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全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全录](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148340.jpg)
- 郑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36249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815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1833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全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上册)3
第一次思想解放3
一石激起千层浪——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3
引言3
一、历史造就了邓小平6
周恩来亲自打电话,要江西关照邓小平6
邓小平请求复出9
深夜,周恩来要通了南昌的电话11
毛泽东十天三荐邓小平12
毛泽东说:王洪文不如邓小平14
邓小平不怕别人说他搞复辟16
不唱天,不唱地,只唱9号文件这出戏19
钢铁公司重创帽子公司21
不管多大的老虎屁股,邓小平都敢摸23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5
二、“文革”的结束31
人民的觉醒31
毛泽东悲观了37
逮捕“四人帮”的行动40
玉泉山会议45
“文化大革命”是对还是错47
没有“四人帮”的“文化大革命”49
“四人帮”是“左”还是右51
还嫌姚文元不“左”53
天安门事件碰不得54
叶剑英:赶快让邓小平出来工作55
“抓纲治国”是“左”的纲领56
“两个凡是”出台57
世纪之交回眸华国锋性格、行为特点59
叶、陈、王抵制“两个凡是”62
邓小平语出惊四座64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65
火急攻心“洋跃进”70
冤假错案何时昭雪75
十一大的遗憾76
新中央军委令人瞩目77
华国锋的四个坚持78
附录:82
“两个凡是”82
邓小平率先批“凡是”86
三、解放思想 实现伟大转折86
胡耀邦提出两条原则8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怎样产生的91
历史雄文精华何在95
风暴来临97
邓小平说:打破精神枷锁!100
斗争白热化101
胡耀邦奋起反击103
形势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104
孤独的《红旗》杂志106
《中国青年》发起冲锋109
中央工作会议开了36天110
陈云发言及其反响111
天安门事件平反和其它重大决定114
华国锋作检讨115
让大家放开说话116
邓小平号召解放思想118
附录:12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2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12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4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前前后后151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166
中心议题与全会公报166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69
决定工作重点转移170
改革开放的新方针173
伟大转折的原因175
“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17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80
附录:180
新时期的里程碑——记十一届三中全会187
五、第二代领导集体223
确定人事安排的会议223
“不要写华主席、党中央”224
赵紫阳接任总理225
变动华国锋领导职务226
胡耀邦任党的总书记230
邓小平是“核心”232
邓小平何以成为核心234
六、思想解放带来人的解放237
提出复查纠正冤假错案237
为一些领导人和个人平反238
为中央一些部门平反241
为一些事件、案件平反243
为共和国最大冤案平反245
推翻“两个估计”247
右派分子重见天日248
为地主富农分子摘帽子250
放开其它政策250
附录:252
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25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关于为253
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253
七、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化264
中国诗坛大爆炸264
“伤痕文学”登上文坛268
《于无声处》和《丹心谱》引起轰动270
美术新潮令人目眩272
潘晓来信激起轩然大波273
喇叭裤、披肩发和迪斯科278
朱逢博和李谷一的风波280
附录:284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284
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285
胡乔木同志关心人生意义的讨论288
潘晓同志的来信289
八、评价毛泽东291
“非毛化”还是“非神化”291
“中心的意思应该是三条”293
“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294
“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296
“真正是达到了我们原来的要求”298
附录:30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01
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33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340
九、“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42
历史的基本结论342
开创新局面的纲领343
十二届中央领导层344
设置中央顾问委员会346
附录:348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48
全面开创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实362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376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7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03
十、经济改革从农村突破了406
“要吃米,找万里”406
小岗18户农民的秘密协议408
“阳关道与独木桥”的大争论412
邓小平一锤定锣音415
包产到户节节前进419
人民公社解体422
农村改革的第二步425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426
十一、城市改革430
试点和探索430
全面改革的发动436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437
增强企业活力的举措438
改革价格、发育市场440
宏观经济管理的改革442
附录:445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445
并发出通知44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447
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体改委《关于增强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发出的通知461
国家经委、国家体改委关于增强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462
紧紧抓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进一步增强大中465
型国营工业企业的活力465
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搞活大中型企业中的一个要害问题467
