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新UNIX开发使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最新UNIX开发使用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1157090.jpg)
- (美)(P.郭)Peter Kuo著;前导工作室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7214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13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最新UNIX开发使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
第1章 UNIX环境概述1
1.1 UNIX的起源1
1.1.1 历史1
1.1.2 UNIX的版本2
1.1.3 谁拥有什么5
1.2 UNIX操作系统6
1.2.1 UNIX内核6
1.2.2 UNIX硬件8
1.2.3 UNIX都有的特点9
1.2.4 UNIX网络11
1.3 市场上的UNIX服务11
1.4 开放式系统标准12
1.5 小结14
第2章 登录15
2.1 了解登录过程15
2.1.1 用户登录名15
2.1.2 超级用户15
2.1.5 登录进入以后16
2.1.4 登录错误16
2.1.3 登录提示符16
2.1.6 修改口令17
2.1.7 退出系统17
2.2 UNIX口令管理18
2.2.1 安全的必要性18
2.2.2 选择一个好口令19
2.2.3 实行口令换代22
2.3 小结22
3.2 使用哪种Shell23
3.1 什么是UNIX Shell23
第3章 UNIX Shell和系统命令23
3.3 选择Shell24
3.4 查找目录25
3.4.1 psw命令25
3.4.2 cd命令25
3.5 列文件名和目录名26
3.5.1 ls命令26
3.5.2 产生文件名28
3.5.3 特殊字符29
3.6.2 使用more显示文件30
3.6 显示文件30
3.6.1 使用cat显示文件30
3.6.3 使用head查看文件头部31
3.6.4 使用tail查看文件尾部31
3.6.5 转储文件31
3.7 使用文件和目录32
3.7.1 使用cp拷贝文件和目录32
3.7.2 使用mv移动和重命名文件33
3.7.3 使用rm删除文件和目录33
3.7.4 创建和删除目录34
3.7.5 使用find查找文件35
3.8 管道、I/O重定向和过滤36
3.8.1 理解I/O36
3.8.2 理解文件描述符37
3.8.3 使用I/O重定向37
3.8.4 使用管道39
3.9 过滤命令39
3.9.1 使用cut和paste40
3.9.2 sort工具40
3.9.4 grep命令41
3.9.3 tee工具41
3.9.5 awk命令43
3.10 与用户一起工作44
3.10.1 查看登录用户44
3.10.2 获取用户信息45
3.10.3 使用su切换到另一个用户45
3.10.4 给用户发送消息46
3.10.5 与其他用户对话46
3.11 UNIX进程47
3.12 小结47
3.10.7 限制消息47
3.10.6 向所有用户发送消息47
第4章 vi编辑器48
4.1 vi简介48
4.2 vi操作模式48
4.3 使用vi编辑文本50
4.3.1 理解编辑进程50
4.3.2 终端类型51
4.3.3 启动vi51
4.3.5 创建第一个vi文件52
4.3.4 退出vi52
4.3.6 在vi中定位53
4.3.7 添加和插入文本54
4.3.8 删除文本55
4.3.9 修改和替换文本55
4.3.12 重复命令56
4.3.13 管理文件56
4.3.11 撤消修改56
4.3.10 连接一行56
4.3.14 在崩溃后恢复文本57
4.3.15 基本vi命令汇总58
4.4 高级vi技巧59
4.4.1 拷贝和粘贴文本59
4.4.2 搜索文本59
4.4.3 搜索和替换文本60
4.4.4 退出到Shell61
4.4.5 高级vi命令汇总61
4.5.1 在vi内设置选项62
4.5.2 选项列表62
4.5 设置vi选项62
4.5.3 在vi外设置选项63
4.6 其它UNIX编辑器63
4.7 小结64
第5章 文件、目录和权限66
5.1 UNIX文件和目录结构66
5.1.1 文件和目录名66
