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兰州市红古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兰州市红古区志
  • 兰州市红古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31101890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48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10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兰州市红古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地理79

第一章 建置区划79

第一节 位置 境域79

一、位置79

二、境域79

第二节 建置79

第三节 行政区划81

第四节 乡镇87

一、镇87

二、乡89

第二章 自然地理92

第一节 地质92

一、地层92

二、构造93

三、地质发展史94

第二节 地貌95

一、河谷川地95

二、北部黄土山梁台地97

第三节 气候97

一、太阳辐射与日照97

二、气温98

三、降水与蒸发100

四、地温与冻土102

五、风103

第四节 水文104

一、河流104

二、地下水107

第五节 土壤与植被108

一、土壤108

二、植被110

第六节 自然资源111

一、土地资源111

二、水资源113

三、生物资源113

四、矿产资源115

第七节 自然灾害120

一、干旱120

二、冰雹120

三、暴雨洪水121

四、霜冻122

五、地震122

第二篇 人口 民族 宗教第一章 人口127

第一节 人口变化127

第二节 人口分布132

一、人口密度132

二、城镇乡村人口132

三、非农业与农业人口133

四、民族人口133

第三节 人口构成133

一、性别133

二、年龄133

三、民族136

四、文化136

五、职业137

六、家庭规模138

第四节 计划生育138

一、组织机构138

二、节育措施139

第二章 民族141

第一节 民族源流141

一、汉族141

二、回族142

三、东乡族142

四、藏族 土族142

五、其他民族143

第二节 民族工作143

第三章 宗教144

第一节 伊斯兰教144

第二节 佛教146

第三节 道教149

第四节 基督教150

第三篇 农林牧渔业153

第一章 农村经济制度153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53

第二节 土地改革154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56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156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56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57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157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62

