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唐嘉弘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20768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先秦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中国猿人和旧石器时期文化1
第一章 原始社会1
第一章 原始社会1
一 与人类起源有关的古猿类化石的发现1
第一节 中国猿人和旧石器时期文化1
一 与人类起源有关的古猿类化石的发现1
二 中国猿人与旧石器早期的物质文化3
二 中国猿人与旧石器早期的物质文化3
三 早期智人(古人)和旧石器中期的物质文化6
三 早期智人(古人)和旧石器中期的物质文化6
四 晚期智人(新人)和旧石器晚期的物质文化9
四 晚期智人(新人)和旧石器晚期的物质文化9
五 旧石器时期的社会组织形态12
五 旧石器时期的社会组织形态12
一 中石器和新石器早期文化13
第二节 新石器时期的物质文化13
一 中石器和新石器早期文化13
第二节 新石器时期的物质文化13
二 新石器中、晚期文化15
二 新石器中、晚期文化15
三 新石器时期的氏族公社24
三 新石器时期的氏族公社24
第三节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29
一 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29
一 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29
第三节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29
二 尧、舜、禹的禅让和父系私有制的开始37
二 尧、舜、禹的禅让和父系私有制的开始37
第一节 夏王朝的建立与发展40
第二章 夏商奴隶制时代40
一 夏王朝的建立40
一 夏王朝的建立40
第一节 夏王朝的建立与发展40
第二章 夏商奴隶制时代40
二 夏人活动的范围与都邑42
二 夏人活动的范围与都邑42
三 夏朝的对外战争45
三 夏朝的对外战争45
四 夏代国家机构与父权家内奴隶制49
四 夏代国家机构与父权家内奴隶制49
五 夏代经济的发展52
五 夏代经济的发展52
六 夏商之际夏民族的迁徙54
六 夏商之际夏民族的迁徙54
一 商殷民族的起源57
第二节 商殷王朝的兴亡57
一 商殷民族的起源57
第二节 商殷王朝的兴亡57
二 商王朝的建立与发展60
二 商王朝的建立与发展60
三 迁殷后的强盛63
三 迁殷后的强盛63
四 殷纣王淫暴亡国70
四 殷纣王淫暴亡国70
第三节 商殷王朝的社会制度72
第三节 商殷王朝的社会制度72
一 商殷王朝的统治机构72
一 商殷王朝的统治机构72
二 商殷时期的社会组织和阶级关系76
二 商殷时期的社会组织和阶级关系76
三 商殷时期的刑罚81
三 商殷时期的刑罚81
四 人殉84
四 人殉84
五 人祭85
五 人祭85
第四节 商殷社会经济的发展88
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88
第四节 商殷社会经济的发展88
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88
二 手工业的发展89
二 手工业的发展89
三 商业与交通95
三 商业与交通95
一 文字起源与甲骨文、金文97
第五节 夏商社会的思想文化97
一 文字起源与甲骨文、金文97
第五节 夏商社会的思想文化97
二 商代的天文历法100
二 商代的天文历法100
三 商殷的宗教意识与祭祖制度101
三 商殷的宗教意识与祭祖制度101
第三章 西周封建领主制国家106
第一节 周人的兴起和建国106
一 周部族的兴起106
第一节 周人的兴起和建国106
第三章 西周封建领主制国家106
一 周部族的兴起106
二 克商以前的殷周关系109
二 克商以前的殷周关系109
三 武王克商110
三 武王克商110
四 武庚三监之乱与周公东征113
四 武庚三监之乱与周公东征113
五 商周之际商族的大迁徙115
五 商周之际商族的大迁徙115
一 营建雒邑117
第二节 西周的政治制度117
第二节 西周的政治制度117
一 营建雒邑117
二 封建诸侯118
二 封建诸侯118
三 官制127
三 官制127
四 王位继承制度和宗法制度132
四 王位继承制度和宗法制度132
五 教育制度135
五 教育制度135
六 军队和刑罚137
六 军队和刑罚137
七 外服制、采邑制和封建制139
七 外服制、采邑制和封建制139
第三节 西周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41
