫骨平台骨折319
一、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及处理原则320
二、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前评价320
三、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理321
第十章 胫腓骨骨干骨折325
第一节 胫腓骨骨干骨折的诊断325
一、胫腓骨骨干骨折的致伤机转325
二、胫腓骨骨干骨折的分型325
三、胫腓骨骨干骨折的诊断326
第二节 闭合性胫腓骨骨干骨折的治疗326
一、目的与要求326
二、稳定型327
三、不稳定型327
四、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处理329
第三节 小腿创伤的并发症和合并伤329
一、延迟愈合329
二、不愈合(又称骨不连)329
三、畸形愈合330
四、小腿筋膜间隙(室)综合征331
五、神经血管损伤331
第十一章 踝关节与足部损伤332
第一节 踝关节损伤的检查和诊断332
一、常规摄片332
二、特殊位摄片332
三、应力位摄片333
四、关节造影334
第二节 踝关节骨折脱位334
一、旋后(内翻)内收损伤334
二、旋后(内翻)外旋损伤335
三、旋前(外翻)外旋损伤337
四、旋前(外翻)外展损伤338
第三节 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340
一、胫骨后唇骨折340
二、胫骨前唇骨折340
三、爆裂骨折(垂直压缩骨折)340
第四节 三角韧带及外侧韧带损伤340
一、三角韧带损伤340
二、外侧韧带损伤341
第五节 胫腓下联合部分分离343
一、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343
二、胫腓下联合完全分离344
三、儿童胫腓骨分离344
第六节 踝关节损伤的一些特殊问题344
一、腓骨骨折移位交锁344
二、腓骨撕脱骨折345
三、腓骨近端骨折346
四、双踝骨折346
五、三踝骨折346
六、外踝或腓骨功能不全347
第七节 踝关节陈旧性骨折治疗347
一、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或骨折脱位347
二、踝关节融合术348
三、踝关节成形术348
第八节 距骨骨折脱位349
一、解剖特点及致伤机转349
二、距骨骨折的诊断349
三、距骨骨折的治疗349
四、距骨脱位350
五、距骨骨折、脱位并发症的治疗351
第九节 跟骨骨折351
一、跟骨骨折的解剖特点及致伤机转351
二、跟骨骨折的诊断及分型352
三、跟骨骨折的治疗352
第十节 足舟骨、楔骨、骰骨骨折及中跗、跖跗关节脱位354
一、足舟骨、楔骨及骰骨骨折354
二、中跗及跖跗关节脱位354
第十一节 跖骨、趾骨和籽骨骨折及跖趾、趾间关节脱位355
一、跖骨、趾骨及籽骨骨折355
二、跖趾及趾间关节脱位356
第十二章 四肢(周围)血管损伤358
第一节 周围血管伤概述358
一、发生率358
二、周围血管损伤的特点358
三、周围血管伤院前急救358
四、周围血管伤的分类359
五、周围血管伤的治疗原则359
第二节 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手术技术360
一、血管损伤的诊断360
二、血管损伤的手术步骤及手术技术361
第三节 上肢血管损伤362
一、锁骨下动脉损伤362
二、腋动脉损伤362
三、肱动脉损伤363
四、前臂动脉损伤363
第四节 下肢血管损伤364
一、股动脉损伤364
二、腘动脉损伤365
三、小腿动脉损伤366
四、足部动脉损伤367
第五节 四肢静脉损伤367
一、四肢静脉损伤的致伤机转368
二、四肢静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68
三、四肢静脉损伤的诊断368
四、四肢静脉损伤的治疗368
五、四肢静脉损伤的预后369
第六节 医源性血管损伤369
一、穿刺性损伤369
二、刀剪割切伤370
三、血管误被结扎370
四、导管头部或引导器断入血管370
第十三章 周围神经损伤372
第一节 臂丛神经损伤372
一、损伤类型372
二、诊断373
三、治疗375
第二节 神经的修复与移植378
一、神经外膜的修复378
二、神经束的修复378
三、神经移植380
四、自体静脉套接修复神经缺损380
第三节 周围神经缺损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81
一、周围神经缺损的基本闭合方法381
二、正中神经382
三、尺神经382
四、桡神经383
五、股神经384
六、坐骨神经384
七、胫后神经384
八、腓总神经384
第十四章 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火器伤385
第一节 火器性四肢骨折的救治385
一、火器性四肢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385
二、火器性四肢骨折特点385
三、常见四肢长骨火器伤的处理386
第二节 四肢大关节火器伤387
一、火器性关节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387
二、四肢大关节火器伤的分型387
三、四肢大关节火器伤的处理388
第三节 手部火器伤390
一、手部火器伤的分类390
二、手部火器伤的诊断及处理391
第四节 足部火器伤392
一、足部火器伤的类型392
二、足部火器伤的特点392
三、初期外科处理392
第五节 四肢软组织火器伤392
一、软组织火器伤分类392
二、软组织火器伤清创术393
三、清创手术后处理394
第六节 脊柱脊髓火器伤395
一、脊柱脊髓火器伤的分类395
二、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临床特点与检查395
三、脊髓火器伤的处理396
四、脊柱脊髓火器伤的并发症及处理398
第十五章 断肢(指)再植400
第一节 断肢再植400
一、现场和急诊室处理400
二、手术病例选择400
三、手术方法401
四、术后处理401
五、康复治疗401
第二节 肢体肿瘤切除远端肢体再植术402
一、手术指征402
二、手术方法402
三、术后处理402
第三节 断指及断指再植术402
一、对断指再植手术适应证的认识402
二、断指再植的顺序与方法402
三、断指再植术后治疗与管理406
四、特殊类型的断指再植411
五、断指再植失败的原因413
第十六章 脊柱脊髓伤总论415
第一节 脊髓的功能和损伤后改变的判定415
一、脊髓的功能415
二、传导束受损415
三、脊髓休克416
四、布朗-色夸综合征(Brown-Séguard’s syndrome)416
五、各平面损伤后的功能改变特点416
六、脊髓血管受累416
七、脊髓实质病变受累的后果416
八、脊神经根的功能与损伤后的改变416
第二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处理原则417
一、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417
二、脊柱脊髓伤的诊断418
三、脊柱损伤的定位诊断418
四、脊髓损伤程度的判定420
五、不同损伤平面时的瘫痪特点420
六、上神经元与下神经元所致瘫痪的鉴别421
七、脊柱脊髓伤的院前急救及治疗原则421
第十七章 颈椎损伤423
第一节 枕颈(寰)关节损伤423
一、枕颈(寰)关节损伤的致伤机转423
二、枕颈(寰)关节损伤的临床分型423
