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 含道教与中国艺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锡坤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996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10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 含道教与中国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宗教的本质1
第一编 思想家论宗教1
第二章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5
第三章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其它宗教10
第四章 宗教的社会作用15
第五章 宗教与文化艺术23
1.概况29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赵朴初29
一、佛教29
第二编 佛教与艺术29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 赵朴初35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 赵朴初43
禅的预备知识 〔日〕铃木大拙51
论禅宗 冯友兰54
禅宗——唐代六宗学说略述之三 吕澂62
禅宗的佛性学说 严北溟67
禅宗——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佛教(节选) 范文澜76
关于禅的对话 〔日〕柳田圣山 梅原猛85
禅源诸诠集都序(节选) (唐)宗密87
不真空论 (晋)僧肇89
物不迁论 (晋)僧肇90
般若无知论(节选) (晋)僧肇91
妙法莲华经疏(节选) (晋)竺道生92
注维摩诘经(节选) (晋)竺道生93
大般涅槃经集解(节选) (晋)竺道生95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节选) (唐)惠能述 法海录97
古尊宿语录(节选) (宋)颐藏主集101
一、大鉴下一世(怀让)101
二、大鉴下二世(道一)102
三、大鉴下三世(怀海)103
四、大鉴下三世语之余105
五、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义玄108
六、临济禅师语录之余116
景德传灯录(节选) (宋)道原120
无门关(节选) (宋)慧开抄录122
2.禅修124
坐禅三昧经(念佛法门) (姚秦)鸠摩罗什译124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节选) (隋)智凯130
顿悟入道要门论 (唐)慧海135
禅修发生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巨赞140
禅中的无意识 (日)铃木大拙142
禅境意象与审美意象 缪家福147
3.中国佛教思想研究153
论魏晋嗣时代佛学和玄学的异同 石峻 方立天153
隋唐佛教的特点 汤用彤161
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思潮 任继愈164
佛教禅宗与程朱理学 郭朋167
中国禅思想史(节选) (日)柳田圣山181
传心法要 (唐)黄蘖184
自然在禅学中所占的地位 (日)铃木大拙192
本生故事202
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品第二)202
二、佛教对艺术的影响202
1.印度佛教文学与艺术202
撰集百缘经(尸毗王剜眼施鹫缘)203
杂宝藏经(鸟枭报怨缘)204
佛所行赞(节选)(印度)马鸣 (北凉)昙无谶译204
百喻经(节选)(印度)斯那 (南朝·齐)求那毗地译206
慧宣(唐)208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姚秦)鸠摩罗什译209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姚秦)鸠摩罗什译210
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第六) (姚秦)鸠摩罗什译213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姚秦)鸠摩罗什译214
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姚秦)鸠摩罗什译216
入楞伽经(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唐)实叉难陀译217
普曜经(天女惑佛) (西晋)竺法护译219
观佛三昧海经(地狱) (东晋)佛陀跋陀罗译220
附:法华经变相 (台湾)陈清香221
2.中国佛教艺术(古籍文钞)224
洛阳伽蓝记(节选) (北魏)杨衒之224
释老志(摘录)225
金石萃编(北朝造象诸碑总论) (清)王昶225
冥祥记(节选) (南朝·宋)王琰226
历代名画记(摘录) (唐)张彦远227
世说新语(摘录) (南朝·宋)刘义庆227
寺塔记(摘录) (唐)段成式228
法苑珠林(节选) (唐)道世229
经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 唐229
降魔变文(舍利弗战劳变叉) 唐232
饮酒(选录)234
和郭主簿(选录)234
归园田居(选录)234
酬刘柴桑一首234
3.佛教与中国历代文人名士234
陶渊明(晋)234
登白鸟山诗235
谢灵运(南朝·宋)235
述祖德诗二首235
登池上楼235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235
登半山石235
庐山慧远法师?序236
过瞿溪山僧236
辨宗论236
佛影铭236
石壁立招提精舍236
鲍照(南朝·宋)237
拟行路难(选录)237
佛影颂237
刘勰(南朝·梁)237
文心雕龙·原道237
文心雕龙·论说238