5.1.2 路径名67
5.2 目录树的组织68
5.2.1 根目录68
5.2.2 系统目录69
5.3 文件类型71
5.3.1 检查文件类型71
5.3.2 标准文件71
5.3.3 目录72
5.3.4 符号链72
5.3.5 设备文件72
5.3.6 命名管道73
5.4 拥有者、分组和权限73
5.4.1 查看权限74
5.4.2 定义权限74
5.4.3 改变文件和目录权限75
5.5 改变拥有者和分组77
5.5.1 改变拥有权77
5.5.2 改变分组拥有权78
5.6 i节点表78
5.7 小结79
第6章 UNIX进程80
6.1 简介80
6.2 进程80
6.3 进程的创建81
6.4 进程状态82
6.5 查看进程/程序信息的命令86
6.6 小结95
第7章 Shell脚本基础96
7.1 Shell编程简介96
7.1.1 Korn Shell96
7.1.2 管道97
7.1.3 列表97
7.1.4 重定向98
7.1.6 注解99
7.1.5 子Shell99
7.2 变量100
7.2.1 数组变量100
7.2.2 环境变量101
7.2.3 Shell变量102
7.2.4 取消变量设置102
7.3 替换和引用103
7.3.1 命令替换103
7.3.2 算术替换103
7.4.1 流控104
7.4 控制结构104
7.3.3 引用104
7.4.2 循环107
7.5 小结109
第8章 高级Shell脚本110
8.1 使Shell脚本可执行110
8.2 特殊变量和变量替换111
8.2.1 特殊变量111
8.2.2 变量替换114
8.3 函数115
8.4.1 getopts命令117
8.4.2 一个使用getopts的例子117
8.4 Shell脚本中的选项分析117
8.5 处理信号119
8.5.1 信号119
8.5.2 trap命令120
8.6 调试和记录Shell脚本121
8.6.1 调试121
8.6.2 记录122
8.7 小结123
9.2 CDE的特点124
9.1 通用桌面环境概述124
第9章 UNIX窗口系统124
9.2.1 登录125
9.2.2 CDE前台面板概述125
9.2.3 图形工作区管理器126
9.2.4 CDE前台面板的功能127
9.3 CDE工具128
9.3.1 dtterm128
9.3.2 dtpad131
9.3.3 文件管理器134
9.3.4 日历管理器138
9.4.1 格式管理器141
9.4 定制窗口环境141
9.4.2 创建及安装新动作和子面板142
9.4.3 编辑配置文件144
9.5 其它窗口系统145
9.5.1 Open Windows145
9.5.2 HP-VUE145
9.5.3 KDE146
9.6 小结146
10.1 理解用户和组的概念147
10.1.1 Passwd文件147
第二部分 系统管理147
第10章 用户帐号和组管理147
10.1.2 Shadow文件150
10.1.3 AIX的不同151
10.1.4 group文件152
10.2 理解UID和GID153
10.3 创建用户帐号153
10.4 删除用户帐号158
10.5 更改用户帐号159
10.6 编写Shell脚本创建用户帐号160
10.7 创建组163
10.8 修改组164
10.9 删除组166
10.10 定制用户环境167
10.11 UNIX口令169
10.12 小结170
第11章 启动和关闭172
11.1 启动进程172
11.2 UNIX引导进程173
11.2.1 运行级174
11.2.2 引导阶段175
11.3 init进程175
11.3.1 inittab文件177
11.3.2 运行控制脚本179
11.3.3 运行控制目录180
11.3.4 启动和杀死脚本181
11.3.5 /etc/init.d目录182
11.3.6 改变运行级183
11.3.7 验证运行级183
11.4 关机进程184
11.3.8 初始化命令:init184
11.5 为引导和启动进程查找故障186
11.5.1 第一阶段——POST检测引导错误——硬件问题186
11.5.2 第二阶段——引导程序错误187
11.5.3 第三阶段——执行向多用户模式的引导188
11.6 小结189
第12章 设备管理190
12.1 什么是设备管理190
12.2 设备文件190
12.2.1 硬盘和CD-ROM191
12.2.2 磁带设备193
12.2.3 串口/伪(Serial Ports/pseudo)端口195
12.2.4 其它外围设备195
12.3 加入硬盘设备195