一、农业生产责任制162

二、农业生产水平与收益分配163

三、农村专业户与新经济联合体163

第二章 农业167

第一节 耕地167

一、分布167

二、演变168

第二节 农田建设170

一、砂田铺起170

二、平田整地171

三、土壤改良171

第三节 农业区划172

一、南部粮食 瓜果 蔬菜区172

二、西北部经济作物区173

三、北部山地牧林区173

第四节 农业生产174

一、粮食作物174

二、薯类作物178

三、经济作物179

四、蔬菜184

五、瓜果187

第五节 农业技术与推广191

一、良种引进与推广191

二、化肥推广使用194

三、农膜推广应用195

四、耕作制度195

第六节 农作物保护199

一、灾害性天气199

二、病害199

三、虫害201

四、草害201

第七节 农业机具201

一、农机具201

二、农机管理207

第三章 林业208

第一节 植树造林208

第二节 林木分布209

一、用材林209

二、经济林209

第三节 育苗209

第四节 “四旁”义务植树210

一、“四旁”植树210

二、义务植树210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210

第四章 畜禽渔业212

第一节 家畜家禽212

一、家畜212

二、家禽213

第二节 饲草 饲料215

第三节 畜禽疫病流行216

一、猪病216

二、鸡病217

三、牛病217

四、羊病217

五、马病218

六、兔病218

第四节 疫病防治219

第五节 渔业219

第五章 管理机构221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221

第二节 事业单位221

第六章 省 市 区厂矿农业单位224

第一节 省 市 区厂矿事业单位农场224

第二节 市属农业单位231

一、兰州市良种场231

二、兰州市红古苗圃231

三、兰州市水车湾苗圃231

四、兰州市园艺场232

五、兰州市奶牛繁殖场花庄分场232

第三节 矿队结合办公室233

第四篇 水利 电力237

第一章 水利237

第一节 自流灌溉237

一、二渠 三渠237

二、河湾渠238

三、湟惠渠238

四、谷丰渠239

五、海石渠241

第二节 提水灌溉242

一、水车提灌242

二、解放式水车提灌242

三、柴油机提灌242

四、水轮泵提灌242

五、机井提灌243

六、电力提灌243

七、喷灌246

第三节 饮水工程247

第四节 河道治理249

第五节 水土保持249

第二章 电力251

第一节 电网电站251

第二节 供电251

一、直供电251

二、转供电252

第三节 供电单位252

一、红古供电所252

二、330变电所252

第三章 水电管理254

第一节 机构254

第二节 渠道管理254

第三节 水电费255

一、水费255

二、电费257

第四节 多种经营257

一、海丰煤矿257

二、果品试验场257

三、连海造纸厂257

第五篇 工业263

第一章 私营工业 手工业改造263

第一节 解放前工业 手工业263

一、采煤业263

二、制陶业263

三、冶金业264

四、建材业264

五、窑街火柴厂265

第二节 工业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265

第二章 区属国有企业266

第一节 煤炭开采业266

一、獐儿沟煤矿266

二、炭洞沟煤矿266

第二节 陶瓷业267

一、窑街陶瓷厂267

二、兰州电瓷厂269

第三节 机械修造业270

一、机械厂270

二、第二农机厂270

第四节 建材业271

一、红古砖瓦厂271

二、建筑材料厂(石灰厂)271

三、红古区砖瓦厂271

四、水泥厂271

第五节 冶金业272

一、炼铁厂272

二、有色金属冶炼厂272

第六节 化工业272

一、化肥厂272

二、电池厂273

第七节 木器 印刷业273

一、木器厂273

二、印刷厂273

第八节 食品加工业274

一、窑街食品加工厂274

二、海石食品加工厂274

三、蔬菜加工厂274

第三章 区属集体企业275

第一节 冶金业275

一、红古铁合金厂275

二、兰州硅钙合金厂275

第二节 配件制品业276

一、兰州矿山机械配件厂276

二、红古区金属制品厂(五金厂)276

三、裕康公司276

四、华兴公司277

第三节 服装业277

一、红古区服装厂277

二、海石湾被服厂278

第四节 维修及印刷业278

第四章 乡(镇)村街道企业279

第一节 乡(镇)村企业279

第二节 街道企业281

第五章 部门企业283

第一节 区属单位部门企业283

一、獐儿沟煤矿劳动服务公司283

二、红古区教育局校办企业公司283

三、红古区机关直属汽车修理厂283

四、兰州市红古区民兵预备役连海制袋厂283

五、兰州连海化工厂283

六、红古区海石造纸厂284

七、红古区包装造纸厂284

八、兰州宝川钢铁改制公司284

九、红古区连海煤矿284

十、红古区教育局煤矿284

十一、红古区谷丰渠煤矿284

十二、兰州西港化学有限公司284

第二节 省 市企业部门所属企业285

一、兰州炭素厂企业公司285

二、兰炭高科技开发公司285

三、兰炭炭化硅厂285

四、兰炭硅铁冶炼厂285

五、窑街矿务局劳动服务公司286

六、甘肃金属支架厂实业开发公司286

七、甘肃金属支架厂劳动服务公司286

八、兰州连海水泥厂286

九、中国有色八冶连海宏达冶金化轻公司287

十、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电石厂287

十一、首钢第四建筑总公司安装工程公司电石厂287

十二、兰州市总工会红古工艺美术厂287

十三、兰铝炭素厂287