一 田制141
第三节 西周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41
一 田制141
二 农业149
二 农业149
三 手工业153
三 手工业153
四 城市建筑和商业交通159
四 城市建筑和商业交通159
第四节 西周的思想文化162
一 西周哲学思想的萌芽162
一 西周哲学思想的萌芽162
第四节 西周的思想文化162
二 西周的甲骨文和金文165
二 西周的甲骨文和金文165
三 天象、历法167
三 天象、历法167
四 西周的典籍168
四 西周的典籍168
一 家庭婚姻170
第五节 西周的社会生活和礼仪170
一 家庭婚姻170
第五节 西周的社会生活和礼仪170
二 丧葬173
二 丧葬173
三 祭祀177
三 祭祀177
第六节 西周王朝的衰微和灭亡181
一 昭王南征和穆王西征181
第六节 西周王朝的衰微和灭亡181
一 昭王南征和穆王西征181
二 厉王革典和国人暴动183
二 厉王革典和国人暴动183
三 宣王中兴186
三 宣王中兴186
四 西周灭亡与平王东迁191
四 西周灭亡与平王东迁191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诸侯霸主193
第一节 春秋霸业产生的时代背景193
第一节 春秋霸业产生的时代背景193
一 东周王室的衰微和郑国小霸193
一 东周王室的衰微和郑国小霸193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诸侯霸主193
二 春秋时期的戎狄蛮夷196
二 春秋时期的戎狄蛮夷196
一 齐太公受封198
第二节 齐桓公的霸业198
第二节 齐桓公的霸业198
一 齐太公受封198
二 管仲改革199
二 管仲改革199
三 齐桓公首创霸业201
三 齐桓公首创霸业201
一 晋的建国与发展205
第三节 晋国的霸业205
第三节 晋国的霸业205
一 晋的建国与发展205
二 晋国的改制207
二 晋国的改制207
三 晋文公称霸209
三 晋文公称霸209
四 “春秋霸主,常在晋国”212
四 “春秋霸主,常在晋国”212
一 楚的建国与发展215
第四节 楚在南方的霸业215
第四节 楚在南方的霸业215
一 楚的建国与发展215
二 楚国的县制及其对各诸侯国的影响220
二 楚国的县制及其对各诸侯国的影响220
三 楚庄王的霸业223
三 楚庄王的霸业223
第五节 秦国独霸西戎225
第五节 秦国独霸西戎225
一 秦国的建立与发展225
一 秦国的建立与发展225
二 秦穆公独霸西戎227
二 秦穆公独霸西戎227
第六节 诸侯小国229
一 鲁国“三桓政治”与改制229
一 鲁国“三桓政治”与改制229
第六节 诸侯小国229
二 郑国子产改制232
二 郑国子产改制232
三 宋襄公图霸失败233
三 宋襄公图霸失败233
四 卫“复灭国”与工匠起义234
四 卫“复灭国”与工匠起义234
五 陈国和蔡国236
五 陈国和蔡国236
第七节 春秋霸主国与属国的关系238
第七节 春秋霸主国与属国的关系238
一 “弭兵”盟会243
第八节 春秋争霸的尾声243
一 “弭兵”盟会243
第八节 春秋争霸的尾声243
二 吴、越的兴起与图霸247
二 吴、越的兴起与图霸247
第一节 三家分晋与战国的开始252
第五章 战国初期的政治形势252
一 三家分晋252
一 三家分晋252
第一节 三家分晋与战国的开始252
第五章 战国初期的政治形势252
二 田氏代齐253
二 田氏代齐253
三 三晋和田齐的封侯255
三 三晋和田齐的封侯255
一 战国初期的诸侯各国256
一 战国初期的诸侯各国256
第二节 战国初期的诸侯列国256
第二节 战国初期的诸侯列国256
二 战国时期的少数民族258
二 战国时期的少数民族258
三 各国政治形势鸟瞰259
三 各国政治形势鸟瞰259
第三节 魏国的霸业和逢泽之会262
第三节 魏国的霸业和逢泽之会262
一 魏文侯选贤任能及改革262
一 魏文侯选贤任能及改革262
二 魏灭中山与独霸中原265
二 魏灭中山与独霸中原265
三 魏惠王和逢泽之会267
三 魏惠王和逢泽之会267
第四节 魏齐争霸268
一 魏国的衰落和齐国的兴起268
一 魏国的衰落和齐国的兴起268
第四节 魏齐争霸268
二 魏齐的争霸战争269
二 魏齐的争霸战争269
一 商鞅变法271
第一节 秦国的崛起271
一 商鞅变法271
第六章 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271
第一节 秦国的崛起271
第六章 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271
二 秦魏之间的斗争273
二 秦魏之间的斗争273