三、枕颈(寰)关节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24
四、枕颈(寰)关节损伤的治疗424
五、枕颈(寰)关节损伤的常用手术424
六、枕颈(寰)关节损伤的预后426
第二节 寰椎骨折427
一、寰椎骨折的致伤机转427
二、寰椎骨折的临床表现427
三、寰椎骨折的诊断427
四、寰椎骨折的治疗427
五、寰椎骨折的预后428
第三节 单纯性寰枢椎脱位及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脱位428
一、单纯性寰枢椎脱位428
二、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431
三、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后脱位432
第四节 枢椎齿状突骨折432
一、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致伤机转及分型432
二、枢椎齿状突骨折的临床表现433
三、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33
四、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治疗433
第五节 绞刑架(Hangman)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434
一、绞刑架骨折的致伤机转及分型434
二、绞刑架骨折的临床表现434
三、绞刑架骨折的诊断434
四、绞刑架骨折的治疗435
五、绞刑架骨折的预后435
第六节 一般类型的下颈椎骨折脱位435
一、颈椎椎体楔形压缩性骨折435
二、椎体炸(爆)裂性骨折436
三、颈椎前方半脱位438
四、颈椎单侧及双侧小关节脱位438
五、颈椎后脱位440
六、颈椎骨折伴脱位的损伤441
第七节 颈椎过伸性损伤442
一、颈椎过伸性损伤的致伤机转442
二、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表现443
三、颈椎过伸性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43
四、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治疗444
五、颈椎过伸性损伤的预后445
第八节 外伤性钩椎关节病(创伤性颈脑综合征)445
一、外伤性钩椎关节病的病因445
二、外伤性钩椎关节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445
三、外伤性钩椎关节病的诊断445
四、外伤性钩椎关节病的治疗445
五、外伤性钩椎关节病的预后446
第九节 颈椎其他损伤446
一、颈椎棘突骨折446
二、颈椎横突骨折447
三、颈椎椎板骨折447
四、幸运性颈椎损伤447
五、无明显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447
六、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诊治特点447
七、幼儿脊髓损伤的特点447
八、迟发性颈髓损伤448
第十节 下颈椎损伤的手术疗法448
一、术前需要思考的问题448
二、手术入路选择448
三、体位、切口及显露病变椎节449
四、颈前路减压固定术449
五、颈椎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术450
第十八章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452
第一节 胸、腰椎损伤的分类452
一、根据损伤累及的范围分类452
二、按脊柱损伤机制分类452
三、根据椎管狭窄或受堵程度分类454
四、笔者推荐的综合分类法454
五、AO推荐的综合分类法454
六、脊柱骨折后稳定程度的判定455
第二节 胸、腰段脊髓神经损伤的分类456
一、脊髓神经致伤的因素456
二、脊髓神经损伤的分类456
三、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分级457
四、下位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458
第三节 稳定性胸腰椎骨折459
一、胸腰椎椎体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459
二、横突骨折460
三、棘突骨折461
第四节 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脱位461
一、椎体爆(炸)裂性骨折461
二、椎体严重楔形变并伴有小关节半脱位者461
三、伸展型骨折462
四、Chance骨折462
五、椎节骨折脱位463
六、椎弓根峡部骨折463
第五节 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原则464
一、基本治疗原则464
二、脊髓完全性损伤464
三、脊髓不全性损伤465
第六节 胸腰椎损伤的前路手术466
一、前路经胸腔手术入路操作步骤466
二、前路经腹膜外手术入路操作步骤466
三、前路手术常用术式467
第七节 胸腰椎损伤的后路手术470
一、后路手术的特点470
二、手术病例选择470
三、后路植入物的应用471
四、后入路操作步骤472
五、后路常用的术式472
第八节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476
一、概述476
二、致伤机转476
三、治疗原则477
四、手术疗法的主要环节477
五、几种特殊类型爆裂性骨折及处理特点479
六、手术入路选择480
七、器械固定481
八、并发症481
第十九章 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482
第一节 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与诊断482
一、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发生率482
二、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临床表现482
三、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影像学改变483
四、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诊断484
第二节 腰椎与腰骶椎峡部崩裂和滑脱的治疗484
一、腰椎与腰骶椎峡部崩裂和滑脱的非手术治疗484
二、腰椎与腰骶椎峡部崩裂和滑脱的手术治疗484
第二十章 椎旁肌肉韧带的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489
第一节 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489
一、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的致伤机转489
二、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的分类与诊断489
三、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490
四、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490