文心雕龙·宗经238
游钟山大爱敬寺239
会三教239
十喻五首239
萧衍(南朝·梁)239
东斋听讲240
蒙华林园戒诗240
望同泰寺浮图240
萧纲(南朝·梁)240
僧正(并序)240
开善寺法会240
和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240
萧统(南朝·梁)240
十空六首241
江总(南朝·陈)241
入龙丘岩精舍241
明庆寺241
入摄山栖霞寺(并序)241
游摄山栖霞寺(并序)241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242
庚信(北朝·周)242
奉和同泰寺浮图242
营涅般槃忏还途作242
赠沙门竺法頵三首242
张君祖(南朝·陈)242
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简徐祭酒周尚书并同游群彦242
答庚僧渊242
奉和法筵应诏243
送灵法师葬243
支遁(晋)243
四月八日赞佛诗243
五月长斋诗243
咏怀诗五首243
庐山东林杂诗244
念佛三昧诗四首244
王齐之(晋)244
报罗什偈一首244
咏禅思道人(并序)244
惠远(晋)244
赠沙门法和244
十喻诗244
鸠摩罗什(晋)244
王勃(唐)245
游梵宇三觉寺245
五苦诗245
释迦佛赋245
释智藏(南朝·梁)245
释亡名(北周)245
游钟山之开善定林息心宴坐引笔赋诗245
释洪僵(南朝·陈)245
奉和武帝三教诗245
陈子昂(唐)246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246
感遇(选录)246
为僧谢讲表246
张说(唐)246
游龙山静胜寺246
山夜闻钟246
杂诗四首(选录)246
大唐西域记序247
进佛像表247
游?湖上寺247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247
?湖山寺247
石刻般若心经序248
虚宝赋248
孟浩然(唐)248
还山贻湛法师248
寻香山湛上人248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248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248
饭覆釜山僧249
过香积寺249
酬张少府249
谒璿上人(并序)249
来阇黎新亭作249
蓝田山石门精舍249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249
王维(唐)249
过融上人兰若249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249
辋川集(选录)250
叹白发250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250
赞佛文250
山居秋瞑250
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250
归辋川作250
终南别业250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250
西方净土变画赞251
六祖能禅师碑铭251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252
崔颢(唐)252
赠怀一上人252
游天竺寺252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253
李白(唐)253
题法院253
题破山寺后禅院253
常建(唐)253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253
诸宫游招隐寺253
静法师东斋253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253
王昌龄(唐)253
题虬上人房253
石瓮寺253
题慎言法师故房253
储光羲(唐)253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254
寻山僧不遇作254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254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池二首254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254
地藏菩萨赞(井序)255
杜甫(唐)255
赠蜀僧闾丘师兄255
谒文公上方255
山寺255
大觉高僧兰若255
李华(唐)256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选录)256
杭州开元寺新塔碑256
望兜率寺256
上兜率寺256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256
望牛头寺256
杭州余姚县龙泉寺故大律师碑257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258
扬州龙兴寺经律院和尚碑259
台州乾元国清寺碑260
颜真卿(唐)260
赠僧皎然260
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261
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并序)261
泛爱寺重修记261
慈恩伽蓝清会262
韦应物(唐)262
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262
赠普门上人262
云门寺访灵一上人262
寄普门上人262
宿北山禅寺兰若262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262
送少微上人游天台262
送灵澈上人262
刘长卿(唐)262
和灵一上人新泉262
起度律师同居东斋院263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263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263