第二节 合纵连横275
第二节 合纵连横275
一“相王”运动275
一“相王”运动275
二 张仪入秦与合纵连横277
二 张仪入秦与合纵连横277
三 五国合纵攻秦279
三 五国合纵攻秦279
一 齐、秦称帝282
第三节 齐国由盛而衰282
一 齐、秦称帝282
第三节 齐国由盛而衰282
二 宋国的灭亡与乐毅破齐285
二 宋国的灭亡与乐毅破齐285
第四节 楚国的兴衰286
一 吴起变法286
第四节 楚国的兴衰286
一 吴起变法286
二 楚国的兴盛289
二 楚国的兴盛289
三 蓝田之战290
三 蓝田之战290
四 东保陈城293
四 东保陈城293
第五节 赵国的改制与长平之战294
一 赵武灵王改制294
一 赵武灵王改制294
第五节 赵国的改制与长平之战294
二 长平之战296
二 长平之战296
一 山东诸国的最后挣扎298
一 山东诸国的最后挣扎298
第六节 秦国的统一战争298
第六节 秦国的统一战争298
二 秦统一六国300
二 秦统一六国300
一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303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303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303
一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303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303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303
二 水利工程的兴修304
二 水利工程的兴修304
第二节 手工业的发展307
第二节 手工业的发展307
一 冶炼业307
一 冶炼业307
二 漆器和纺织310
二 漆器和纺织310
三 建筑311
三 建筑311
一 官府对工商业的管理和个体工商业者的出现313
一 官府对工商业的管理和个体工商业者的出现313
第三节 商业的发展313
第三节 商业的发展313
二 金属货币的出现315
二 金属货币的出现315
三 城市的发展317
三 城市的发展317
一 孔子、孟子和荀子319
第一节 百家争鸣319
第八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319
一 孔子、孟子和荀子319
第一节 百家争鸣319
第八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319
二 墨翟与墨家学派323
二 墨翟与墨家学派323
三 老庄思想324
三 老庄思想324
四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327
四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327
五 古代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孙武和孙膑328
五 古代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孙武和孙膑328
六 形名学家惠施与公孙龙331
六 形名学家惠施与公孙龙331
七 阴阳五行学说的代表人物邹衍334
七 阴阳五行学说的代表人物邹衍334
八 农业乌托邦的代表——许行336
八 农业乌托邦的代表——许行336
第二节 百花齐放337
一 历史学的发达337
一 历史学的发达337
第二节 百花齐放337
二 《诗经》、《楚辞》和散文338
二 《诗经》、《楚辞》和散文338
三 音乐舞蹈340
三 音乐舞蹈340
一 天文历法342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342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342
一 天文历法342
二 中医药学343
二 中医药学343
三 科学技术345
三 科学技术345
一 三代世系表348
附录348
附录348
一 三代世系表348
二 先秦诸侯国世系表350
二 先秦诸侯国世系表350
三 先秦史大事年表359
三 先秦史大事年表359
四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362
四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362
后记364
后记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