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
  • 崔正刚,殷福珊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7501922233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乳状液、胶团溶液和微乳液1

1.1 乳状液4

1.1.1 概述4

1.1.2 乳状液的形成7

1.1.3 乳状液的稳定性10

1.1.3.1 乳状液的不稳定过程10

1.1.3.2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16

1.1.4 亲水-亲油平衡(HLB)理论19

1.1.4.1 HLB值19

1.1.4.2 HLB温度22

1.1.4.3 HLB组成27

1.2 胶团溶液29

1.2.1 含水胶团溶液30

1.2.1.1 双亲分子的聚集和临界胶团浓度(cmc)30

1.2.1.2 影响cmc的因素32

1.2.1.3 胶团的大小、结构和形状39

1.2.1.4 胶团形成热力学44

1.2.1.5 混合胶团56

1.2.2 非极性溶剂中的胶团65

1.2.2.1 反胶团66

1.2.2.2 胶团化的影响因素68

1.2.2.3 水的增溶71

1.3 微乳液73

1.3.1 概述73

1.3.2 微乳体系的结构测定75

1.3.3 微乳液的形成、结构和稳定性83

1.3.3.1 微乳液的形成机理83

1.3.3.2 双重膜理论86

1.3.3.3 几何排列理论90

1.3.3.4 R比理论93

1.3.4 微乳液形成热力学100

参考文献107

第二章 微乳体系的相行为117

2.1 多相共轭与相图117

2.1.1 三组分体系的相图118

2.1.2 微乳体系的类型(WinsorⅠ~Ⅲ型)123

2.1.3 三相区的出现及微乳类型的转变125

2.1.4 四组分体系的相图128

2.1.5 多组分体系的拟三元相图132

2.1.6 其它类型的相图136

2.2 微乳体系的微结构139

2.2.1 Ⅰ型和Ⅱ型体系的微结构139

2.2.2 Ⅲ型体系的结构144

2.2.3 微乳体系的动态结构148

2.3 相转变所伴随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149

2.3.1 相体积和增溶150

2.3.2 界面张力152

2.3.3 电导率158

2.3.4 粘度162

2.3.5 普通乳状液的稳定性163

2.4 最佳状态167

参考文献169

第三章 微乳体系的配方设计176

3.1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体系179

3.1.1 单变量变化与相转变179

3.1.1.1 亲水作用改变179

3.1.1.2 亲油作用改变186

3.1.1.3 亲水、亲油作用同时改变191

3.1.1.4 水/油比与熵效应199

3.1.1.5 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的转变201

3.1.2 补偿变化与相行为207

3.1.2.1 亲油作用补偿变化208

3.1.2.2 亲水作用补偿变化213

3.1.2.3 亲水/亲油作用补偿变化214

3.1.2.4 加醇与亲水/亲油作用补偿219

3.1.2.5 配方变量间的相关性221

3.1.3 增溶作用223

3.1.3.1 补偿变化与增溶224

3.1.3.2 提高增溶能力230

3.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241

3.2.1 单变量变化与相行为242

3.2.2 补偿变化247

3.2.2.1 亲水作用补偿247

3.2.2.2 亲水/亲油作用补偿250

3.2.2.3 加入醇补偿亲水或亲油作用变化254

3.2.2.4 表面活性剂浓度/EON补偿258

3.2.2.5 变量间的相关公式259

3.2.3 增溶作用262

3.2.3.1 补偿变化与增溶262

3.2.3.2 影响增溶的因素266

3.3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273

3.3.1 理想混合:非离子/非离子体系274

3.3.2 非理想混合:阴离子/非离子体系277

3.3.3 非理想混合:阴离子/阳离子体系282

参考文献285

第四章 微乳液物理性质的应用292

4.1 油藏化学中提高原油采收率293

4.1.1 驱油原理293

4.1.2 界面张力296

4.1.3 用注入微乳液的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299

4.1.4 最佳盐度303

4.2 微乳液膜306

4.2.1 乳液液膜307

4.2.2 微乳液膜308

4.3 微乳农药311

4.3.1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配制中的作用312

4.3.2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传输过程中的作用313

4.3.3 微乳农药的效用317

4.3.4 新的趋势319

4.4 食品工业中的微乳液320

4.5 微乳用于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325

4.5.1 土壤修复326

4.5.2 微乳燃料328

4.6 微乳洗涤液329

4.7 微乳化妆液338

4.8 其它领域中微乳的应用341

4.8.1 涂料工业341

4.8.2 织物染整342

4.8.3 皮革助剂344

参考文献345

5.1 引言348

第五章 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348

5.2 微乳用于有机合成349

5.2.1 克服试剂的不相容问题349

5.2.2 微乳催化353

5.2.3 对区域选择性的影响355

5.3 微乳聚合357

5.3.1 W/O型微乳中的聚合358

5.3.2 O/W型微乳中的聚合360

5.3.3 WinsorⅠ型微乳中的聚合365

5.4.1 W/O微乳中酶的活性366

5.4 微乳用于生化反应366

5.4.2 溶剂的选择368

5.4.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369

5.4.4 含有蛋白质的逆胶团的结构371

5.4.5 脂肪酶催化合成酯372

5.4.6 脂肪酶催化酯的水解373

5.4.7 脂肪酶催化甘油解374

5.4.8 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375

5.5 无机反应及纳米反应器376

5.5.1 微乳中的反应377

5.6 超临界流体微乳液379

5.5.2 纳米反应器379

参考文献385

第六章 利用微乳技术合成新材料390

6.1 合成有机材料390

6.1.1 用不能聚合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微乳聚合391

6.1.1.1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甲酯(MAA)的微乳共聚391

6.1.1.2 MMA/HEMA(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的微乳共聚397

6.1.2 用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微乳聚合400

6.2.1.1 纳米粒子的结构和特征404

6.2.1 纳米材料404

6.2 合成无机材料404

6.2.1.2 纳米粒子的制备406

6.2.2 微乳法制备纳米材料407

6.2.2.1 水核内超细颗粒的形成机理407

6.2.2.2 实验制备方法408

6.2.3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413

6.2.3.1 催化剂413

6.2.3.2 合成卤化银414

6.2.3.3 合成钡铁氧体415

6.2.3.4 合成γ-Fe2O3416

6.2.3.5 合成超导体417

6.3 微乳凝胶420

6.3.1 微乳有机凝胶(Microemulsion based organogels,MBG)420

6.3.2 微乳无机凝胶427

6.3.3 微乳有机-无机凝胶429

6.4 其它方面的应用431

6.4.1 纳米粒子聚合物中酶的固定化431

6.4.2 聚合物包覆的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435

参考文献4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