岑参(唐)263
上方僧263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263
行宽禅师院263
答崔主簿问兼简温上人263
寄皎然上人263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263
夜偶诗客操公作263
神静师院263
安公房问法264
题僧房264
题龙兴寺澹师房264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264
韩?(唐)264
游灵岩264
张继(唐)264
枫桥夜泊264
题精舍寺264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264
登玉山诸峰偶至悟真寺264
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阕瞑投南山佛寺264
钱起(唐)264
庐山歌送至弘法师兼呈薛江州265
独游青龙寺265
福先寺寻湛然寺主不见265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265
鄱阳大云寺一公房265
顾况(唐)265
皇甫冉(唐)265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265
题精舍寺265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265
郎士元(唐)265
秋夜有怀高三十五兼呈空和尚265
赠行脚僧266
赠慧上人266
留宿罗源西峰寺示辉上人266
送道虔上人游方266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266
戴叔伦(唐)266
晖上人独坐亭266
赠僧二首266
宿山中僧266
宿湖边山寺266
酬扬州白塔寺永上人266
同皇甫侍御题惟一上人房267
忆皎然上人267
病后游青龙寺267
宿深上人院听远泉267
宿云际寺赠深上人267
送皎然上人归山267
奉和李益游栖岩寺267
宿定陵寺267
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267
题悟真寺267
慈恩寺石磬歌267
卢纶(唐)267
李靖(唐)267
王建(唐)268
贻小尼师268
题法云禅院僧268
原上新居十三首(选录)268
题凌云寺268
寄準上人268
赠衡岳隐禅师268
题暕上人院268
司空曙(唐)268
题湖上草堂269
奉酬颜使君真卿王员外园宿寺兼送员外使迥269
秋晚宿破山寺269
山居示灵澈上人269
答李侍御问269
酬崔侍御见赠269
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上人房论涅槃经义269
冬日遥和卢使君幼平綦母居士游法华寺高顶临湖亭269
答苏州韦应物郎中269
皎然(唐)269
酬秦山人系题赠269
题诜法师院269
南池杂咏五首270
禅思270
禅诗270
答道素上人别270
咏山瀑布270
奉同颜使君真卿开元寺经藏院会观树文殊碑270
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270
戏赠吴冯270
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271
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271
诗式(选录)271
金刚经报应述(并序)272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并序)272
题思禅寺上方272
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寄韩郎中272
独孤及(唐)272
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铭(并序)273
舒州山谷寺觉寂塔隋故镜智禅师碑铭(并序)273
权德舆(唐)274
酬灵澈上人以诗代书见寄274
湖上晚眺呈惠上人274
戏赠天竺灵隐二寺寺主274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274
送灵澈上人庐山迥归沃州序275
会稽虚上人石帆山灵泉北?记275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275
送元上人归天竺寺序275
栖霞寺云居室275
题六师山房275
画释迦如来赞(并序)276
唐故章敬寺百岩大师碑铭(并序)276
唐大兴善寺故大宏教大辩正三藏和尚影堂碣铭(并序)276
夏日谒智远禅师277
送淡公(选录)277
张籍(唐)277
律僧277
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277
赠道月上人277
赠文应上人277
孟郊(唐)277
送草书献工人归庐山277
题晖师影堂278
送灵师278
韩愈(唐)278
送惠师278
禅师278
赠箕山僧278
寄灵一上入初归云门寺278
游襄阳山寺278
送文畅师北游279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279
送僧澄观279
和归工部送僧约279
广宣上人频见过279
题秀禅师房279
送浮屠文畅师序280
论佛骨表280
赠译经僧280
原道281
原性282
李翱(唐)282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282
去佛斋论282
复性书(选录)283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使送归江陵284
送元简上人适越284
送僧元暠东游284
宿诫禅师山房题赠二首284
送惟良上人284
赠别君素上人诗284
送僧仲?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284
谒柱山会禅师284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284