五、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的预后491
第二节 急性腰背部扭伤491
一、急性腰背部扭伤的临床表现491
二、急性腰背部扭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91
三、急性腰背部扭伤的治疗492
第三节 腰(骶)部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损伤493
一、棘上韧带损伤493
二、棘间韧带损伤493
第四节 运动员胸背与腰背痛494
一、运动员胸背与腰背痛的临床特点494
二、运动员胸背与腰背痛的诊断494
三、运动员胸背与腰背痛的治疗494
第五节 其他脊柱韧带损伤495
一、前纵韧带断(撕)裂495
二、后纵韧带断裂495
三、黄韧带损伤496
第二十一章 运动与训练损伤497
第一节 应力骨折497
一、跖骨应力骨折497
二、胫骨应力骨折和应力性骨膜炎497
三、股骨干应力骨折498
四、应力骨折的预防498
第二节 投掷损伤498
一、投掷骨折498
二、肩部损伤499
三、肘部损伤(投掷肘)499
第三节 关节软骨损伤500
一、髌股关节软骨损伤500
二、踝关节软骨损伤502
第四节 韧带损伤502
一、常见的韧带损伤503
二、损伤分度和处理原则503
第五节 肌肉肌腱单位损伤503
一、急性损伤503
二、慢性损伤505
第六节 体力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507
一、概述507
二、体力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机制507
三、体力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508
四、体力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实验室检查508
五、体力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508
六、体力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的治疗509
七、体力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的预防509
第二十二章 骶尾部及骶髂关节损伤510
第一节 骶骨骨折510
一、骶骨骨折的致伤机转510
二、骶骨骨折的类型及特点510
三、骶骨骨折的临床表现511
四、骶骨骨折的诊断511
五、骶骨骨折的治疗512
六、骶骨骨折的预后513
第二节 尾骨骨折与脱位513
一、致伤机转513
二、分类513
三、临床表现514
四、诊断514
五、治疗514
六、预后514
第三节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515
一、骶髂关节的应用解剖及概述515
二、发病机制515
三、临床表现515
四、诊断515
五、治疗515
第四节 尾痛症516
一、概述516
二、发病机制516
三、临床表现516
四、治疗516
第二十三章 骨盆骨折517
第一节 骨盆骨折的分类与诊断517
一、骨盆骨折的分类517
二、骨盆骨折的诊断517
第二节 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及各型骨盆骨折的治疗519
一、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519
二、各型骨盆骨折的治疗519
第三节 骨盆骨折的合并伤、并发症及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522
一、合并大出血与休克的治疗与预防522
二、合并脏器损伤的处理原则523
三、开放性骨盆骨折的处理特点524
第三篇 骨病527
第一章 骨与关节结核527
第一节 骨与关节结核总论527
一、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学527
二、临床表现528
三、实验室检查528
四、影像学检查528
五、治疗529
第二节 上肢结核530
一、肩关节结核530
二、肘关节结核530
三、腕关节结核531
四、指骨结核532
第三节 下肢结核532
一、髋关节结核532
二、膝关节结核533
三、踝关节结核534
四、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535
五、骨干结核536
第二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539
第一节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539
一、化脓性骨髓炎感染途径539
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学539
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学特点539
四、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540
五、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检查540
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诊断541
七、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鉴别诊断541
八、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541
第二节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542
一、病因学542
二、病理解剖542
三、细菌学542
四、临床表现543
五、影像学表现543
六、诊断543
七、治疗543
第三节 创伤性骨髓炎544
一、概述544
二、创伤性骨髓炎的病因学544
三、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544
四、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544
五、胫骨创伤后骨髓炎544
第四节 梅毒性骨感染546
一、概述546
二、梅毒性骨软骨炎546
三、梅毒性骨膜炎及骨髓炎546
第五节 其他类型骨髓炎547
一、局限性骨脓肿547
二、硬化性骨髓炎547
三、伤寒性骨髓炎548
第六节 化脓性关节炎548
一、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548
二、化脓性关节炎的细菌进入关节内的途径548
三、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548
四、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548
五、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检查549
六、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断549
七、化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549
