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六朝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承宗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ISBN:7805193282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8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六朝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六朝的政治概况1
第一节 孙吴建国的始末1
一 孙吴政权的建立1
二 孙吴的立国方针和内外政策4
三 孙吴政权的衰亡10
第二节 东晋政权的兴衰14
一 东晋政权的建立14
二 东晋的门阀政治17
三 淝水之战与南北对峙局面的确立27
四 孙恩卢循起义与东晋王朝的结束30
第三节 宋齐梁陈的更替35
一 刘宋政权的兴衰35
二 短促的萧齐政权43
三 梁朝的粗安与腐败45
四 陈朝的兴起与衰亡52
第二章 六朝的地理沿革56
第一节 雄踞江东的孙吴56
一 孙吴疆的历史变迁56
二 吴国的行政建置59
一 东晋的偏安江左63
第二节 东晋的偏安及侨州郡县63
三 侨州郡县及其土断71
第三节 南朝的地理沿革78
一 刘宋的疆域与行政建置78
二 萧齐的疆域与行政建置81
三 萧梁的疆域与行政建置83
四 陈朝的疆域与行政建置85
第四节 六朝的都城建康92
一 建都的历史和地理条件92
二 孙吴时期的建业94
三 东晋时期的建康95
四 南朝时期的建康98
第三章 六朝的土地关系102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形态及其演变102
一 孙吴时期以大地产为中心的三种所有制102
二 东晋及南朝初期的公田和占田课田制度110
三 南朝中后期土地等级所有制结构的弛紊122
第二节 田赋制度及其演变128
一 租调帛的形成和内容要点128
二 东晋田赋制度的变化133
三 南朝的“三调”和田税137
第三节 大族地产的经营模式及其影响143
一 封建地产模式的演变143
二 山墅的营建146
三 墅的生产和经营管理151
第四章 六朝的阶级结构158
第一节 士族的形成与发展158
一 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158
二 门阀士族的经济、政治地位161
三 士族制度的衰落164
第二节 庶族寒门地主阶层168
一 庶族的政治与社会地位168
二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寒人地位的提高171
三 寒门混入士族与士庶界限被打破175
第三节 劳动群众各等级178
一 自耕小农阶级及其衰落178
二 农奴阶级与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181
三 奴隶制残余与奴隶阶级186
一 江南屯田与农业的兴起187
第一节 东吴时期的南方经济187
第五章 六朝的经济发展187
二 手工业和商业189
三 海外贸易的开拓192
第二节 江南经济的开发193
一 北方士民的大量南迁193
二 东晋南朝奖励农桑的政策194
三 农田水利的兴修196
四 航运交通的开辟200
五 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发展203
一 农业的发展205
第三节 东晋南朝的社会经济205
二 手工业的发展208
三 商业与都会213
第四节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219
一 与海南诸国关系的发展219
二 与印度、西亚各国的海上交通贸易221
三 与朝鲜关岛和日本的经济文化关系222
第六章 六朝的民族融合224
第一节 孙吴时期山越与汉族的融合224
一 山越名称的由来与分布的地区224
二 山越与宗部的关系225
三 孙吴对山越的政策228
第二节 ?族与汉族的融合230
一 ?族的来源与分布地区230
二 ?族的南迁益州与建立成国233
三 ?族与汉族的进一步融合236
第三节 蛮族与汉族的融合239
一 ?君蛮的起源、分布及其与汉族的融合239
第四节 南方其他各族与汉族关系的发展245
一 俚人的分布及其与汉族的关系245
二 僚人的分布及其与汉人的关系247
第七章 六朝的官制兵制250
第一节 中央机构的职官建制250
一 公卿与丞相、相国250
二 中央行政机关——尚书省253
三 中央决策机构——中书省、门下省258
四 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262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和职官建置264
一 都督刺史264
二 州、郡、国、县266
三 地方特察制度271
第三节 选官制度的演变与特点274
一 九品中正制的兴替274
二 选官途径279
三 科举制的萌芽283
第四节 六朝的兵制286
一 六朝军队的组织体制286
二 世兵制的形成与衰落292
三 世兵制以外的其它兵役制295
第八章 六朝的思想文化302
第一节 经学与玄学302
一 魏晋经学的衰微与玄学的兴起302
二 东吴的治经之士及以玄释经风气的出现304
三 东晋南朝的清谈与经学的玄化308
第二节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319
一 佛教的传入与流传319
二 孙吴时期佛教在江南的传播321
三 东晋时期佛教影响的扩大322
四 南朝时期佛教的繁盛326
五 反佛斗争与范缜的《神灭论》331
一 道教的起源334
第三节 道教的流传与变革334
二 孙吴时期道教在江南的传播335
三 东晋时期的道教内部的斗争338
四 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344
第四节 史学的繁荣349
一 六朝史学繁荣的原因349
二 东吴的史学成就353
三 东晋时期史学地位的提高355
四 南朝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360
第五节 文学与艺术368
一 六朝的文学创作368
二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383
三 绘画、雕塑与书法艺术387
一 天文学395
第九章 六朝的科学技术395
第一节 天文学数学的发展395
二 数学403
第二节 医药学的进步406
一 医药学进步的原因与特点406
二 著名医家医著及医药成就411
三 预防保健与气功修炼417
第三节 科技领域的其它成就419
一 纺织技术的提高419
二 机械制造与发明420
三 冶金技术与矿物学421
四 地图绘制术的改进423
五 化学成就及其它424
第十章 六朝的生活风貌427
第一节 婚姻与家庭427
第二节 饮食435
一 主食436
二 副食439
第三节 服饰442
第四节 文娱体育活动451
一 音乐451
二 舞蹈454
三 杂技458
四 围棋463
结语 六朝的历史地位469
后记481
二 ? 瓠蛮的分布地区及其与汉族的融合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