12.3.1 SunOS 4.x196
12.3.2 Solaris 2.x197
12.3.3 HP/UX 10/11198
12.3.4 AIX 4.x199
12.4 检验硬盘的存在199
12.4.1 SunOS 4.x199
12.4.3 HP/UX 10/11200
12.4.2 Solaris 2.x200
12.4.4 AIX 4201
12.5 配置设备201
12.5.1 SunOS 4.x201
12.5.2 Solaris 2.x202
12.5.3 HP/UX 10/11204
12.6.4 AIX 4.x205
12.6.3 HP/UX 10/11205
12.6.2 Solaris 2.x205
12.6.1 SunOS 4.x205
12.6 测试驱动器205
12.5.4 AIX 4.x205
12.7 增加一个CD-ROM206
12.7.1 SunOS 4.x和Solaris 2.x206
12.7.2 HP/UX 10/11和AIX 4.x206
12.8 验证CD-ROM的存在206
12.8.1 Sun OS 4.x206
12.9 终端和调制解调器207
12.8.4 AIX 4.x207
12.8.3 HP/UX 10/11207
12.8.2 Solaris 2.x207
12.9.1 终端设置208
12.9.2 连接终端设备208
12.9.3 SunOS 4.x209
12.9.4 Solaris 2.x210
12.9.5 HP/UX 10/11211
12.9.6 AIX 4.x211
12.9.7 终端处理211
12.9.8 对终端问题的故障检测211
12.10 小结212
第13章 文件系统213
13.1 简介213
13.2 理解文件系统213
13.2.1 文件类型213
13.2.2 inodes和superblocks214
13.3.4 msdos文件系统215
13.3.3 iso9660文件系统215
13.3.5 proc和swap文件系统215
13.3.2 ufs文件系统215
13.3.1 ext2文件系统215
13.3 不同类型的文件系统215
13.4 创建文件系统216
13.4.1 磁盘定位——设备入口216
13.4.2 格式化磁盘和为磁盘分区216
13.5 安装和拆卸文件系统220
13.5.1 安装一个文件系统221
13.5.2 安装选项221
13.5.3 拆卸文件系统222
13.5.4 配置文件223
13.6 监视文件系统223
13.6.1 监视整体使用224
13.6.2 磁盘限额225
13.7 用fsck维护文件系统227
13.7.1 fsck的阶段227
13.7.2 运行fsck228
13.8 小结228
14.2 BSD(lpr/lpd)打印系统229
14.2.1 lpr命令:将文件送去打印229
14.1 简介229
第14章 打印229
14.2.2 在假脱机目录创建的数据文件:cf*,df*231
14.2.3 lpd daemon:控制打印进程232
14.3 管理打印队列233
14.4 lprm命令:从打印队列中删除文件233
14.4.1 使用lpc命令234
14.4.2 用pac命令收集打印统计信息236
14.4.3 在BSD系统安装和配置打印机237
14.5 SVR4打印系统240
14.5.1 什么是目的和类240
14.5.2 对打印文件使用lp和cancel命令241
14.5.3 lpadmin命令242
14.6 小结245
第15章 备份和恢复246
15.1 理解数据的重要性246
15.2 备份策略一览246
15.3 选择合适的备份设备247
15.3.1 磁带驱动器248
15.3.2 硬盘248
15.3.3 其它介质249
15.4 执行备份策略249
15.4.1 祖父-父-子方法250
15.4.3 提示和一些小技巧251
15.4.2 汉诺塔方法251
15.5 备份和恢复工具253
15.5.1 使用volcopy和labelit253
15.5.2 使用dump和restore253
15.5.3 使用tar254
15.5.4 使用cpio255
15.5.5 使用dd256
15.5.6 商业备份产品257
15.6.2 运行fsck258
15.6 用fsck维护文件系统258
15.6.1 /etc/fstab文件258
15.6.3 p_fsck——并行fsck259
15.7 恢复根文件系统260
15.8 小结261
第16章 任务自动化262
16.1 简介262
16.2 运行多个作业262
16.2.2 把作业取到前台263