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468
描绘改革的蓝图——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实471
十二、开放格局484
经济生活新词汇:出口特区484
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487
“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489
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和地区491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492
附录:494
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深圳494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进一步办好珠海经济特区507
汕头特区的过去与未来517
辉煌的成就 成功的探索——厦门经济特区十年回顾538
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战略意义553
十三、政治体制改革起步564
酝酿和准备564
郑重提出566
再次提上议事日程568
政治体制恢复正常572
改革的初步进展575
附录:583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583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60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612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613
政治体制改革要有一个蓝图625
第二次思想解放629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冲破姓“社”姓“资”629
引言629
大潮再起632
一、历史新起点632
90年代最后的机遇637
即将腾飞的巨龙640
附录:646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议的说明64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659
“八五”计划的建议659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682
二、姓“社”姓“资”搞得人心惶惶711
姓“社”姓“资”登台711
焦虑的邓小平敦促大胆突破713
皇甫平文章引起轰动717
围剿皇甫平,大问姓“社”姓“资”722
纠缠姓“社”姓“资”要害是否定改革727
“左”倾思潮维护计划经济统治地位728
“以阶级斗争为纲”呼之欲出731
否定邓小平理论的一篇奇文732
附录:739
视察上海时的谈话739
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740
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741
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743
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745
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748
为何不能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749
姓“资”姓“社”和事物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属性751
论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准及其意义758
“猫”论定尊——姓“资”姓“社”争论与改革开放标准764
时机与背景776
三、视察南方 大潮兴起776
“你们要搞快一点”779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781
等你们发展了再来781
资本主义东西到上海就姓社了784
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787
邓小平南方谈话震动全国787
都来吃螃蟹792
中国经济鲤鱼跃龙门794
不要争姓“资”姓“社”的问题798
附录:803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讲话要点803
万里同志纵谈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810
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读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822
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827
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827
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标志844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下——读邓小平著作的笔记854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要点)882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887
南海春潮——邓小平同志在珠海纪实898
伟大的跨世纪工程——开发开放中的浦东新区906
实现思想上再一次大解放922
伟大的战略思想925
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935
关于姓“资”姓“社”问题的几点思考940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45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945
(下册)945
为市场经济大开绿灯950
举世瞩目的一个代表954
北大教授为何跳楼自杀957
“鸟”与“笼子”960
“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962
“不应当再有怀疑和动摇”963
江泽民的“倾向”964
历史的选择965
十四大: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967
十四届中央领导层972
附录:974
跨越世纪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实974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994
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16
利用资本主义有益的东西发展社会主义1028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36
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051
更好地组织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056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1063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063
社会主义也应搞市场经济107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1079
市场经济与思想路线问题——围绕邓小平有关论述的对话录1089
五、改革新走势1105
实施“软着陆”推动改革深化1105
终于牵住了“牛鼻子”1110
《条例》会成为《企业法》第二吗?1117
“三铁”还破吗?1120
最难实施的法律1124
风长的“三资”、个体企业1127
龙头转向1136
蛋糕新切法1138
红、蓝、绿标签交响曲1142
试以效益比高低1148
朱镕基“约法三章”1149
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1152
跨世纪宏伟蓝图1153
推进两个根本转变1154
关系全局的12个关系1155