刘禹锡(唐)284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285
澈上人文集序285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285
和乐天斋戒月满夜对道场偶怀咏285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285
晏坐闲吟286
正月十五夜东林寺学禅偶怀蓝田杨主簿因呈智禅师286
游宝称寺286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286
临水坐286
送文畅上人东游286
自觉二首(选录)286
客路感秋寄明準上人286
白居易(唐)286
佛衣铭(并序)286
山居287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287
钱虢州以三堂绝句见寄因以本韵和之287
题道宗上人十韵287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选录)287
味道287
僧院花287
赠僧五首287
与济法师书288
晚起闲行288
赠草堂宗密上人288
在家出家288
读禅经288
香山寺二绝288
议释教(僧尼)289
修香山寺记289
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290
画西方帧记290
柳宗元(唐)290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290
赠江华长老290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290
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290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291
巽公院五咏291
曹溪第二祖赐谥大鉴禅师碑291
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292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292
南岳弥陀和尚碑292
送琛上人南游序293
李绅(唐)293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293
鉴玄影堂293
姚合(唐)293
送文著上人游越293
送僧浩初序293
宿开元寺楼294
题苏州灵岩寺294
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294
赠僧294
人静隐寺途中作294
赠皎然上人294
张祜(唐)294
周贺(唐)294
寄晖上人294
寄无可上人294
寄贾岛294
送僧栖真归杭州天竺寺294
送僧贞实归杭州天竺294
赠胡僧294
寄天乡寺仲仪上人富春孙处士295
赠闲师295
白马寺不出院僧295
送僧归敬亭山寺295
题冲诏上人院295
赠僧295
重过惟贞上人院295
许浑(唐)295
赠至寂禅师295
送僧游缙云295
朱庆余(唐)295
题灵澈上人旧房295
赠禅师295
赠庐山僧295
象人296
大云寺二十韵296
伴僧行296
定僧296
悟禅三首寄胡果296
清都夜境296
元稹(唐)296
僧院影堂296
度门寺296
游楞伽寺296
赠智朗禅师297
旅游297
哭柏岩和尚297
题岸上人郡内闲居297
就峰公宿297
酬栖上人297
题漫天岭智藏师兰若僧云住此二十八年297
贾岛(唐)297
寄昙嵩寂三上人297
和乐天赠云寂僧297
醉别卢头陀297
智度师二首297
观心处297
送贺兰上人298
送空公往金州298
南斋298
赠僧298
宿慈恩寺郁公房298
送无可上人298
赠无怀禅师298
僻居无可上人相访298
送安南惟鉴法师298
送天台僧298
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298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298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299
送臻师二首299
赠宗鲁筇竹枝299
题僧壁299
将赴京留赠僧院299
李商隐(唐)299
怀政禅师院299
寄东塔僧299
题禅院299
江南春绝句299
题杨州禅智寺299
杜牧(唐)299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299
唐梓州慧义精舍南禅院四证堂碑铭(并序)300
赠僧云栖301
题造微禅师院301
开圣寺301
宿辉公精舍301
寄清源寺僧301
温庭筠(唐)301
开元寺佛钵诗302
过云居院玄福上人旧居302
初冬章上人院302
皮日休(唐)302
雨中游包山精舍302
题谷隐兰若三首302
段成式(唐)302
宿白盖峰寺寄僧302
宿云际寺302
送僧二首302
赠老僧二首303
秋宿诗僧云英房因赠303
赠老僧303
题战岛僧居303
赠临上人303
杜荀?(唐)303
奉和袭美开元寺佛钵诗303
和访寂上人不遇303
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上人303
闲书303
陆龟蒙(唐)303
重送303
题支山南峰僧303
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二首303
赠圆昉公304
赠信美寺岑上人304
上陌梯寺怀旧僧二首304
寄赠诗僧秀公304
偈304
山中304
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304
题江寺禅和304
题护国大师塔304
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304
题觉禅和304
题著禅师304
司空图(唐)304
与李生论诗书(选录)305
诗(选录)305
寒山(唐)305
诗品(选录)305
狂题十八首(选录)305
赠日本鉴禅师305
拾得(唐)307
诗(选录)307
栖霞山夜坐308
灵一(唐)308
寄衡岳僧308
题张僧繇醉僧图308