八、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549
第三章 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551
第一节 多发性慢性少年期关节炎(Still病)551
一、概述551
二、病因学551
三、症状和体征551
四、X线表现55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552
六、治疗552
第二节 增生性骨关节病553
一、病因学553
二、病理解剖553
三、临床表现554
四、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554
五、诊断554
六、治疗原则554
第三节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554
一、病因学554
二、病理555
三、症状和体征555
四、实验室与影像学改变55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555
六、治疗555
第四节 神经性关节病556
一、概述556
二、病因学556
三、病理解剖556
四、症状和体征556
五、影像学检查556
六、诊断557
七、治疗557
第五节 大骨节病557
一、概述557
二、病因557
三、病理557
四、临床表现558
五、分期558
六、影像学表现558
七、诊断559
八、治疗559
第六节 骨关节雅司559
第七节 松毛虫性骨关节炎559
一、概况559
二、病因学559
三、发病机制559
四、病理特点559
五、症状和体征560
六、实验室与影像学改变560
七、诊断560
八、治疗560
第八节 成人骨坏死561
一、概述561
二、病因561
三、病理561
四、诊断561
五、鉴别诊断562
六、治疗562
第九节 类风湿关节炎562
一、概述562
二、临床表现562
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563
四、诊断563
五、鉴别诊断564
六、治疗564
第十节 剥脱性骨软骨炎564
一、原因564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564
三、治疗565
第四章 肩关节及肘关节紊乱566
第一节 肩关节周围炎566
一、肩肱关节(第一肩关节)566
二、第二肩关节(肩峰下结构)566
三、肱二头肌长头腱的滑动结构566
四、肩关节周围炎的分类、诊断和治疗566
第二节 肩袖损伤568
一、肩袖的解剖学特点568
二、病理及分类568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568
四、治疗及预后569
五、肩袖间隙分裂(tear of the rotator interval)570
第三节 肩部腱袖病571
一、概述571
二、冈上肌腱炎571
三、冈上肌腱钙化571
第四节 肩峰下撞击征572
一、肩峰下结构的解剖特点572
二、肩峰下撞击征的定义和分类572
三、临床表现与分期572
四、X线表现和关节镜检查573
五、治疗方法选择573
第五节 肩关节不稳定574
一、肩关节的解剖特点574
二、肩关节不稳定的病因及病理574
三、肩关节不稳定类型574
四、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及复发性肩关节脱位574
五、治疗575
第六节 肩部其他疾患576
一、弹响肩胛576
二、肩胛肋综合征576
第七节 肘关节紊乱577
一、肘关节解剖复习577
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577
三、肱骨内上髁炎577
四、其他肘部疾患577
第五章 腱鞘炎、腱鞘囊肿及滑囊炎578
第一节 腱鞘炎578
一、概述578
二、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de Quervain病)578
三、手指屈肌腱鞘炎578
四、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579
五、踝部腱鞘炎579
第二节 腱鞘囊肿580
一、病因病理580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580
三、治疗580
第三节 滑囊炎581
一、概述581
二、病因病理581
三、临床诊断581
四、治疗581
五、临床上常见的滑囊炎581
第六章 骨软骨病584
第一节 关节骨软骨病584
一、肱骨小头骨软骨病584
二、跖骨头骨软骨病584
三、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585
四、跗舟骨骨软骨病587
五、腕月骨骨软骨病588
六、幼年椎体骨软骨病588
七、剥脱性骨软骨病588
第二节 非关节骨软骨病589
一、胫骨结节骨软骨病589
二、髌骨骨软骨病589
三、股骨大转子骨软骨病590
四、肱骨内上髁骨软骨病590
五、跟骨骨骺骨软骨病591
第三节 骺板骨软骨病591
一、胫骨内髁骨软骨病591
二、少年期椎体骺板骨软骨病592
第七章 髌骨不稳定593
第一节髌骨不稳定的临床表现与诊断593
一、髌骨不稳定的症状593
二、髌骨不稳定的体征593
三、髌骨不稳定的X线检查594
四、髌骨不稳定的关节造影596
五、髌骨不稳定的关节镜检查596
六、髌骨不稳定的CT或MR检查596
第二节 髌骨不稳定的治疗596
一、髌骨不稳定的非手术治疗596
二、髌骨不稳定的手术治疗597
第八章 踝和足部疾患599
第一节 足底跖痛及跟骨高压症599
一、松弛性跖痛症599
二、压迫性跖痛症599
三、跟骨高压症600
第二节 ?外翻600
一、病因600
二、病理600
三、临床表现600
四、影像学检查600
五、诊断601
六、治疗601
第三节 平底足602
一、临床表现603
二、X线检查603
三、诊断603
四、治疗603
第四节 足踝部炎症类疾病603
一、痛风性关节炎603
二、踝、足部类风湿关节炎604
三、足踝部退行性骨关节炎604
第五节 槌状趾、爪形趾及嵌甲605
一、槌状趾605
二、爪形趾605
三、嵌甲605
第六节 鸡眼与胼胝606
一、鸡眼606
二、胼胝606
第九章 胸廓出口综合征607
第一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607
一、临床表现607
二、分型607
三、治疗608
第二节 小儿胸廓出口综合征609
一、一般症状609
二、体格检查609
三、手术方法609
四、对本病的认识609
第十章 周围神经卡压症611
第一节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611
一、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表现611
二、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诊断611
三、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治疗612
第二节 胸长神经卡压症612
一、概述612
二、应用解剖612
三、胸长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表现612
四、胸长神经卡压症的诊断612
五、胸长神经卡压症的鉴别诊断612
六、胸长神经卡压症的治疗613
第三节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613
