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及其教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及其教训
  • 主编刘向文,贺永方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607818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及其教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确立1

一 苏维埃俄国的诞生和巩固1

第一章 模式的积弊是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原因1

二 苏联的成立和发展4

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确立9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地位14

一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14

二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17

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功绩24

四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消极影响26

一 高度集中经济体制总框架内的改革30

第三节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阻碍苏联经济发展的桎梏30

二 高度集中经济体制总框架的再次确认37

三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对苏联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40

第四节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苏联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催化剂45

一 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的综合症及其后果46

二 高度集中政治体制总框架内的改革51

三 高度集中政治体制总框架的再次确认58

第二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误是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直接原因65

第一节 改革舆论失误导致苏共威望明显下降65

一 苏共的“加速战略”和舆论动员65

二 苏共的“差距论”及严重危害70

三 全盘否定斯大林及其严重危害76

四 舆论导向失误造成的恶果81

第二节 改革决策失误导致苏共从法律上丧失执政地位83

一 苏共第十九资全国代表会议和政治体制改革83

二 改革重点的决策失误引发经济危机政治动荡92

三 政治体制改革突破点决策失误削弱了苏共执政地位98

四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决策失误使苏共从法律上丧失执政地位105

第三节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实施导致苏共实际执政地位发生机109

一 苏共二十八大和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09

二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造成思想理论上的混乱117

三 错误的党建路线削弱了苏共战斗力121

四 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为苏共反对派夺权创造了有利条件129

五 经济改革失败埋葬了群众对苏共的最后期望142

六 苏共的实际执政地位发生危机150

第四节 失去军队支持导致苏共的彻底垮台169

一 “8·19事件”和苏联剧变169

二 “第比利斯事件”的错误处理奠定了苏联武装力量“非政治化”的基础182

三 卫士无人保护使苏共失去军队支持188

四 失去军队支持导致苏共垮台196

第三章 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外部原因205

第一节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历史发展205

一 和平演变战略的酝酿205

二 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206

第二节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硕果”210

一 和平演变战略实施的新阶段210

二 新阶段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212

第三节 东欧剧变对苏联的冲击233

一 东欧剧变使苏联成为西方众矢之的233

二 东欧剧变促使苏共立场发生变化235

三 东欧剧变促使苏共清除腐化现象237

四 东欧剧变为苏联“激进民主派”树立了榜样239

第四章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241

第一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42

一 必须搞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242

二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44

三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45

四 开放是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条件246

五 科学技术是把经济搞上去的关键248

第二节 坚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改革250

一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的改革观251

二 党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保证252

三 妥善处理改革同发展、稳定的关系252

四 重视改革战略和策略的研究254

第三节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257

一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257

二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259

第四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265

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265

二 改革国家权力机关体制必须慎重周密268

三 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270

四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272

第五节 坚持马列主义的主导地位,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273

一 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明前提”建设273

二 要坚决铲除封建主义遗毒275

三 努力克服教条主义的积习276

四 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滋生和侵袭277

五 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278

第六节 必须妥善处理民族问题281

一 必须客观估计民族问题状况281

二 正确处理联盟和加盟共和国的相互关系283

三 坚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86

四 警惕西方利用民族问题作文章287

五 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民族凝聚力288

第七节 必须正确处理宗教问题289

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问题289

二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91

三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平等293

四 加强和改善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294

第八节 必须坚持正确的外交政策295

一 必须正确认识时代和国际形势295

二 绝不搞霸权主义299

三 坚持为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300

第九节 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和平演变”的斗争301

一 反“和平演变”必须解决认识问题301

二 必须着力解决物质基础问题304

三 必须解决好路线问题305

四 认真做好培养接班人的工作307

三 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308

结束语 略论社会主义的曲折性及其发展前景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