怀素(唐)308
画松308
溪叟308
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因巡礼希公住房伤其不幸聊题一绝308
义净(唐)308
释僧肇308
壁上诗二首(选录)308
丰干(唐)308
景云(唐)308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309
临川道中309
题王班水亭309
访云母山僧309
护国(唐)309
西林寄杨公309
题东兰若309
送道虔上人游方309
灵澈(唐)309
题僧院309
林公309
静林精舍309
溪行即事309
秋寄从兄贾岛310
暮秋宿友人居310
赠诗僧310
秋夜寄青龙寺空贞二上人310
陨叶310
酬厉侍御秋中思归树石所居见寄310
送僧310
送赞律师归嵩山310
无可(唐)310
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310
长安卧病310
送坚上人归杭州天竺寺310
清江(唐)310
游山寺310
寄积麦山会如长老311
道情偈311
送颢雅禅师311
经旷禅师院311
贯休(唐)311
精舍遇雨311
送僧游天台311
可止(唐)311
写真311
效古311
澹交(唐)311
送造微上人游五台及礼本师311
寻山僧真胜上人不遇311
栖白(唐)311
春312
终南僧312
道情偈二首312
寄庐山大愿和尚312
秋晚野步312
早秋夜坐312
秋晚野居312
遇五天僧入五台(选录)312
离乱后寄九峰和尚二首312
春送禅师归闽中312
?江秋居作313
野居偶作313
山居诗二十四首(选录)313
寄匡山大愿和尚313
齐己(唐)313
夜坐313
不睡313
勉诗僧314
东林雨后望香炉峰314
静坐314
偶书314
即事二首314
与僧道升二首314
王安石(宋)314
题东林白莲314
寄江居耿处士314
寄诗友314
咏影314
山中答人314
书古寺僧房314
无动315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315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315
题半山寺壁二首316
法云316
光宅寺316
白云然师317
示无外317
自白门归望定林有寄317
次韵留题僧假山317
北山三咏317
水月匡山结腊寄问邢来慈二首317
寄西巷禅师行详317
休假大佛寺317
梦317
定林寺示道原317
示宝觉317
示安大师317
真州长芦寺经藏记318
寄道光大师318
读维摩经有感318
寄育王大觉禅师318
和惠思闻蝉318
赠僧318
台城寺侧独行318
元丰二年僧修定林路成318
归菴318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318
长干释普济坐化318
落星寺318
苏轼(宋)319
赤壁赋319
泗州僧伽塔319
百步洪二首并叙319
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320
虚飘飘320
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轼得心字320
送参寥师320
题西林壁320
安国寺浴320
次韵答参寥320
赠常州报恩长老二首320
问渊明321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321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321
慈湖夹阻风五首321
壶中九华诗并引321
过大庾岭321
南华寺321
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321
诵经帖322
寿禅师放生322
袁宏论佛说322
记苏佛儿语322
王晋卿得破墨三昧,又尝闻祖师第一义,故画邢和璞房次律论生图,以寄其高趣,东坡居土既作《破》诗以诧异梦矣,复说偈云322
皎然禅师《赠吴凭处士》诗云:“世人不知心是通,只言道在西方妙。远如瞽者望长安,长安在东向西笑”,东坡居士代笑云:322
读坛经322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筍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版长老,作此诗322
付僧惠诚游吴中代书十二323
朱炎学禅323
凌虚台记323
清风阁记324
海月辩公真赞并引324
成都大悲阁记324
僧伽塔325
送林长老还大明山325
雪中洞山黄檗二禅师相访325
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325
苏辙(宋)325
次韵道潜见寄325
赠杭僧道潜325
赠净因臻长老325
过兴教寺赠钊上人325
游净因院寄琏禅师326
次韵子瞻麻田青峰寺下院翠麓亭326
和子瞻自净土至功臣寺326
题李火麟山庄图二十首(选二)326
次韵子瞻凌虚台326
筠州聪禅师得法颂326
杨惠之塑维摩像326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326
读传灯录示诸子一首327
上元夜适劝至西潦观327
书传灯录后327
洞山文长老语录叙327
答黄庭坚书327
又和二首(选其一)328
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328
演雅328
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328
送王郎328
黄庭坚(宋)328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329
王稚川既得官都下有所盼,未归,子戏作林夫人欸乃歌二章与之,竹枝歌本出三巴其流在湖湘耳,欸乃湖南歌也329
次韵杨明叔四首(选其一二)329
次韵杨明叔十首329
送法宝禅师330
陆游(宋)330
别宝讲主330
坐客有谈狄鱼眼眶之美者感叹而作330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选其一二)330
规禅停云斋330
次韵苏公劝酒与诗330