一、概述613
二、应用解剖613
三、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病因和病理613
四、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表现613
五、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诊断614
六、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鉴别诊断614
七、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治疗614
八、特殊类型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症614
第四节 高位正中神经卡压症615
一、正中神经及分支卡压615
二、旋前圆肌综合征615
三、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616
第五节 肘管综合征617
一、肘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617
二、肘管综合征的辅助检查618
三、肘管综合征的鉴别诊断618
四、肘管综合征的治疗618
第六节 桡管综合征618
一、桡管综合征与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619
二、桡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619
三、桡管综合征的鉴别诊断619
四、桡管综合征的治疗619
第七节 腕管综合征620
一、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620
二、腕管综合征的特殊检查620
三、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620
四、腕管综合征的治疗621
第八节 尺管综合征621
一、尺管综合征的诊断621
二、尺管综合征的治疗622
第九节 上肢其他神经卡压症622
一、副神经损伤与卡压622
二、四边孔综合征622
三、肋间臂神经卡压623
四、桡神经感觉支卡压623
五、前臂内侧皮神经卡压624
六、肌皮神经损伤与卡压624
七、正中神经返支卡压625
八、指神经卡压625
第十节 腓总神经卡压625
一、腓总神经卡压的临床表现625
二、腓总神经卡压的检查625
三、腓总神经卡压的鉴别诊断626
四、腓总神经卡压的治疗626
第十一节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及梨状肌综合征626
一、临床特点与诊断626
二、治疗原则627
三、坐骨神经盆腔出口松解术及梨状肌切断术627
第十二节 跖管综合征628
一、跖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629
二、跖管综合征的辅助检查629
三、跖管综合征的鉴别诊断629
四、跖管综合征的治疗629
第十三节 Morton跖头痛629
一、临床解剖630
二、Morton跖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630
三、Morton跖头痛的临床表现630
四、Morton跖头痛的辅助检查630
五、Morton跖头痛的鉴别诊断630
六、Morton跖头痛的治疗631
第十四节 下肢其他神经卡压症631
一、股神经卡压综合征631
二、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632
三、腓浅神经卡压632
四、足背皮神经卡压633
五、腓深神经卡压633
六、胫神经比目鱼肌腱弓处卡压633
七、腓肠神经卡压633
第十一章 颈椎不稳症634
第一节 上颈椎不稳症634
一、上颈椎不稳症的临床特点634
二、上颈椎不稳症的影像学特点635
三、上颈椎不稳症的诊断636
四、上颈椎不稳症的鉴别诊断636
五、上颈椎不稳症的治疗636
第二节 下颈椎不稳症637
一、下颈椎不稳症的临床特点637
二、下颈椎不稳症的影像学特点638
三、下颈椎不稳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38
四、下颈椎不稳症的治疗638
第十二章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管狭窄症639
第一节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639
一、(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639
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639
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40
四、(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641
第二节 颈椎椎管狭窄症642
一、对国人颈椎椎管矢状径标准值及与发病关系的临床观测642
二、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643
三、颈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643
四、颈椎椎管狭窄症的鉴别诊断644
五、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及手术方法644
六、颈椎椎管狭窄症的预后646
第十三章 颈椎病647
一、颈椎病的定义647
二、颈椎病的发病机制647
三、颈椎病的简易分型标准650
第一节 颈型颈椎病650
一、概述650
二、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650
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650
四、颈型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650
五、颈型颈椎病的诊断651
六、颈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651
七、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652
八、颈型颈椎病的预后652
第二节 神经根型颈椎病652
一、概述652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652
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653
四、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654
五、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654
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654
七、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656
八、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后657
第三节 脊髓型颈椎病657
