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辩证唯物主义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辩证唯物主义及其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139799.jpg)
- 王成义,李燕龙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72905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是人的社会实践1
第一节 社会实践2
一 社会实践及其特征3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旧哲学的实践观的原则区别5
第二节 社会实践形式的历史发展8
一 人类生产和科技的历史发展8
二 人类阶级斗争形式的历史发展20
三 人类社会关系形式的历史发展31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1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个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43
二 什么是世界观和人生观44
三 人生观的大体分类46
四 人生观决定幸福观48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几个理论问题50
第一节 关于人性50
一 人和动物最原始的区别是劳动51
二 人性,主要是人的社会属性52
三 强调人的社会性并不抹煞人的个性差别54
第二节 关于人的价值54
一 人的价值观念的历史发展55
二 道德价值的重要意义6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64
一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原则区别64
二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人道主义65
三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五点界限65
一 异化一词始于德国古典哲学68
第四节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异化”概念的运用68
二 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运用69
三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异化”问题72
第五节 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货色73
一 个人存在是存在主义一切存在的出发点74
二 “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唯心主义的第一个命题77
三 鼓吹“个人至上,个人绝对自由”78
四 妄图用“人学辩证法”代替唯物辩证法80
五 妄图用“历史人学”冒称历史唯物主义83
第六节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90
一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91
二 英雄伟人是人民群众自己的领袖93
三 对奴隶主和封建主阶级的历史作用要作历史地具体地分析94
第三章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96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97
一 世界统一于物质97
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05
三 运动的物质及其时间和空间110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及其本质122
一 意识的起源122
二 意识的本质130
三 电脑能思维吗133
第三节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36
一 物质决定意识136
二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40
第四章 反映和创造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质143
第一节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44
一 实践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和桥梁144
二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148
三 对不可知论和主、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152
四 对旧唯物主义局限性的克服164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167
一 能动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167
二 人类发展史、科技发展史都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性169
第三节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71
一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71
二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75
三 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77
第四节 关于主体认识的结构理论179
一 多级机能系统的基本特征179
二 多级机能系统的认识结构,由反映系统、操作系统和驱动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182
三 多级机能系统划分为感性机能层、知性机能层与理性机能层185
四 主体认识的多级机能系统则是把物质的东西在人脑中加工改造成观念的东西的“精神器官”189
第五节 关于主体认识的创造功能191
一 人的认识的创造性本质就是接受外界信息在头脑中进行选择和建构191
二 认识主体的创造大致有形象创造、观念创造、形象与观念创造的统一193
三 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在根本上不违背客体的本性才会得到关于客体的正确认识196
四 真理是主体系统和客体系统在相互作用中达到全面、深刻的平衡的结果197
第六节 实践不能产生认识吗198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论200
第一节 什么是真理200
一 真理的客观性201
二 真理的辩证性202
第二节 真理和谬误207
一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207
二 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210
三 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真理观的批判212
第三节 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218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8
二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21
三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223
第四节 是法大不是权大225
一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225
二 权制定法,法制约权,两者是辩证地统一226
三 没有永恒不变的权,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法227
四 法和政策的关系228
第六章 获得真理的辩证思维方法230
第一节 归纳和演绎法230
一 辩证的归纳演绎和形式逻辑的归纳演绎的区别230
二 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233
第二节 分析和综合法235
一 分析和综合的实质235
二 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237
第三节 抽象和具体法240
一 抽象和具体及其区别240
二 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241
第四节 历史和逻辑的方法243
一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区别243
一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关系244
第五节 继承和发展246
一 继承和发展的含义247
二 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247
三 思维方法的意义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