16.2.3 将作业放到后台263
16.2.1 jobs命令263
16.3 在指定的时间执行命令264
16.3.1 at命令264
16.3.2 控制对at的访问268
16.4 在周期性间隔时间调度命令的执行268
16.4.1 cron进程268
16.4.2 cron配置文件269
16.4.3 依照cron的高级时间规格说明271
16.4.6 控制对cron的访问272
16.4.5 从cron中删除任务272
16.4.4 增加和更改cron任务272
16.4.7 为cron进行故障检测273
16.5 小结274
第三部分 TCP/IP网络管理275
第17章 网络基础275
17.1 网络综述275
17.2 主机名和IP地址276
17.3 网络连接命令277
17.3.1 使用telnet278
17.3.2 使用ftp281
17.3.3 r-utilities284
17.3.4 使用ping288
17.3.5 使用finger289
17.3.6 使用talk290
17.4 小结290
第18章 网络互连技术291
18.1 定义连接291
18.2 不同的网络模型291
18.2.1 探索OSI模型292
18.2.2 网络层次如何创建网络模型293
18.3 看一看DOD模型294
18.3.1 TCP/IP简史295
18.3.2 协议和RFC296
18.3.3 进程/应用层297
18.3.4 主机-主机层301
18.3.5 Internet层303
18.3.6 IP地址分类305
18.4 子网306
18.4.1 子网掩码306
18.4.2 网络访问层307
18.5 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连硬件309
18.5.2 什么是网桥310
18.5.3 什么是交换器310
18.5.1 什么是中继器310
18.5.4 什么是路由器311
18.5.5 什么是桥式路由器311
18.5.6 什么是网关312
18.6 小结312
19.1 TCP/IP安装概述313
19.1.1 预安装信息313
第19章 配置TCP/IP313
19.1.2 安装硬件316
19.1.3 编译新内核316
19.1.4 配置网卡317
19.1.5 测试TCP/IP连接318
19.2 TCP/IP网络配置318
19.2.1 hosts文件318
19.2.2 netmasks文件319
19.2.3 networks文件320
19.2.4 services文件320
19.2.6 RPC服务321
19.2.5 resolve.conf文件321
19.2.7 /etc/inetd.conf文件322
19.3 不同类型的网络接口324
19.4 使用网络接口324
19.4.1 查看接口324
19.4.2 改变网络接口参数325
19.5 netstat命令326
19.5.1 解释netstat-a的输出326
19.5.2 解释netstat-r的输出327
19.5.4 协议统计328
19.5.3 解释netstat-i的输出328
19.6 小结329
第20章 IP路由选择331
20.1 概述331
20.2 怎样传输IP数据报331
20.2.1 IP包格式332
20.2.2 本地网段332
20.2.3 单路由网段333
20.2.4 多路由网段333
20.3 为什么使用路由选择协议334
20.4.1 路由选择协议分类335
20.4 路由选择协议概述335
20.4.2 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的比较337
20.4.3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340
20.4.4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341
20.4.5 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342
20.4.6 路由器发现协议342
20.4.7 其它路由选择协议343
20.5 维护内核路由选择表344
20.5.5 静态路由345
20.5.4 维护路由选择表345
20.5.3 缺省路由345
20.5.2 网络路由345
20.5.1 主机路由345
20.5.6 动态路由346
20.5.7 route命令346
20.6 UNIX路由选择协议Daemon347
20.6.1 gated配置文件348
20.6.2 routed配置文件348