一、概述657
二、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657
三、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658
四、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学改变659
五、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659
六、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660
七、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664
八、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665
第四节 椎动脉型颈椎病665
一、概述665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665
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666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667
五、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667
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667
七、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668
八、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预后668
第五节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668
一、概述668
二、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669
三、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669
四、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的影像学改变669
五、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669
六、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670
七、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670
八、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的预后670
第六节 混合型颈椎病670
一、概述670
二、混合型颈椎病的特点670
三、混合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671
四、本型在治疗上的注意点671
第十四章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与颈椎黄韧带骨化症(OLF)672
第一节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72
一、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症状特点与分型672
二、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断673
三、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鉴别诊断675
四、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675
第二节 颈椎黄韧带骨化症677
一、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677
二、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鉴别诊断678
三、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678
第十五章 胸椎管狭窄症679
第一节 胸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诊断679
一、胸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679
二、胸椎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检查679
三、胸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分型680
四、胸椎椎管狭窄症的鉴别诊断681
第二节 胸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681
一、胸椎椎管狭窄症治疗的基本原则681
二、治疗胸椎椎管狭窄症的术式简介681
三、胸椎椎板切除及椎管扩大减压术681
第十六章 胸椎椎间盘突出症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84
第一节 胸椎椎间盘突出症684
一、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分型684
二、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特点684
三、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685
四、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685
五、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685
六、决定胸椎椎间盘突出症预后诸因素686
第二节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86
一、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686
二、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影像学检查686
三、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687
四、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鉴别诊断687
五、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687
第十七章 腰椎不稳症与颈腰综合征688
第一节 腰椎不稳症688
一、腰椎不稳症的临床表现688
二、腰椎不稳症的X线平片特点689
三、CT和MR在诊断中的意义690
四、腰椎不稳症的诊断标准690
五、腰椎不稳症的治疗690
第二节 颈腰综合征691
一、颈腰综合征的临床特点691
二、颈腰综合征的诊断692
三、颈腰综合征的鉴别诊断692
四、颈腰综合征的治疗693
五、颈腰综合征的预后693