附录:115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1157
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157
再起的“赶洋潮”1174
六、开放新格局1174
沸腾的“黄金海岸”1177
经济舞台上的新“主角”1182
边疆运动1187
板块再造1192
政策大赛1195
老乡变老外1201
附录:1204
中越边境:战场变市场1204
新疆:冲出“国门”,走向世界1206
沸腾的边境线——中国边贸透视1209
七、“第三产业”的崛起1217
产业之说1217
重大决策1219
初露端倪1221
科技情报系统“大手术”1226
好主意成了紧俏商品1228
旅游特区的诞生1233
房地产业的兴起1238
附录:1245
浦江涌动信息潮1245
出租车业欲速则不达1251
快餐大战1253
文化市场,“三产”中活跃的一支1256
“玩”好生活这块“大魔方”——京城第三产业扫描1258
辉煌的“三产”1262
外商进军中国房地产业1268
海南“房地产热”透视1271
中国地产潮1277
房地产热过了头吗1286
八、股市冲击波1289
“狼”真的来了1289
火爆的股市1292
冷落的债券1297
只能赚不能亏的股民1299
“八一○”深圳股市风波1302
先修渠后放水1306
附录:1309
百万股民“炒”深圳1309
上海股市昏天黑地的三天1313
北京“股市”静悄悄1316
中国股市的鲜花和眼泪1317
受教育要不要掏钱?1325
九、科教文的思变1325
选美是否符合国情?1328
拍卖是不是卖国卖祖宗?1332
科技重奖与人才大战1336
文人“下海”与不务正业1342
学子读书与校园“商战”1346
奥(澳)星之光1351
秋菊的官司打赢了1354
附录:1357
大学生分配“行情暴涨”1357
不遇风云终不成——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侧记1359
呼唤人才1365
一槌敲出个科技拍卖市1374
南京:国有土地使用权首次拍卖1376
中国大陆首次拍卖破产合资企业1377
十、“衙门”里的革命1391
怪圈之谜1391
让婆婆转业1394
130个公章引起的革命1398
辞官下海潮1402
附录:1407
北京告急:库存执照已发完1407
南京“下海”者激增1408
冲出围墙天地宽——东北工学院一批教师创办经济实体的启示1408
“实体热”面面观1411
企业集团进入发育成型新阶段1417
集团,往何处去1418
引言1425
晴空排云上碧霄——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1425
第三次思想解放1425
一、跨世纪的旗帜1429
“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1429
巨星殒落 举国同悲1430
对邓小平“盖棺定论”1432
跨世纪的旗帜1434
二、国有企业也要进入市场1437
国有企业,昔日令人艳羡的王子1437
对国有企业出路我们想了许多招1439
我们想到了股份制1445
附录:1451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进一步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1451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462
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几个问题1468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1476
在全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488
三、一波才平 一波又起1492
摸着石头过河,越摸越深1492
中国改革的新乐章1494
“左”倾思潮没有纲领1497
四、争论姓“公”还是姓“私”1499
所有制:手段还是目的1499
私有化:捷径还是歧路1500
公有制:主体地位坚持住坚持不住1501
把“社”与“资”变成“公”与“私”1505
京师震恐1512
私营:政治气象中最敏锐的晴雨表1514
市委书记说,计划体制我搞了几十年1517
温州再遭大批判1519
为什么要指责“1992年以后”1522
五、“反演变”:要不要多一个“中心”1525
以俄为鉴:一份奇特的苏联解体考察记1525
再发动一轮“九评”吗?1529
有人主张:以“反和平演变”为纲1531
外资是不是一条“狼”1536
从八十年代的世界主义到九十年代的民族主义1538
中国能不能养活中国人1541
特区之争卷土重来1545
1996年春,《经济日报》不甘沉默1551
对苏共垮台的再认识1554
六、所有制:改革能冲过这个险难吗1557
江泽民说,改革正处在关键时刻1557
有人宣称:“抓大放小”是私有化的主张1561
抓大放小——如何抓如何放1565
短兵相接为什么发生在1995年1569
“流失”和“消失”,哪样更坏1574
局外人要破产,局内人怕破产1575
“无产”与“有产”1577
少争“热”与“不热”,多说“改”与“不改”1580
改革改了十六年,还是“试点”1582
从金钱到人性从人性到理性1585
朱镕基洒泪为商鞅1587
七、伟人身后“狼烟”四起1593
失去伟人的中国1593
又有人想批“走资派”1596
道德复苏运动席卷全国1598
口诛笔伐厉有为1601
有人说,预言“极左回潮”是诅咒党中央1608
“新左派”说,把“文革的合理因素”制度化1613
争论的不干事,干事的不争论1618
宪法不会对改革说“不”1623
八、从思想解放到理论解放1626
“五·二九”:主要是针对“左”1627
“左”倾思潮的最后一搏吗1631
不想争论也不行1638
外国人争说“谁上谁下”,中国人惊问“姓公姓私”1642
跨世纪政治纲领的出台1644
李鹏:十五大是又一次思想解放1652
1997年秋季的人心向背1656
新思想与新理论1658
——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讲话1663
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把我们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663
附录:1663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1663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1667
充分认识初级阶段,坚决防“左”1671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社会公正+市场经济1675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1675
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性“公”姓“私”的思想疑惑1681
——访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研究员李君如1681
于氏简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辞典初稿1687
关于防“左”的感想与意见1710
百姓关注十五大1718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721
妙语连珠说报告——任仲夷小组会上一席谈1746
十五大代表纵谈十五大1748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祁教授1770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770
各种所有制经济应平等竞争1775
——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高尚全1775
积极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访十五大代表、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1778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祁提出:股份制是一种公众所有制1781
正确认识股份制性质1782
让劳动者成为所有者——王珏教授谈所有制改革1787
股份合作制是公有制一种实现形式1791
今天强调放思想,不仅仅是一句口号1794
改革要摆脱冷战思维情结——访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乌杰1797
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1802
李鹏谈三次思想大解放1810
结束语:三次解放贯穿一条反“左”主线1813
后记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