第六章 驻区企业288

第一节 市属企业288

一、窑街水泥厂288

二、兰州市花庄粮食仓库289

三、兰州包装造纸厂289

第二节 省(部)属企业290

一、窑街矿务局290

二、兰州炭素厂290

三、甘肃金属支架厂291

四、兰州连海铝业有限公司292

五、四冶西北建筑安装工程公司292

六、甘肃省粮食局兰州储备库293

第七章 管理机构295

第一节 区工业交通局295

第二节 区手工业联合社295

第三节 区城市集体经济管理局295

第四节 区乡镇企业管理局296

第六篇 交通 邮电299

第一章 交通299

第一节 公路299

一、国道109线299

二、省道民门公路300

三、县区道永窑公路301

四、区道海窑公路301

五、乡村道路302

六、公路桥梁302

七、公路养护303

第二节 铁路303

一、兰青铁路干线303

二、铁路专用线304

第三节 水路305

一、筏运305

二、渡口306

第四节 交通运输工具307

第五节 交通运输管理养护机构307

一、区属机构307

二、驻区机构308

第二章 邮电310

第一节 机构310

一、邮电局310

二、邮电所311

第二节 邮政312

一、邮政业务312

二、投递与邮路313

三、报刊发行314

四、集邮与邮政储蓄314

第三节 电信315

一、电话315

二、电报317

第七篇 商贸321

第一章 商业321

第一节 私营商业321

第二节 集体商业322

一、合作商业322

二、工业供销公司323

三、兰州红古贸易公司323

第三节 国营商业323

一、行政管理机构323

二、基层经营机构324

三、商品购销326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329

第五节 区属商业公司(商店)330

一、百货公司330

二、糖酒副食公司331

三、食品公司332

四、蔬菜公司333

五、五金交电化工公司334

六、工业品贸易中心335

七、商业大夏336

八、乡镇企业供销公司336

九、综合批发站336

十、海石湾百货批零商店337

十一、跃进街百货商店337

十二、海石湾综合商店338

十三、窑街综合商场338

第六节 市属商业公司338

一、煤炭工业公司338

二、烟草公司339

三、医药公司340

四、石油公司341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342

第一节 商品购销与经营管理342

一、商品购进342

二、商品销售343

三、农副产品收购345

四、经营管理346

第二节 社员代表大会347

一、社员347

二、历届社代会347

第三节 管理机构347

一、区供销联社347

二、基层业务机构348

第三章 粮油经营350

第一节 粮食贸易350

第二节 粮食征购350

第三节 粮油销售351

一、城镇粮油供应351

二、菜农粮油供应353

三、农村粮食返销354

四、粮食奖售354

第四节 储运357

一、仓储与保管357

二、调运358

第五节 粮票360

第六节 机构360

第八篇 财税 金融365

第一章 财政365

第一节 机构体制365

一、机构365

二、体制365

第二节 收入支出366

一、收入366

二、支出368

第三节 财务检查370

第二章 税务372

第一节 管理机构372

第二节 税制税种372

第三节 税收373

一、工商税374

二、农业税374

三、牧业税375

第三章 金融379

第一节 机构379

一、中国人民银行兰州市支行红古办事处379

二、中国农业银行兰州市支行红古办事处379

三、中国工商银行兰州市支行红古办事处380

四、中国建设银行兰州市支行红古办事处381

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兰州市红古支公司381

六、红古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381

第二节 货币382

一、货币流通382

二、现金收支383

三、货币管理385

第三节 业务386

一、存款386

二、信贷386

三、公债393

四、人民保险394

第九篇 经济管理397

第一章 计划管理3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7

第二节 计划与实施397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406

第二章 物价管理407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407

一、机构407

二、体制407

第二节 价格调整407

第三节 检查与监督408

第三章 统计412

第一节 机构与监督412

第二节 统计业务412

一、统计报表412

二、统计年鉴412

三、统计分析412

四、普查413

五、抽样调查413

第四章 物资管理414

第一节 经管机构414

第二节 物资经营415

第五章 土地管理418

第一节 机构418

第二节 管理418

一、非农业用地清查418

二、土地申报 登记与发证419

三、建设用地审批419

四、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19

第六章 审计420

第一节 机构420

第二节 审计工作420

一、政府审计420

二、内部审计421

三、社会审计421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4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2