第十八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694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检查694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694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695
三、实验室检查697
四、影像学检查697
五、肌电图700
六、诱发电位的应用700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701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701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701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704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704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法705
第十九章 腰椎椎管狭窄症709
第一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709
一、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709
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709
三、腰椎椎管狭窄症的鉴别诊断710
第二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711
一、腰椎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疗法711
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法711
第二十章 特发性脊柱侧凸713
第一节 脊柱侧凸分类713
一、非结构性侧凸713
二、结构性脊柱侧凸713
第二节 脊柱侧凸的诊断714
一、脊柱侧凸的病史714
二、脊柱侧凸的体检714
三、脊柱侧凸的X线检查715
四、脊柱侧凸的X线测量716
五、脊柱侧凸成熟度的鉴定716
六、脊柱侧凸的实验室检查717
七、脊柱侧凸的肺功能检查717
第三节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非手术治疗717
一、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目的717
二、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原则717
三、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非手术治疗717
第四节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718
一、脊柱侧凸手术矫形基本原理718
二、植骨融合718
三、融合范围选择719
第五节 成人脊柱侧凸720
一、发病于骨骼发育成熟前,但在成人才发现的脊柱侧凸720
二、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723
三、成人脊柱侧凸的并发症724
第二十一章 强直性脊柱炎725
第一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725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725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727
三、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727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728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非手术治疗728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手术治疗730
第二十二章 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及痉挛性脑瘫的外科治疗733
第一节 脊髓前角灰质炎的临床表现733
一、潜伏期733
二、病变发展期733
三、恢复期734
四、后遗症期734
第二节 脊髓前角灰质炎的诊断与治疗734
一、脊髓前角灰质炎的诊断734
二、脊髓前角灰质炎的防治原则734
三、脊髓前角灰质炎的手术疗法的目的、术式及注意点735
第三节 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常用术式735
一、肌腱、筋膜切断及延长术735
二、关节固定术736
三、截骨术737
四、骨阻挡(滞)术737
五、肌或肌腱移植术737
第四节 痉挛性脑瘫737
一、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类型737
二、痉挛性脑瘫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738
三、手术要点739
四、手术并发症739
第二十三章 其他脊柱疾患740
第一节 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740
一、病因740
二、诊断740
三、鉴别诊断741
四、治疗741
第二节 前纵韧带、黄韧带及椎间盘骨(钙)化症742
一、前纵韧带骨化症742
二、黄韧带骨(钙)化症742
三、椎间盘钙化症743
第三节 脊髓空洞症744
一、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点744
二、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745
三、脊髓空洞症的治疗746
第四节 延髓空洞症746
一、延髓空洞症的临床特点746
二、延髓空洞症的诊断746
三、延髓空洞症的治疗746
第五节 肥大性(增生性)脊椎炎747
一、肥大性脊椎炎的临床特点747
二、肥大性脊椎炎的影像学特点747
三、肥大性脊椎炎的诊断748
四、肥大性脊椎炎的治疗749
第六节 腰椎小关节不稳症750
一、腰椎小关节不稳症的临床症状与体征750
二、腰椎小关节不稳症的影像学检查750
三、腰椎小关节不稳症的诊断750
四、腰椎小关节不稳症的治疗750
第七节 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751
一、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的症状与体征751
二、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751
三、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的诊断751
四、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的治疗752
第八节 休门(Scheuermann)病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