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膳食结构比较与合理膳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外膳食结构比较与合理膳食
  • 毛礼钟,赵美松编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食品出版社
  • ISBN:7800442683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外膳食结构比较与合理膳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和能量1

第一节 蛋白质2

(一)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2

(二)氨基酸3

(三)蛋白质的生理功能6

(四)蛋白质的营养价值8

(五)蛋白质的消化吸收9

(六)蛋白质的供给量10

第二节 脂肪11

(一)脂肪的组成和分类11

(二)脂肪的生理功能13

(三)胆固醇14

(四)脂肪的营养价值15

(五)脂肪的消化吸收15

(六)脂肪的供给量16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17

(一)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17

(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8

(三)膳食纤维20

(四)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21

(五)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22

(一)能量单位和能量代谢23

第四节 能(热)量23

(二)能量的供给量24

第五节 维生素27

(一)脂溶性维生素27

(二)水溶性维生素31

第六节 水和无机盐类41

(一)水41

(二)无机盐43

(三)微量元素44

第一节 动物性食物的主要特点47

(一)动物性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47

第二章 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较47

(二)动物性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特点50

(三)动物性食物中各类食物的特点54

第二节 植物性食物的主要特点60

(一)植物性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60

(二)植物性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特点70

(三)植物性食物中各类食物的特点74

第三节 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较88

(一)动、植物性食物营养素和利用率的比较88

(二)不同生理状况人员对动、植物性食物的合理选择90

(三)不同劳动类型人员对动、植物性食物的合理选择101

(四)提高动、植物性食物营养价值的若干措施110

第三章 不同类型国家膳食结构的现状和发展目标119

第一节 以东方型为主,东西结合的膳食结构——日本的膳食结构和发展目标120

(一)日本膳食结构的基本情况120

(二)日本膳食结构的优缺点122

(三)日本膳食结构(营养水平)的发展过程和努力目标124

第二节 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西方型膳食结构——欧美发达国家的膳食结构和发展目标139

(一)美国的膳食结构和发展目标139

(二)联邦德国的膳食结构和发展目标146

(三)英国的膳食结构和发展目标152

(四)法国的膳食结构和发展目标156

(五)苏联的膳食结构和发展目标161

(六)匈牙利的膳食结构和发展目标167

第三节 热能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体需要,但食物质量不高,动物性食物不足,蛋白质及脂肪缺少的营养不足型膳食结构——印度的膳食结构和发展目标170

(一)印度膳食结构的基本情况170

(二)印度膳食结构的优缺点171

(三)印度膳食结构(营养水平)的发展过程和努力目标172

第四章 中外膳食结构的比较177

第一节 我国的膳食结构和发展目标177

(一)我国膳食结构的基本情况177

(二)我国膳食结构的优缺点193

(三)我国膳食结构(营养水平)的发展过程和努力目标197

(一)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199

第二节 中外膳食结构比较199

(二)与经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较201

(三)与日本相比较203

第三节 从国外膳食结构中得到的启发和借鉴206

(一)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种植业206

(二)发展畜牧业208

(三)发展食品加工业和营养宣传209

(四)其他211

第五章 人口、耕地面积与膳食结构类型212

第一节 生态学中的人地比例观点212

(一)生态系统212

(二)从生态平衡看人地比例216

(三)扩大食物和饲料来源219

第二节 世界粮食生产和分配的现状及前景221

(一)世界粮食生产和分配的现状221

(二)世界粮食生产的前景223

(三)非洲的粮食生产和人口问题227

第三节 我国的人地比例和膳食结构前景229

(一)我国的土地面积、耕地面积229

(二)控制人口增长233

(三)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膳食结构234

附录 食品交换份法2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