20.6.3 使用routed执行RIPⅠ348
20.6.5 使用gated执行RIPⅡ349
20.6.4 使用gated执行RIPⅠ349
20.6.6 使用gated执行OSPF350
20.6.7 使用in.rdisc和irdd执行RDISC350
20.7 小结352
第21章 高级网络技术353
21.1 什么是高级网络353
21.2 实现点到点协议353
21.2.1 什么是PPP353
21.2.2 UNIX中的PPP354
21.2.4 测试PPP355
21.2.3 安装PPP355
21.3 专用网络、防火墙和NAT356
21.3.1 专用网络356
21.3.2 防火墙357
21.3.3 代理服务器359
21.3.4 Socks5代理服务器360
21.4 Mbone361
21.4.1 Mbone如何工作361
21.4.2 在Mbone上可以利用的资源362
21.4.3 怎样加入Mbone362
21.4.4 在UNIX上使用Mbone工具364
21.5 下一代Internet协议(第六版)366
21.5.1 什么是IPng366
21.5.2 IPv6的主要特点366
21.5.3 IPv6对UNIX系统的影响368
21.6 小结370
第四部分 网络服务371
第22章 NFS371
22.1 分布式文件系统简介371
22.2 NFS环境371
22.2.1 远程过程呼叫协议372
22.2.2 是UDP还是TCP373
22.2.3 用XDR交换数据374
22.2.4 NFS协议和Mount协议374
22.3 NFS客户机376
22.3.1 客户机Daemon376
22.3.2 安装远程文件系统376
22.3.3 使用fstab文件377
22.3.4 许可和选项378
22.3.5 拆卸远程文件系统378
22.4.1 服务器方Daemon379
22.4.2 共享和非共享的文件系统379
22.4 NFS服务器379
22.4.3 配置文件380
22.4.4 使用share命令381
22.5 NFS文件系统的监控、故障检测及恢复382
22.6 自动安装文件系统383
22.6.1 automount命令383
22.6.2 master映像384
22.6.3 直接映像384
22.7 设置NFS服务器和客户机385
22.6.4 间接映像385
22.8 在非UNIX客户机上使用NFS386
22.9 小结386
第23章 DNS388
23.1 Internet简史388
23.2 域名服务概述389
23.2.1 域结构389
23.2.2 正式域名390
23.2.3 域和区391
23.3 DNS域名服务器391
23.3.4 DNS询问举例392
23.3.3 Caching Only域名服务器392
23.3.1 主域名服务器392
23.3.2 辅域名服务器392
23.4 资源记录393
23.4.1 授权起始(SOA)节394
23.4.2 域名服务器(NS)节395
23.4.3 数据库节395
23.4.4 完整的区文件396
23.5 配置DNS客户机398
23.6 配置DNS服务器398
23.6.1 伯克利网际命名域(BIND)399
23.6.2 启动BIND400
23.6.3 测试域名服务器400
23.6.4 配置辅域名服务器401
23.6.5 委托子域402
23.6.6 设置邮件交换机402
23.7 DNS的故障检测、恢复和调试402
23.8 小结403
24.1.1 HTTP404
24.1 理解Web服务器404
第24章 Apache Web服务器404
24.1.2 URL405
24.1.3 CGI406
24.2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406
24.2.1 准备安装服务器406
24.2.2 获得Apache服务器软件408
24.2.3 Apache模块408
24.2.4 编译和安装服务器409
24.3.1 Apache配置文件410
24.3 基本Apache配置410
24.3.2 只用一个配置文件418
24.4 高级Apache配置418
24.4.1 用户访问控制419
24.4.2 用户个人的Web服务器421
24.4.3 虚拟主机421
24.4.4 代理服务器422
24.5 启动和终止Apache服务器423
24.6 小结424
25.1 电子邮件简介425
第25章 Sendmail和POP425
25.2 使用Email(MUA)426
25.2.1 使用基于文本的MUA(mailx)427