陈师道(宋)330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莲子三首(选其一二)330
仰首座求纯庵诗331
感怀331
冬夜读书有感331
夜坐灯灭戏作331
浮生331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331
严?(宋)331
诗辨331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332
南庵次韵二首333
泊金山寺二首(选其一)333
青庭蕉333
渔家傲333
化城寺333
王阳明(明)333
寿涯(宋)333
夜宿功德寺次韵贤韵333
夜坐334
传习录上(节录)334
传习录中(节录)335
传习录下(节录)335
徐渭(明)336
越主峥寺有僧欧匮蜕336
燕于矶观音阁336
空上人常住少林素作于菊下336
陈女度尼337
明日至昭化寺玻璃泉流觞337
洗心亭337
聚法师将往天台,止其徒五公庵中,余为留信宿337
一和尚割灼其肉以己潦,邦人索歌颂之337
摩河庵括子松下听弦上人弹琴337
眺金阁观直抵南嵯之白云庵337
夭竺僧337
天竺僧337
金刚子珠串338
宝珠斋饭罢,?响椀寂,为作一倡,时宿东天目338
云门寺题画梅338
辨才塔338
禅房夜话,和韵书付玉公338
赠医僧338
游寄云岩338
十一月十一日雪初霁宝寺一首338
行经铅山游观音岩338
道场山赠栖云禅者338
化城寺338
承恩寺听讲经,归路观甕鱼于山家338
法相寺看活石338
提鱼观音图赞339
题大士图339
折苇达磨赞339
书滤水罗汉画339
书苏长公维摩赞墨迹339
送画于寺书其左339
观音大士赞339
逃禅集序339
莲叶大士赞340
半禅庵记340
聚禅师传340
李贽(明)340
题绣佛精舍340
偈二首答梅中丞340
正觉寺示弟儒祖341
报恩寺迎佛牙夜礼塔,同陆五台司寇达公作341
禅院341
已卯岁月同方汝明海宁341
闭关341
南禅寺寻绕崙不见341
梦觉篇有序341
汤显祖(明)341
元日极乐寺大雨雪341
云中僧舍芍药341
高座寺怀可上人342
雪夜望报恩寺灯塔342
送乳林斋经入东海大慈国,寄达师峨嵋342
汤考功招游燕子矶别洞,独宿圆爱师房六十韵342
再礼佛牙塔342
代书寄可上人342
高座陪达公342
苦滞下七日达公来342
江东神祠夜听达公赞呗342
听乳林呗赞343
梅花岭立僧343
观世洞343
南华寺二首343
盘陀看日出343
平昌入觐双塔寺演仪343
达公忽至343
达公舟中同本如明府喜月之作343
归舟重得达公船344
江中见怀达公344
章门室有问汤老送达公悲涕者344
离达老苦344
思达观344
奉和吴体中明府怀达公344
达公来别云欲上都三首344
拾之偶有所缱,恨不从予同达游,为咏此344
得冯其区祭酒书乐裁柏344
达公过盱便云东返,寄问贺知忍344
达公来自从姑过西山344
巳亥发春送达出访白云石门,过盱市明德344
别达公344
奉寄李垣峤卢氏并问达师二十韵345
莲池堕簪题壁二首并序345
怀达公中岳因问曾中丞345
奉怀开府曾公河南四十韵并怀达公345
寄曾开府并问达公345
叹单老346
西哭三首346
念可公346
东莞钟望帅家二从正觉寺晚眺,读达师龛?童子铭三绝,各用韵掩泪和之,不能成声346
茧翁口号346
书飘笠卷示沙弥修问三怀346
和答清公军中秋日写怀。下劳山戍雷阳,止观六祖寺,闻送税使章江,只尺临川不到,问之。346
水月破船吟二首347
水月疎山寻达公游处并问吴选部四首347
偶兴度一少年为僧二首347
答张了心往寻达公吊明德师处347
月下了残经347
降龙347
雪剃347
四阿罗汉口号347
哭戴愚斋老师。师微病,书偶语于门,落笔而逝,语云:“百年混世,今始得抛除,一笑归真,俗客无劳挽吊。347
伏虎347
招青林寺僧二首348
题达公书跡348
闻拾之远信澹然二首348
闻拾之渡琼,寄胡宪伯瑞芝二首348
送客麻姑便过庐岳饭僧二首348
四日八日永安禅院禅超无二首348
袁侯喜作佛事,广寿集僧展藏甚盛,寄问浮梁水月348
睡午348
正唱南柯,忽闻从龙悼内杨,伤之二首348
峨嵋僧348
正觉寺逢竺僧,自云西来访罗夫子不及349
同藏公天界寺见沙弥踘者349
法堂僧洗泥丸事二首349
紫柏不受紫衣口号349
闻戒坛许僧尼同受者,解嘲二首349
送江如僧暂归麻源,往九华作二首349
示数息僧349
病中见戴师遗像画泫然,忆庚辰岁别师时,师云子去此中无千秋之客矢,水墨空濛,名踪如在,两人皆为异物矣349
上兰寺后老君堂小坐349
忆光孝寺前看蕉花作349
灵隐寺月食350
开元寺浮图350
南柯梦记题词350
《南柯梦记》350
袁宏道(明)356
题常觉和尚卷356
送峨嵋僧清源,时清源有檀香佛,刻镂甚精356
溪上落花诗题词356
寄达观356
五灯会元序356
游惠山作357
宿惠山僧房357
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师林检藏有述357
鹤林寺和尚357
过古寺357
同无念过二圣寺357
送焦弱侯老师使梁,因之梦访李宏甫先生357
宿僧房357
千佛台为五轮上人题358
天池寺358
送蜀僧往南海358
西林庵为从石上人题358
绿云庵为巷麓禅人题358
般若台为无怀上人作358
别无念358
赠海禅358
灵隐路上358
惠山僧房短歌358
大林寺宝树359
山中逢老僧七首359
文殊台359
游佛手岩至竹林寺359
过归宗寺359
潇湘舟中别某禅人359
虎耳岩逢不二和尚359
诸衲送至江干自嘲360
浴佛曰刘元定邀诸公偕游高梁桥,得为子360
诸衲见过360
曹鲁川360
和僧韵,因赠360
过法云练若360
郝公琰邀过禅堂访诸高衲360
夜话清梵阁,限韵360
与陈志寰361
管东溟361
与王孟夙361
灵隐361
兰362
画禅室随笔(绘画)362
兰362
答陶石篑编修362
咏九华362
董其昌(明)362
碧晖上人修净室引362
画禅室随笔(书法)369
佛山371
王夫之(清)371
忆旧绝句371
陈洪绶(明)371
题《西湖坐柳图》371
王渔洋(清)372
渔洋诗话之七十八372
诗友诗传录之五、十五、三十一、八十一372
带经堂诗话卷二十四“警悟类”之二、四、八、十三、十七372
宿雪竹山同茹蘖大师夜话372
过西明寺追怀一上人示苍枝慈智372
癸己元曰左素出邹大系期同刘子参过白云巷茶话二首372
带经堂诗话卷三“微喻美”之四、五、六、七、八、九、十373
带经堂诗话卷二十“禅林类”之一至二十八374
带经堂诗活卷二十六“韵事类下”之六377