一、行政管理机构422

二、基层机构422

第二节 工商管理423

一、市场建设与管理423

二、企业登记管理424

三、个体工商业管理426

四、经济合同管理427

五、商标管理428

六、经济检查430

第八章 技术监督431

第一节 机构431

第二节 度量衡431

第三节 综合管理431

第九章 地矿管理433

第一节 机构433

第二节 矿产资源433

第三节 管理433

第十篇 城乡建设437

第一章 建设管理机构437

第一节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437

第二节 局属机构437

一、环卫园林管理所437

二、环境监测站 监理站438

三、海石湾供热站438

四、海石湾水厂438

五、海石湾房管所439

六、窑街房管所439

七、房地产交易监理所440

八、兰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红古区中队440

九、兰州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红古区分站 兰州市建筑管理站红古区分站440

第三节 建筑工程企业441

一、区建筑公司441

二、第二建筑公司442

三、红安建筑公司442

四、城市建设工程公司442

第二章 城区建设443

第一节 旧城窑街443

一、道路交通444

二、供水 供电 供热444

三、集贸市场445

第二节 新城海石湾445

一、道路 广场建设446

二、房屋建设447

三、园林绿化450

四、供水 排水 供电 供热451

第三章 城区管理456

第一节 环境保护456

一、机构456

二、监测456

第二节 环境卫生458

第三节 房产管理459

一、房屋普查459

二、住房改革459

第四节 工程管理460

第四章 乡(镇)村建设461

第一节 村 镇规划建设461

一、规划461

二、乡(镇)政府建设461

第二节 村 社建设462

第三节 集市462

第十一篇 政党467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467

第一节 国民党窑街区分部467

第二节 湟惠渠特种乡区党部46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468

第一节 中共兰州市红古区委468

一、领导机构468

二、工作机构471

三、基层党组织472

第二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473

第三节 党务工作476

一、组织工作476

二、宣传工作480

三、纪律检查工作483

四、统战工作485

五、政法工作486

六、经济工作486

七、信访工作487

八、党校488

九、机关工委489

十、老干部工作49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农业学大寨及“文化大革命”纪略490

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90

二、农业学大寨492

三、“文化大革命”493

第五节 落实政策495

第三章 民主党派496

第一节 民革红古区支部496

第二节 民进红古区联合支部496

第十二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旧政权499

第一节 土司499

一、连城鲁土司499

二、红山堡土司499

三、红古城土司500

第二节 窑街区(镇)公所500

第三节 甘肃省湟惠渠特种乡公所500

一、土地征收500

二、划分农场501

三、地权分配501

第二章 权力机关503

第一节 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503

第二节 区人大常委会508

一、常委会的设立508

二、常委会会议510

三、常委会工作机构510

四、常委会主要工作510

第三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511

第四节 乡(镇)人大513

第三章 行政机构514

第一节 区人民政府514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518

一、设区前的基层行政机构518

二、设区后的基层行政机构519

第四章 政协520

第一节 区政协历届委员会520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521

第三节 历届常务委员会524

第四节 区政协工作机构526

第五节 区政协主要工作526

一、协商监督526

二、组织委员学习527

三、提案办理527

四、“三胞”联谊和民族宗教工作527

五、视察 调查527

六、咨询服务528

七、文史资料征集528

第十三篇 群众团体531

第一章 工会531

第一节 红古区总工会531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531

第三节 基层工会532

第二章 共青团533

第一节 共青团红古区委员会533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534

第三节 基层组织535

第四节 少先队535

第三章 妇联537

第一节 妇女联合会537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537

第三节基层组织538

第四章 协会 联合会539

第一节 农民协会539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539

第三节 科学技术协会540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540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541

第六节 私营企业协会542

第七节 消费者协会543

第八节 残疾人联合会543

第十四篇 民政 劳动 人事第一章 民政547

第一节 机构547

第二节 救灾救济547

一、灾情救济547

二、困难救济549

三、五保户供养550

第三节 残疾人工作551

第四节 移民552

第五节 收容遣送552

第六节 拥军优属553

一、拥军支前553

二、优抚553

三、安置554

第七节 婚姻登记554

第八节 社团管理555

第九节 地名管理556

第十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57

第二章 劳动管理558

第一节 机构558

一、局机构558

二、下属单位558

第二节 管理558

一、职工559

二、工资559

三、劳动保护561

四、就业服务562

五、社会劳动保险563

六、职工退休退职565

七、劳动仲裁565

第三章 人事566

第一节 编制管理566

第二节 干部增减566

第三节 干部考核 培训568

一、考核568

二、培训568

第四节 技术职称评定569

第五节 干部工资570

第六节 离退休制度575

一、离休575

二、退休575

第十五篇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579

第一节 机构579

一、红古分局579

二、派出所580

三、监所581

第二节 打击反动势力581

一、镇压反革命581

二、取缔反动会道门581

三、打击刑事犯罪582

第三节 社会治安582

一、登记旧人员582

二、治保会(小组)583

三、户籍管理583

四、特种行业管理583

五、危险物品管理584

六、社会监改584

第二章 检察585

第一节 机构585

第二节 检察工作586

一、经济检察586

二、刑事检察587

三、法纪检察588

四、监所检察589

五、来信来访 控告申诉589

六、民事行政诉讼检察589

七、派驻检察室590

第三章 法院591

第一节 机构591

第二节 审判工作592

一、刑事审判592

二、民事审判593

三、经济审判593

四、行政审判593

五、执行593

第四章 司法行政594

第一节 机构594

第二节 工作594

一、律师594

二、公证595

三、调解595

四、普法教育595

第五章 驻区公安司法保卫部门596

第一节 窑街矿务局公安处596

第二节 兰州炭素厂保卫科596

第三节 甘肃省第一劳动教养管理所596

第四节 兰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红古大队597

第十六篇 军事601

第一章 地方武装机构60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地方武装601

一、土司武装601

二、地方武装601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601

第三节 民兵604

第四节 武装警察中队605

第二章 兵役606

第一节 明清时期兵役制度606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制度606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兵役制度607