25.2.2 使用基于GUI的MUA(Netscape Messenger)428
25.3 理解Email协议429
25.3.1 SMTP协议简介430
25.3.2 SMTP传输过程430
25.3.3 邮件头语法431
25.3.4 使用DNS进行邮件寻址和路由选择432
25.3.5 SMTP服务扩展432
25.4 Sendmail简介433
25.3.6 多用途的网际邮件扩充协议433
25.4.1 编译sendmail434
25.4.2 sendmail中DNS的角色434
25.4.3 sendmail别名435
25.4.4 sendmail配置文件436
25.4.5 使用M4宏处理器439
25.4.6 运行sendmail440
25.4.7 sendmail的故障检测与恢复441
25.5 邮局协议441
25.5.1 服务器上的POP441
25.6 小结442
25.5.2 客户机上的POP442
第26章 安全443
26.1 物理级安全和安全策略443
26.2 操作系统安全444
26.3 使用好的口令445
26.3.1 保护/etc/passwd文件446
26.3.2 伪造登录:口令窃贼447
26.3.3 非必须的系统服务447
26.4 审查和系统注册文件448
26.3.4 拨入/拨出安全448
26.5 网络安全450
26.5.1 网络探查者451
26.5.2 电子欺骗法452
26.5.3 拒绝服务攻击452
26.5.4 报文过滤是第一道防线452
26.5.5 什么是应用网关453
26.6 使用ssh保障远程管理的安全453
26.6.2 Cops454
26.6.2 Satan454
26.7.1 理解用公共和私有密钥加密455
26.7 PGP455
26.7.2 如何获得、编译、配置PGP456
26.7.3 使用PGP458
26.7.4 解密PGP消息458
26.8 CERT和其它Internet资源459
26.9 小结459
第27章 性能调整460
27.1 性能调整过程460
27.1.1 性能定义460
27.1.2 分析数据461
27.1.4 测试和验证462
27.1.3 产生假设462
27.1.5 实现解决方案463
27.2 性能策略463
27.2.1 容量计划463
27.2.2 用RAID磁盘系统获得最大性能463
27.2.3 使用限额464
27.2.4 用计帐方法跟踪使用情况464
27.3 常见性能瓶颈465
27.3.1 系统硬件和外设466
27.3.2 应用程序466
27.4 收集统计结果:可用的工具467
27.3.3 内核467
27.3.4 网络467
27.4.1 用ps和uptime获取通用系统信息468
27.4.2 用vmstat监视CPU和内存469
27.4.3 用iostat监视磁盘471
27.4.4 用netstat监视网络接口472
27.4.5 用nfstat监视NFS472
27.4.6 用tcpdump或snoop监视网络472
27.4.7 top命令473
27.5.2 SUN公司的SE Tookit和Virtual Adrian476
27.5.1 Digital UNIX的性能管理器4.0D476
27.5 其它性能工具476
27.6 小结477
第五部分 附录479
附录A RFC479
A.0 前言479
A.1 RFC的有关信息479
A.1.1 寻找RFC480
A.1.2 Internet标准化过程480
A.2 参考RFC(FYI)483
A.3.1 有关RFC的RFC485
A.3 RFC分类485
A.3.2 一般Internet RFC486
A.3.3 文件传输协议RFC487
A.3.4 Finger RFC487
A.3.5 Firewall RFC487
A.3.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RFC487
A.3.7 Mail RFC488
A.3.10 Telnet RFC490
A.3.11 World Wide Web RFC490
A.3.9 点到点协议RFC490
A.3.8 网络文件系统RFC490
附录B TCP-UDP公用端口492
B.1 简介492
B.2 公用端口号492
B.2.1 注册的端口号495
B.2.2 协议和服务名495
附录C 词汇表498
附录D CD-ROM上的内容504
D.1 CD-ROM的顶层文件504
D.2 CD-ROM上的软件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