石涛(清)378
补八大山人山水378
竹林莲沼378
苦瓜和尚画语录378
石淙院与禅人茶话382
小善庵予别业也,旧凿硗确泉涓涓,冷冷厨僧常取供之,因作是诗382
过济胜寺诗382
游海会寺382
吉祥寺泉二十韵382
金农(清)382
说诗晬语小言382
沈德潜(清)382
月夜叩潜师讲堂382
过长林寺383
小蕉叶研铭383
大蕉叶研铭383
城南僧舍寄梁高士(文翰)二首383
西池精舍梅花二首383
送西吴诗僧(超婴)南归383
僦居玉溪与(无问)讲师精蓝相近屡过卒赠383
过(茹柔)仁者方丈禅话383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四首383
北寺水廊听雨有怀虞十八以潜383
画佛题记384
寄生草·参禅385
参禅偈385
飞鸟各投林385
红楼梦曲·虚花悟385
好了歌385
曹雪芹(清)385
方薰(清)386
《山静居论画》选录386
龚自珍(清)386
午梦初觉,怅然成诗386
己亥杂诗(选十首)386
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387
正译第七387
中不立境论390
五重证义390
释二门三点同异390
最录七佛偈391
最录坛经391
最录禅波罗蜜门391
题扇面诗(三首)392
题四屏条三梅花轴392
丙申初春除夕诗392
月梅392
雪梅392
虚谷(清)392
四言六章392
题红禅室诗尾392
黄犊谣,一名佛谣,一名梦为儿谣392
黄遵宪(清)393
海行杂感393
以莲菊桃东洪一瓶作歌393
不忍池晚游诗394
锡兰岛卧佛394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395
吴昌硕(近代)396
题虚谷佛手396
题画梅396
题弘一法师手书梵网经396
李叔同(弘一法师)(近代)396
和宋贞题城南草堂图原韵396
老少年曲396
西江月·宿塘沽旅馆397
登轮感赋397
赠津中同人397
轮中枕上闻歌口占397
重游小兰亭口占397
滑稽传歌题词四绝397
遇风愁不成寐397
感时397
夜泊塘沽397
南浦月397
戏赠蔡小香四绝397
津门清明397
咋夜398
南南曲赠黄二南君398
满江红民国肇造填满江红志感398
帘衣398
初梦398
茶衣女遗事演后感赋398
春风398
书愤398
醉时398
喝火令398
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398
秋柳399
废墟399
题陈师曾荷花小幅399
朝阳399
咏菊399
玉连环影为夏丐尊题小梅花屋图399
题梦仙花卉横幅399
题丁慕琴绘黛玉葬花图二绝399
贻王海帆先生399
落花400
月400
晚钟400
西冷华严塔写经题偈400
悲智烦400
淡斋画册题偈400
竹园居士幼年书法题偈400
李卓吾像赞401
与邓寒香居士401
永春郑翊松居士《卧云楼诗存是偈》401
题王梦惺居士文稿401
灵岩山印光真达二老像题词401
马冬涵居士三异图题偈401
护士画册题赞401
净峰种菊临别口占401
甲戍初夏大病说偈401
梁启超(近代)402
《饮冰室诗话》之四十七文、五十七402
黄读山(八指头陀)(近代)402
祝发示弟402
昭陵元念阁怀古402
游清泉寺402
登岳麓山呈笠云长老(附录笠云长老次韵)402
题笠公禅房402
题苏小小坟二首403
听月寮403
暑日访龙潭山寄裨上人403
题济颠游戏图403
宴坐有得403
禅寂中忆游普陀,得七律一首403
旅泊庵403
暮春偶感403
送春403
途中抒怀403
过巴陵毛灵山茂才出斋403
宿岳麓寺,待笠云长老不归403
题玉池别墅403
九月晦日,还山夜坐,忆君木,天仇,惨佛,得四绝句404
《诗集》自述404
接大罗汉寺启上堂405
冬至升座405
元旦升座405
南岳上封持接启(癸巳)405
本寺监院妙开、典赋松涛、知产通纶、知事印真因如意寮上梁,设斋上堂405
寄刘三白门406
过若松町有感406
海灯法师(现代)406
寄寂音406
寄调筝人406
题画406
住西湖白云禅院406
苏曼殊(近代)406
护法信士李翊樵来山修建水陆清法饭僧上堂406
上堂406
灵隐寺407
秋桂407
长安兴教寺杂咏407
少林归来感事407
4、佛教与中国文化艺术辑论407
四声三问 陈寅恪407
论佛教的美学思想 严北溟412
妙语参禅 钱钟书421
说圆 钱钟书423
沧浪诗话·诗辨之四释文 郭绍虞424
佛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台)刘世纶427
禅宗对王维诗风的影禅学与诗学之合流(台)杜松柏响 (台)杜松柏429
敦煌佛经变文述论 (台)邱镇京450
词与禅悟 (台)饶宗颐458
“以禅喻诗”到诗裨一致” (台)黄景进461
宗教雕塑与绘画的作用 (藏)土登西饶德加布470
禅与俳句 (日)铃木大拙475
禅与美术 (日)铃木大拙485
基督教的经典教义和组织489
一、基督教492
1、概况492
基督教 黄心川492
奴隶制时期的基督教492
第三编 基督教与艺术492
封建时期的基督教494
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期的基督教499
基督教基本教义阐释(节选)501
2、心理体验504
宗教体验 (美)詹姆斯504
忏悔录(节选) (古罗马)奥古斯丁507
布道文 (美)邓恩523
冥想诗 (美)马兹525
3、基督教思想研究528
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之一——灵魂不朽 (德)康德528
上帝化身的现实性 (德)黑格尔532
基督教的本质(节选) (德)费尔巴哈534
现代基督教神学管窥 杨真543
二、基督教与西方艺术550
九章集(节选) (古罗马)普洛提诺550
神学大全(节选) (意)阿奎那560
艺术和自然美都是上帝创造的 (意)胡果560
诗的定义,它的起源和作用 (意)卜迦丘568
灵感与狂热 (英)舍夫茨别利569
美感的最终因是神 (英)哈奇生570
神圣十回行诗(四首) (英)邓恩570
我的宗教 (英)勃朗571
瓮葬 (英)勃朗571
教堂音乐 (英)赫伯特575
隐遁 (英)丰恩576
世界(那天我看见永恒) (英)丰恩576
失乐园(节选) (英)弥尔顿577
悼亡诗 (英)弥尔顿577
圣洁的死 (英)泰勒586
墓畔哀歌 (英)格蕾588
温克尔曼论艺术 (德)温克尔曼590