第三章 战事 军事设施及驻军608

第一节 战事608

第二节 军事设施609

一、烽火台609

二、古城堡609

三、防空设施609

第三节 驻军610

第十七篇 教育613

第一章 教育管理与教研机构613

第一节 行政机构613

一、教育局613

二、教育督导室613

三、成人教育委员会613

四、招生委员会614

第二节 教育研究机构614

第二章 旧学615

第一节 私塾615

第二节 义学615

第三章 学前教育616

第一节 幼儿园 学前班616

一、幼儿园教育616

二、学前班教育616

第二节 重点幼儿园(所)617

一、区属幼儿园617

二、驻区企业幼儿园(所)617

第四章 小学教育619

第一节 近代小学教育619

第二节 现代小学教育620

第三节 民族小学教育623

第四节 重点小学624

一、区属学校624

二、驻区企事业单位学校628

第五章 中等教育630

第一节 普通中学630

第二节 辖区中学632

一、区属中学632

二、驻区企业中学634

第三节 中等专业教育636

一、区属学校636

二、市属学校637

第四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638

一、窑街矿务局技工学校638

二、兰州炭素厂技工学校638

第六章 成人教育640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640

一、农民业余文化教育640

二、农民文化技术教育641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642

一、职工业余文化教育642

二、职工文化技术补习642

第三节 高等教育643

一、窑街矿务局职工大学643

二、广播电视大学红古党校工作站643

三、兰州炭素厂工人大学644

四、广播电视大学兰州炭素厂教学班644

五、西北师大红古文科班644

六、兰州教育学院红古分院644

第七章 教师645

第一节 师资645

第二节 培训考核与职称评定648

一、培训648

二、考核与职称评定649

第三节 教师管理649

第八章 教育经费与设施651

第一节 经费来源651

一、财政拨付651

二、勤工俭学651

三、集资办学652

四、征收教育费附加652

第二节 教学设施652

第十八篇 科技 文化第一章 科学技术655

第一节 机构655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655

二、科学技术协会655

三、农业技术工作站655

四、地震办公室655

第二节 科技队伍656

第三节 科普成果656

一、省表彰成果657

二、市表彰成果657

第二章 群众文化659

第一节 文化单位659

一、文化馆659

二、图书馆(室)659

三、新华书店659

四、影剧院(队)660

五、文工团(队)661

六、农村业余剧团661

第二节 文学艺术661

一、文学创作661

二、民间文学662

三、民间戏剧663

四、书画 摄影664

第三节 传统文化活动665

一、社火665

二、灯会666

第三章 文物古迹668

第一节 新石器文化遗址668

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68

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68

第二节 城堡669

一、红古城669

二、夹滩城堡670

三、海石湾城670

四、红山嘴城670

第三节 恐龙化石670

第四章 体育672

第一节 农民体育672

第二节 职工体育672

第三节 学校体育676

第四节 体育设施677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新闻678

第一节 机构678

一、局级机构678

二、局属机构678

第二节 广播679

一、广播网建设679

二、广播宣传680

三、广播设备682

第三节 电视683

第四节 新闻684

一、报刊684

二、通讯报道684

第六章 档案686

第一节 机构686

第二节 馆藏及管理686

第三节 编研利用687

第十九篇 医药 卫生第一章 医疗单位692

第一节 区人民医院692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693

一、河嘴乡卫生院693

二、红古乡卫生院693

三、窑街镇卫生院694

四、平安乡卫生院694

第三节 村保健(医疗)站694

第四节 驻区医疗单位695

一、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695

二、窑街矿务局医院695

三、兰州炭素厂职工医院696

四、四冶西北职工医院696

五、甘肃省康太医院花庄分院696

六、八冶卫生所697

第二章 卫生防疫698

第一节 疫病防治698

一、传染病防治698

二、地方病防治700

第二节 卫生防病701

一、饮水卫生701

二、食品卫生702

三、学校卫生703

四、劳动卫生703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704

第三章 妇幼保健706

第一节 妇女保健706

一、新法接生706

二、妇女病普查普治706

三、妇女劳动保护707

四、围产期保健707

第二节 儿童保健708

第四章 医药卫生管理709

第一节 机构709

一、行政机构709

二、事业机构709

第二节 医疗制度710

一、公费医疗710

二、合作医疗710

三、卫生制度改革711

第三节 医疗技术队伍712

一、中医药712

二、西医药712

第四节 药政管理713

一、机构713

二、药政管理713

第二十篇 方言 风俗第一章 方言717

第一节 概况717

一、红古区方言内部口音717

二、窑街话与红古话的语音异同717

第二节 红古话语音系统718

一、声母718

二、韵母718

三、声调719

四、红古话单字声韵配合表及说明720

五、文白异读721

第三节 红古话与北京话语音比较722

一、声母比较722

二、韵母比较724

三、声调比较726

第四节 红古话语法727

第五节 词语729

第六节 谚语734

第七节 歇后语740

第二章 风俗747

第一节 汉族习俗747

一、饮食747

二、服饰747

三、居住747

四、婚俗748

五、丧葬749

六、节日749

七、其他庆贺习俗751

第二节 回族习俗751

一、饮食751

二、服饰752

三、居住752

四、婚俗752

五、节日753

六、丧葬754

第二十一篇 人物757

第一章 人物传略757

第一节 古代人物757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759

第二章 人物简介775

第一节 古代人物775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777

第三章 人物表录784

第一节 军政人物784

第二节 科举人物784

第三节 革命烈士 流落的西路红军战士 赴朝鲜参战人员787

一、革命烈士787

二、流落的西路红军战士787

三、赴朝鲜参战人员788

第四节 先进模范人物791

一、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模范791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立功人员803

第五节 副县(团)级 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805

一、区属单位工作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科教人员805

二、红古籍在外地工作的县团级干部 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807

第六节 省 市驻区单位主要领导811

一、民国时期在窑街的工矿单位负责人员811

二、省、市驻区县级以上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812

附录825

一、1996年~1999年红古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纪略825

(一)农林牧渔业825

(二)水利 电力827

(三)工交 邮电829

(四)财贸 工商834

(五)城区建设837

(六)小康建设839

(七)党政军机构840

(八)民主党派及群众团体841

(九)民政 劳动 人事841

(十)教科 文卫843

(十一)经济及社会指标848

二、文告851

(一)省委批复兰州市委关于新设红古区的请示报告851

(二)同意兰州市设置红古区的批复851

(三)红古川建设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纪要851

(四)中共红古区委关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决定853

(五)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规定》中处理有关具体问题的规定855

(六)关于河湾大队因重名更改名称的批复858

(七)关于对窑街路等四条街道命名的批复858

(八)关于《红古区海石湾镇区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859

(九)关于红古区级机关搬迁到海石湾问题的批复870

(十)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通告870

(十一)《红古区小康乡(镇)、村达标检查验收和奖励办法》871

(十二)《兰州市红古区创建文明区实施方案》874

(十三)中共红古区委 红古区人民政府关于红古区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882

(十四)中共红古区委 红古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意见889

三、文献905

(一)道光十八年闰四月,由钦加二品管束、庄浪土官土军世袭掌印指挥使司指挥使副总府、加五级记录五次鲁,赏以给张广元的土地开发执照一份905

(二)重修窑街玉真观《福缘善庆簿》905

(三)创办窑街官金铜厂906

(四)甘肃省湟惠渠灌溉区908

(五)甘肃省政府训令908

(六)甘肃享堂脊椎动物化石简报909

(七)进军河西走廊时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三军作战命令911

四、碑记 谱序913

(一)王氏先茔碑记913

(二)马氏历代碑记913

(三)皇清甘肃平番县师氏先茔墓表914

(四)李氏世系谱915

(五)湟惠渠落成记916

五、游记917

(一)宁海纪行917

(二)伟大的西北918

六、诗词920

七、民间故事传说927

(一)骆驼山的传说927

(二)东洼山的故事928

(三)古槐的传说929

八、《永登县志局窑街镇采访册》选录930

编纂始末937

热门推荐