真理,人格与美 (德)席勒592
歌德谈话录(节选) (德)歌德594
艺术哲学 (德)谢林596
断片 (德)希勒格尔609
论德国(节选) (德)海涅612
末日宣判的幻景 (英)布莱克616
抒情歌谣集1815年版序言 (英)华尔华滋618
老虎 (英)布莱克618
文学传记(节选) (英)柯勒律治620
诗的精神 (英)柯勒律治621
老水手歌 (英)柯勒律治621
诗辨 (英)雪莱630
特性 (英)卡莱尔633
永恒的不 (英)卡莱尔635
哥特式建筑的野性 (英)罗斯金638
诗人 (美)爱默生642
狄更生诗七首 (美)狄更生644
阿达拉·勒内(节选) (法)夏布多里昂645
基督教与北方民族 (法)史达尔夫人655
《克伦威尔》序言 (法)雨果658
《人间喜剧》前言 (法)巴尔扎克663
宗教·艺术·美学 (俄)托尔斯泰666
音乐的感情 (匈)李斯特668
罗丹谈话录 (法)罗丹670
神秘之国 (英)贝洛克670
附:圣经文学672
(1)约伯记672
(2)但以理书686
(3)约拿书694
三、基督教与西方现代派艺术696
世界作为表象再论 (德)叔本华696
悲剧的诞生(节选) (德)尼采699
什么是浪漫主义 (德)尼采703
出自艺术家和作家的灵魂(节选) (德)尼采704
自我批判的尝试 (德)尼采705
献给未识之神 (德)尼采706
沙漠在扩大,心藏沙漠者该倒霉 (德)尼采706
诗的原理 (美)爱伦·坡708
海中城市 (美)爱伦·坡711
大鸦 (美)爱伦·坡712
诗在于创造 (法)马拉美714
笔触画——创造时的丧魂失魄状态 (法)凡高716
色彩的秘密 (法)高庚716
一幅画的诞生 (法)高庚717
卑微者的财富 (比)梅特林克717
青鸟(节选) (比)梅特林克720
人的灵魂 (英)叶芝726
诗歌的象征主义 (英)叶芝726
基督重临 (英)叶芝729
艺术与自然 (俄)康定斯基729
在这个时代里的艺术 (德)马克730
神秘的——内心的构造 (德)马克730
实在——非实在 (法)鲁东730
形而上的视觉 (意)奇里柯731
体——空间——平面 (德)贝克曼731
诗歌是艺术 (法)克洛代尔732
纯诗 (法)瓦莱里736
海滨墓园 (法)瓦莱里739
论美感 (法)普鲁斯特743
纯粹绘画 (法)阿波利奈尔746
艺术和诗中的创造性直觉(节选) (法)马利丹746
里尔克诗二首 (奥)里尔克746
宗教与文学 (英)艾略特749
灰星期三 (英)艾略特753
河马 (英)艾略特754
超现实主义宣言 (法)勃勒东754
什么是超现实主义 (法)勃勒东758
我越来越困难了 (法)尤奈斯库758
四、基督教与艺术辑论762
祈祷与文学 朱维之762
文学与宗教 张静二773
艺术的功能:艺术与宗教 (英)帕克775
宗教的想象 (美)桑塔耶那781
宗教价值和审美价值 (苏)斯托洛维奇782
艺术与仪式 (英)赫丽生789
圣经文学与神话(节选) (加)弗莱793
原型批评:神话理论(节选) (加)弗莱797
文学与宗教想象 (英)巴斯806
限度与所及:今日之超然存在 (美)史密斯810
酒神神学宣言 (美)吉恩816
当代虔信的超然存在 (美)贝拉825
超然存在的三个神学 (美)里查逊830
何为基督教艺术 (美)莱肯835
圣经的艺术观 (美)莱肯843
身世谈 (美)邓尼851
宗教、超越的神话与复原说 (西)乌纳穆诺863
第四编 伊斯兰教与艺术878
一、伊斯兰教878
伊斯兰教综述 黄心川878
伊斯兰教的产生878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发展881
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制度883
“古兰经” 仲跻昆888
古兰经的故事(节选)〔叙〕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贾德·毛拉891
易司马仪891
二、伊斯兰教对艺术的影响891
渗渗泉892
易司马仪与宰性节892
易司马仪和主尔胡姆族人893
修建天房894
艾尤布894
穆罕默德夜间的旅行896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897
渔翁的故事897
窝尼睦和姑图·谷鲁彼的的故事900
白候图的故事901
三、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艺术概论909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概述 马肇椿909
《一千零一夜》——一部迷人的东方故事集 彭端智等915
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卷——简评《一千零一夜》 且沫917
道教与中国艺术921
一、道教思想综述922
论道教的产生和它的特点 汤一介922
道教的精神 闻一多928
中国道教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卿希泰931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牟钟鉴934
《老子》(选录)937
二、道教经典选录937
《庄子》(选录)939
《太平经》(选录)940
《抱朴子·内篇》(选录) (晋)葛洪945
三、道教与中国文学951
列仙传(选录) (汉)刘向951
搜神记(选录) (晋)干宝953
神仙感遇记(选录) (唐)杜光庭954
虬髯客传 (唐)杜光庭957
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 (唐)李白958
古风(选录) (唐)李白958
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 (唐)李白958
元丹丘歌 (唐)李白959
怀仙歌 (唐)李白959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丹 (唐)李白959
天台晓望 (唐)李白960
裴航 (唐)裴铏960
聂隐娘 (唐)裴铏961
续仙传 (南唐)沈汾962
四、道教美学思想研究辑论963
道教与唐诗 葛兆光963
葛洪美学思想初探 皮朝纲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